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作品 > 传记报告 > 山路梨花
2016-11-26 00:00:00 

山路梨花


郑文革


    梨花飘香的时节,我去胜利乡采访本文的主人公五家子村妇女主任林春芝。由于不熟悉五家子村的地理位置,一路上我不停与林春芝电话联系,接近五家子村时,林春芝告诉我,她在通往五家子村的山路口等我。远远地,摇下车窗,看到路边一位推着电动车的红衣女人,站在山路边翘首张望,她的身旁,是一片山村的乡野,稀稀落落盛放着一树一树洁白的梨花,春风过处,梨花的清香扑鼻而来,红衣女人、洁白的梨花,春天的山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的脑海中迅速想起中学时学过的散文般的短篇小说《驿路梨花》,于是没等采访林春芝,我便想好了写她的文章题目,就是带有剽窃之嫌的《山路梨花》。

穿过弯弯曲曲的山村小路,我随林春芝来到位于大山下的五家子村部。走进村部大院,院子东面是一个剧台,林春芝告诉我,这就是“春芝小剧团”的剧台。带着好奇,我详细询问了她的小剧团情况。林春芝热情洋溢地向我讲起了小剧团的故事。这个小剧团于2002年正月初三那天,由林春芝牵头、15名村民组成,也就是从那天起,他们开始排练节目,自编自演自导歌曲、小品、戏曲、二人转等,为胜利乡的黄杖子村、东山村、于杖子村、赵家湾村、吴杖子村的800多户乡亲演出,受到党委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林春芝也因此被人称为“业余团长”。每年的“三八”、“七一”、国庆、世界人口日、庙会等节日,他们都参加义演,给村民们送去精神食粮和欢乐。剧团大力宣传新型生育文化和和谐家庭文化,用各种各样的演出方式将婚育新风送到千家万户,破除陋习,弘扬新风。针对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她编演歌曲《老来难》,让青年人了解老人经历的艰苦生活和为子女无私的爱;剧团演出的传统剧《摔子劝夫》对发扬养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鞭策人们敬老孝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她亲自参加编写排演的诗朗诵《新时代好媳妇》,把村里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好媳妇林廷志、侍候哑巴叔公的好儿媳张文荣、不离不弃照顾伤残丈夫的好妻子康凤丽三个优秀农村妇女的事迹搬上了剧台;小评剧《过生日》、《夸媳妇》、《接婆婆》受到了村民们的喜爱,起到了倡导文明、敬老爱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而表演唱《书记乡长下乡来》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党的领导和共产党人带领老百姓科学致富的喜人景象......2002年至今,林春芝为剧团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她购买了音箱、喇叭、放大器、锣鼓等设备,请乐队、聘辅导老师,演员排练节目晚了,她管饭,嗓子疼了她给买药,所有这些,都是她个人出资。尽管是一个业余团长,可生性执着的林春芝,排练节目认真劲儿不亚于专业剧团的团长。春芝小剧团成立至今,几年来演出100多场,排练文艺节目80多个,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2013年村部院里的小剧台建成后,每天傍晚村民们都聚集在村部大院扭秧歌、唱歌、跳舞,也吸引了五家子村外的村民前来演出观看,歌声、锣鼓声、欢笑声在乡村的上空回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高品质的精神追求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现在,五家子村民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参加文艺活动创作演出的人多了;吃喝玩乐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打架闹离婚的少了,夫妻恩爱共同发家致富的多了;不讲科学传统种田的少了,研究信息项目搞设施农业的多了。在我国,人们习惯把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林春芝建立的小剧团,虽然名不见经传,但那方简陋的小剧台却上演着山村最动人的故事,弹奏着山村最美的乐章。听着林春芝的娓娓道来,我走上她经常演出的小剧台,站到剧台上,高到我足以看到整个五家子村。春天的五家子村,处处新绿,祥和惬意,一树树洁白的梨花,精彩地缀饰着美丽的山村,清新、雅致,妩媚,让五家子村到处都散发着幽幽梨花香。

林春芝就是开在大山深处、山路边、农家小院里的梨花,热情奔放,朴素无华。1957年出生的林春芝,做过赤脚医生,当过计生员,她做五家子村妇女主任已20多年,获得过市“学雷锋、树新风、做新人”活动先进个人、朝阳市双学双比竞赛女能手、市县两级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她为人热情,乐善好施,可亲可敬。当赤脚医生时,她尽心尽力为患者医治,到患者家中免费注射打针,村民生病时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从不延误时间。当计生员时,视广大育龄妇女为姐妹,与她们打成一片,宣传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的政策,培育婚育新风尚。她对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单身母亲、单身父亲、总是伸出热情之手相帮。残疾人五保户刘玉仨和他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林春芝就组织妇代会小组成员为其义务服务。她们分工负责刘义仨的吃粮、烧柴、做棉衣、被褥等家务。林春芝领着妇代会人员每年都要挨家挨户给刘玉仨捐粮食,够他们一年的吃用,组织人员给他们送柴,棉衣、被褥由林春芝安排每个妇代会小组长一起缝制,可最让人挠头的是给刘玉仨洗衣服。刘玉仨全身是疮,整天流脓,没有人近距离和他接触,他的衣服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状况。这个活,村里没有一个人去干。林春芝就把这最脏最累没人干的活拿到自己家中,利用晚上天黑看不见的时间为其洗涮,每次为刘玉仨洗完衣服,林春芝都被难闻的气味熏得呕吐一阵,但林春芝多年来一直坚持到现在。刘玉仨母子在林春芝的照顾下,没有缺衣少粮,干净体面地生活着。平日里,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夫妻吵架、家里突发急事难事,林春芝总是第一个到场,苦口婆心地开导劝解,出主意,想办法,为村民们排忧解难。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林春芝因此受到村民们的拥护和爱戴。

记得彭荆风的《驿路梨花》讲述的是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为路人提供方便的感人事迹,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而林春芝,自己投入资金开办剧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为乡村文明建设擂鼓助阵,帮助弱势群体,乐于助人,她和《驿路梨花》中的梨花不是有惊人的相似吗?“春到梨花意更长,好将素质殿群芳”,林春芝,这朵开在大山深处的梨花,不与杏花争春,不与桃花争艳,她无私无华,洁白无暇,不沾染任何世俗尘埃,为人们带来了温馨和美丽。告别林春芝,我默默祝愿山路梨花林春芝在属于她的梨园里纵情高歌,舞尽春光,亮丽山村。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