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在家,闲暇无事,找出旧相册翻看起来。霍地,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九六三年在朝阳市建平县由朝阳市文联召开的“朝阳市第一期业余作者读书会”纪念留影。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虽然事过50年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记忆犹新,恍若昨日,往事也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一九六三年旧历正月初十,我接到朝阳市文联的通知。叫我去建平县参加朝阳市业余作者读书会,我高兴极了,这是我学习和提高业余写作水平的一次机会,便如期去参加了这项读书会。
这次参加业余作者读书会人员共21人,由市文联主席吕家营、市文联编辑谢洛成、胡景芳老师主持联系,都是朝阳地区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他们来自各县和市区,有的在报社、电台等新闻单位当记者、编辑,有的从事教育、商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只有我一个人是朝阳医专的在读学生。能够结识这些老师、文人可说是三生有幸。大家白天听老师们讲授在创作上的有关知识,晚上大家住在一个大宿舍里,文人墨客,相聚一堂,谈天说地,讲鬼说神的神侃乱聊,非常有意思。
朝阳市文联主席吕家营是一个四十多岁由部队转业的老新四军战士,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曾当过陈毅的警卫员,为人粗旷豪爽,说话非常幽默生动形象,不时还带点江苏方言和粗话,不时引来一片掌声,他当官不象官,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虽然没念过几天书,却写出了许多东西。现在已90多岁了,仍然笔耕不缀,先后写出和发表了《热河风云》《朝阳民间故事》等六部小说和民间故事,90多岁的老人,仍然耳不聋,眼不花,经常邀老友聚会,生活过的很有情趣。
胡景芳老师讲授儿童文学的创作和怎样写诗歌曲艺,他当时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就小有名气,后来写出了长篇小说《苦牛》等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知名作家。
谢洛成老师是山西人,他负责讲授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他那生动形象和亲切感人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讲授的有关知识和写作技巧,对我日后写小说和散文的帮助很大。
学员中有个叫刘家生的农民作者,他非常幽默滑稽,一肚子鬼怪神佛的故事和俗语歇后语,如他说的“四大”很有意思。如四大红:老爷庙的门、接血的盆、牛魔王的儿子、火烧云。四大硬:霸王的弓、门洞子风、采矿的钻头、铡刀钉等等。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会议期间,还请来了辽宁省文学研究所所长戴言同志给我们讲授了文学创作的有关知识。
最令人感兴趣的便是正月十五看秧歌和花灯了,十五元宵节建平县兴办了秧歌大赛,我们破例放假一天,叫大家观看秧歌,秧歌大赛热闹红火极了,全县共有十五波秧歌参赛,有高跷、寸跷、地蹦子、背歌、抬哥、龙灯、旱船、舞狮子等。他们吹着喇叭,敲着锣鼓,拼命的扭动着,好看极了,热闹极了。最令人欢迎的是一伙沿街游行的武打队伍,十几个小伙子都涂着釉彩,打着花脸,手里拿着双节棍、单刀、双刀、花枪、梢子棍等武器,全都是真家伙,他们边走边互相打斗着,随着咚咚的锣鼓声,做着惊险的表演,叫人看得心惊肉跳,为他们捏着一把汗,也换来热烈的掌声。
当晚,我们还观看了花灯会,各种各样的花灯如“鲤鱼灯”、“荷花灯”、“白兔灯”、“龙灯”等应有尽有,特别是“县官夜巡”,一个花脸歪帽的小丑样子的县官,坐在由四个人抬着椅子上,摇晃脑袋的在说着什么,由四个手拿铁索身穿衙役服装的四个汉子在前边鸣鼓开道,喊着谁有冤情欢迎来告状等话。据说当晚扮的县官有司法权力,还是官大三级,威风极了。
转眼便过了七天,学习班结束了,大家恋恋不舍的握手分别,后来这些人全成了朝阳市文学创作队伍的精英,相互发表了大量的作品,有的还成了全国作协的会员。
通过这次读书会,聆听了老师们的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不久便发表了小说“春暖人心”、“山村铁匠”、“六根黄瓜”、和话剧“风雨残烛”;民间故事“仙罐”。又随文联许光石老师去北票敖汉等地采访了朝阳光绪年间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学好教造反”。回来后写出了“学好教血战小八沟”、“白腰败清兵”等民间传说。现在我已经七十三岁,仍然笔耕不缀,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今年又出了一本“桑榆唱晚”的书。2012年末“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宣传委”评为“中国当代文化事业杰出功勋艺术家”并颁发了功勋纪念章和获奖证书。
今后将更加努力,在有生之年,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