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朝阳文学志 > 记录 > 我和我的老师胡景芳 ——《往事与记忆》之二十九
2016-06-11 00:00:00 

我和我的老师胡景芳 ——《往事与记忆》之二十九


周莲珊

    常言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胡老师众多弟子中,我属于“关门弟子”。我和老师胡景芳的师生情谊,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1980年我当时在我的故乡一所中学读书,那时候,中学每天中午都会转播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访谈节目。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刚吃过午饭,就听到校园广播里,播音员用那种十分清脆悦耳的声音播送着一个作家的事迹:

    “深受全国小朋友喜爱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景芳,珍藏着100多条红领巾。说起这些红领巾,每一条和胡老师结缘,都有一段故事……”

    原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景芳老师就是我们辽西凌源人。他从在中学当教师时就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几十年来,胡老师先后出版了《苦牛》《精奇里江畔》《为中华之崛起》《周总理童年的故事》等儿童图书三十多部。

    当时,我站在校园里,整整听了十几分钟。随着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播音,我为由胡景芳这样的老乡自豪、激动着。

    听了这次广播后,感觉心目中一直仰慕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景芳老师离我从此并不遥远。我在课后,或者寒暑假一有机会,就设法到文化馆、图书馆借阅胡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读他的《苦牛》,深深为书中的主人工历经苦难的故事所感动。

    1981年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困,我没有了再复读的机会。而是选择了走向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我参加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到了部队后,离胡老师工作的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更近了一些。我会常常利用部队公出的机会,坐几个小时的火车,从海城到沈阳,去拜访胡老师。胡老师当时住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大院里,这个大院藏龙卧虎,好多艺术家都住在这里:李默然、王卓、李蕴慧等可以经常见到。

    胡老师家住在一栋普普通通的辽艺家属楼三楼,面积不是太大,也就四、五十平。胡老师的书房兼卧室,看上去也就十几平,书橱里装了满满的图书。胡老师的书房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所以,到了胡老师家,也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1984年四、五月的时候,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在沈阳召开了一次胡景芳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那时候,胡老师或者是骑自行车来,或者是坐公汽来。

    每次会议一结束,会议召集人,都会指派我专门送胡老师回家。我或者是用自己车后座带着胡老师,或者是和他一起坐公汽。每次到胡老师家住的楼上,胡老师都会把我招呼进他的书房,说:

    “周莲珊,你自己看书吧,有你喜欢的就送给你。”

    “谢谢胡老师……”我有时候,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胡老师写的书,有的是孤本,都不好意思和他说喜欢,只是笑容满面地对照自己喜欢的书笑。

    胡老师看出了我喜欢他的书心思,就从书橱里抽出一本自己的书,用毛笔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印,说:

    “送给你吧……多读书,多练,勤写,希望你有一天能看到你写出好作品。”

    我默默地点点头。

    时光如流水,转眼之间就到了1985年。胡老师这一年得了一场病,做了大手术,很多人都以为他躲不过这一劫。可是,奇迹却在胡老师身上发生了!

    胡老师心态特别好,性格随和,乐于助人。只要是他能做到的,就帮助人、理解人、成全人。

    这年10月,辽宁省作家协会和《新少年》杂志社联手在沈阳新乐遗址附近的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招待所召开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创作笔会。

    开班那天,我作为来自武警部队的作者有幸参加。笔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十分关心胡老师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担心他不会来参加了。因为那时候,胡老师刚刚做了肝部肿瘤切除术,身体十分虚弱。

    在会议进行到中途的时候,会议室门开了:参加笔会的全体人员惊呆了!胡老师竟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过了数十秒后,会场掌声雷动。

    我搀着胡老师,请他坐下来。他稍稍喘息,看上去,脸色苍白,四肢乏力。

    大会接着进行了2—3个小时,胡老师静静地听其它人发言。有的人说到精彩处,他总是报以微笑。

    笔会每天一结束,我就会护送胡老师回家。等把胡老师安全送到家,我回来再吃饭。

    这年11月,辽宁省公安厅正紧锣密鼓地筹办一本公安纪实期刊《水晶石》月刊。

    经胡老师推荐,我有幸从武警部队借到《水晶石》做记者工作。从此后,我住在《水晶石》编辑部,离胡老师更近了,接触的机会也更多了。那段时间,我机会每周都回到胡老师家去看他,和他聊天,交流新作,畅谈儿童文学圈子里的著名作家、编辑,无话不说,无所不谈。

    胡师母也把我当成了他的儿子,经常到了饭时,就吃在他们家。时间一长,我和胡老师的儿子胡志强成了好朋友。

    当时,《水晶石》刚刚创刊,缺少好的头题稿子。于是,当时的主编就约请胡老师给写稿子。

    胡老师决定到盘锦采访当年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少年作者,因为打仗,这个少年作者后来被劳动教养。

    在往返沈阳到盘锦的火车上,我一直担心胡老师的身体,找到列车长,说明情况,给胡老师办理了卧铺车票。我就在胡老师身体陪着他说话、聊天。

    我和胡老师住在盘锦一家招待所里半个多月,每天都是吃完早饭,就去盘锦少管所采访:采访当事人黄某某,采访监狱长,采访管教,采访其它失足少年……

    胡老师采访的时候,我一边用录音机录音,一边记笔记。有时候,采访一整天,记录很多内容,到了招待所,不管多晚,我都要给胡老师整理成文字。然后,胡老师口述,我在按他的结构和思路写作草稿。

    我和胡老师在盘锦招待所,忙活了半个月,胡老师后来获奖的那篇作品《作家与少年犯》终于写成了!全文24000多字,胡老师反复修改了好几遍。

    经过千锤百炼的稿子,《水晶石》发表后,在读者中反响强烈,收到好评。

    胡老师这篇纪实文学,后来,就成了一篇少年儿童小说,先后在辽宁省儿童文学评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奖。

    后来,上海《小朋友》杂志,为残疾儿童出版一期募捐专号,胡老师忍着病痛,坚持给孩子们写了一个小剧本,名字叫《献上一棵灵芝草》,写的是一只大熊猫为其它熊猫兄妹历尽艰辛,创造快乐的故事。

    我在和胡老师的接触中,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开始了写作儿童文学。

    1997年,我的一部分童话故事由辽宁民族出版社结集出版,出版了一本薄薄的小书《美人鱼欢欢》。胡老师当时,给我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当时一家报纸上。常言说:春泥护花。胡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自己的智慧浇灌着我这个成长中的青年作者。那一年,我刚刚30左右岁。

    1998年我写了一本10万字的、反应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赵尚志童年的故事《将军少年时》。这本书刚写完,《朝阳日报》《辽宁日报》《新少年》《现代家庭教育》等报刊纷纷选载、连载。胡老师看了后,写了一篇评论发在当时的《朝阳日报》上,指出了我创作、成长中的不足和缺点。这些,都如一记清醒剂,时刻提醒着我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99614日,胡景芳老师因为旧病复发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我们,离开他的家人,离开了热爱他和他作品的读者。

    在夏天这个季节里,胡老师回到了生养他、滋润他作品的故乡凌源。他呕心沥血创作的几十本书,是他对故乡最好的回报……

    2000年,我的儿童文学创作,终于开花结果:我的一篇动物小说《雪狼白蹄儿》,过无关斩六将,获得了当年的冰心儿童文学奖全国唯一的大奖。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现在出版了30多本儿童图书。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当年胡老师对我教导和栽培。

    因为我相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你的书,你的信念,你的情操,你的思想……一旦点燃一个读者的心灯,那么,他的明天一定会是一片光明、灿烂的前程!

    榜样的力量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巨大而无穷的。

 

 

                                                                                      2015518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