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让生活充满阳光——序自传体散文集《生命的驿站》
2016-06-07 00:00:00 

让生活充满阳光——序自传体散文集《生命的驿站》


郑海涛


众所周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见生命对人来说是如此的宝贵,于是就出现了“生命无价”这个词语,而这个很容易让人情绪激动的词语便经常在一些文章里出现,给文章和作者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通读完张慧范长篇大论的自传体散文集《生命的驿站》,我的心也随着其情节的发展而激动起来,从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体会到人生时光的短暂。但是,从作者讲述的自身奋斗经历来看,她的所作所为是令人敬仰的,她在珍惜生命的同时努力创造新的生活,让自己短暂的人生时光过得更有人生意义,为社会体现更多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作者顽强的生命历程是值得敬畏的,具有她这种优秀品质的人生命更是值得敬畏的。

我和作者未曾谋面,是沈阳我曾为其编辑过两部著作的一位作家朋友介绍的,于是有了几次手机通话,有了在电脑邮箱里的多次沟通,并且有了难得的相互信任,然后便有了这部《生命的驿站》与读者见面,其过程就是这么简单。我时常想,生活中有些事情本来并不复杂,是人为搞得复杂了,因此造成出现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难题,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生活中留下不应有的遗憾,也就是说没有走好生命的驿站。从张慧范女士在书中讲述的经历来看,她是个性格刚强不屈于命运磨难的人,尽管几十年来曾经历曲折,命运多次发生变化,日常生活一次次被打破平静,但是她凭着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大踏步地走过一个个生命驿站,而且走得一路潇洒,一路阳光,一路向前。我想,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拼搏向上的张慧范,这就是在倾情讲述《生命的驿站》的张慧范。

几十年前,在中国这片土地发生了一场政治色彩很浓的青年学生大移民,也就是城市青年学生“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家再教育”。最早有过这场经历的人现在最小的已年过60,最晚的也年过50,都到了“定性”的年龄。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都感慨万端,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心里有很多的话要说。于是便有了“知青文学”,一部部以知青生活为主题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纷纷出版和播映,在人们的生活中生产一定的影响与震撼,让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更多地了解了那段历史,让有那段经历的人进入深层次的反思。张慧范女士作为新中国68年知青大潮中的一颗沙粒,她创作的这部《生命的驿站》可以说是一部对那段特殊历史进行反思的作品,更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经历进行深层次思考的作品。从作品内容来看,作者没有因社会与生活的不公而把笔墨停留在一味的倾诉,而是以德高望重的楷模为己师,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基调打开心灵的窗口透进一片阳光,并且让生活充满阳光,让阳光一片灿烂。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古代有四大名著,现代有数十部名作,当代有一批又一批获奖作品,社会上缺什么都不缺作家。但是,想当作家又并非易事,想写和能写并不是一回事,而能写和能否出版而且还有人把作品看下去则更是两回事。张慧范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士,她写这部书的主要动力与根源则来自于陈大惠先生的鼓舞与鞭策。可以说,没有陈大惠先生的影响,这部《生命的驿站》暂时还不会与读者见面的。

陈大惠先生是张慧范女士所敬仰的一位央视记者。陈大惠1988年到央视工作,曾任《东方时空》第一代主持人;《经济半小时》总主持人;《新闻夜话》作制片人;东方之子》《对话》等栏目的主持人;他还是一位资深制片人。他制作的《为什么不能吃它们》系列节目,荣获2003年中国非官方环保最高奖福特汽车环保奖。《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曾两次对他提出采访的邀请,他的《和谐拯救危机》是震撼全球人类心灵的一部大片。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陈大惠选择了常人不敢想的“选择”,从2005年至今他一直在做义工。他做的是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帮助病人、推行社会教育、道德教育、儒释道教育的义工。其实陈大惠正在做的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真正的事业和良心,这份事业和良心承载的是对人类这个大家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陈大惠这位智慧人的影响下,张慧范女士便产生了创作《生命的驿站》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却一想而不可收。当有人知道她在写书时,感到很不理解,说:“一个知青没念几天书,还写什么书呀……”她听了这话感觉到问题不在写书人,而是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思想出了问题。如果人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努力,没有了追求,只懂穿衣吃饭,和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她不想做这样的人,她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来,汇集成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让生活永远阳光。这就是她写作的初衷。

《生命的驿站》这部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是张慧范女士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用灵魂与自己对话来写这部作品的。她在作品中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故事;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的往事;介绍了自己在农村当赤脚医生;知青朋友和自己劳动、生活的那段难忘经历……虽然那段生活经历充满了苦涩,但是在她的笔下却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调,给人以激情,经人以奋进,表现出美好的人生态度,这对于有那段经历的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张慧范回城参加工作后,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沈阳到大连,从结婚到离婚,从国内到国外,父母情,母女情,朋友情,她开始了乐观向上的走马灯式的生活,最后终于以一位生活的强者姿态亮相在人们的眼前。就像她在《写给女儿》这篇里写的:“当我心存善良真诚的去对待一个人时,我会感觉到对方施于我的关爱。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需要关心与爱护,如果我能多替对方考虑一些问题,往往有时事情就变得很简单。当我心存善良时,重要的是我会得到心灵的满足,而感到内心的欢乐,感觉好极了!而这种喜悦,是无法用金钱得到的。”在这部作品里,读者可以看到她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她爱父母、爱女儿、爱朋友、爱生活的人生大情大爱,从中可以看出,她这个正直善良的女士是一位让人感动的人。

 好人一生平安。张慧范女士走过了一段段多彩的人生道路,有了那么多复杂的人生经历,相信她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得阳光灿烂,走得幸福安康,走出一路潇洒。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