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大雪牛河梁
2016-06-29 00:00:00 

大雪牛河梁


魏泽先

2010年11月11日,我们《走凌河》摄制组的目的地就是闻名世界的牛河梁。也许是大自然的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要为今天的行程增加些浪漫,就在我们即将启程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大雪。

晨起看窗外,有些阴晦,凭窗看天空,阴云含满水分似有微微雪花飘下,看宾馆的花园,一派湿漉漉的情景,知道是在落雪,只不过是不见地上雪花的影子。雪花飘飞在空中,落在地上就化了,变成了雨的身影。

吃完饭,回到房间收拾机器,看见窗外已经有大朵的雪花飘飞起来了。

导演韩奕突发奇想,喊我写几句话,让主持人在出发时出个现场,我急忙冥思苦想写了几句话:“昨天还是风和日丽,今天却飘起了漫天大雪,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探寻一条文明大河的源头,它在哪,它又将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也许是大自然的巧合,也许冥冥之中要为今天的行程增加些浪漫和庄严,就在我们即将启程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大雪。好,那就让我们踏着大地的洁白开始我们的朝圣之路吧。”

可是,等到把主持词写完,交给主持人的时候,外面的雪却停了。就在我们很失望拍不到大雪纷飞的背景的时候,突然雪花又飘了起来,并且雪花更大,更密,似乎有人在我们的头顶上撕扯着千万只洁白的天鹅,鹅毛纷纷扬扬,几乎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于是,我们一起跑到院子里,摄像架机器,调整光圈,角度。由于雪太大,冬天没有准备雨伞,我们就摘下头上的帽子,遮在摄像机上,主持人出完现场,雪还没有停,于是,我们摄制组迎着大雪向牛河梁进发。

这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漫天大雪,模糊了我们的视线,行车非常困难,突然,其中的一辆车熄火了,抛锚在大雪中,无论如何也打不着火了,摄制组成员一起下手推,可是一个个累得呼哧带喘,就是不着火。

因为事先已经和牛河梁管理处打好了招呼,我们不能失约,所以,我们临时决定,分成两支队伍,一支队伍回去修车,另一支队伍继续去赶往牛河梁。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驶,终于来到了牛河梁下,可是,怎么也没想到,由于雪大路滑,下面的车无论如何也上不去梁了,卡在那里,堵住的车流看不到头尾。上面的下不来,下面的上不去。

牛河梁,明明我们已经到了你的眼前,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的方式拒绝我们呢?看来,所谓“巧合”、“浪漫”,不对了,这是天帝在为我们主持一个庄严的仪式,或许,是牛河梁在有意考验我们的虔诚。想想也是——即使我们参观一座随处可见的寻常庙宇,不是还需先双手合十,抬头仰望,然后才蹑手蹑脚走进它的殿堂吗?是的,拜访牛河梁,需要仪式。既然如此,我们只好打电话和对方联系,决定取消今日的探寻,转而临时改变工作,正好抓拍沿途的雪景,这也就算是偏得吧。

第二天,风停雪霁,彩彻云衢,带着如塞外白雪一样明亮澄澈的心情,我们驱车又上路,再访牛河梁。

牛河梁上,放眼世界,遍野银白,玉树琼枝,塞外辽西一派银装素裹,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当中的豪迈。由于,一夜无风,苍松上的白雪还没有融化,洁白和苍翠相映衬,又让我们真正的领略了陈毅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境界。

牛河梁遗址坐落在凌源市和建平县的交界处,为距今约5000到6000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500多年。这一考古新成果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在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以女神头像最为珍贵。这尊头像是典型的蒙古利来人种,与现代华北人的脸型近似。眼珠是用晶莹碧绿的圆玉球镶嵌而成。遗址中出土的玉雕值猪龙、玉雕鹄鸟等,造型古朴神似,令人叹为观止。为此,红山文化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公元1983年11月2日,红山女神横空出世,东方文明新曙光光耀寰宇。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大凌河,聚焦大辽西,聚焦牛河梁。缘此,这一片原本极普通的山梁,成就了远非商业意义的寸土寸金。

几年后,中国中央电视台把全世界的惊喜集拢起来,又把惊喜后的考证、探索向全世界发散开去。强势媒体的持续关注已使牛河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光鲜的中华文明的符号,牢牢地嵌入人类文明的灿烂星河。

一切都是那么巧合,一切都是那么顺畅。等我们拍完外景,主持人出完现场,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块的积雪从树上纷纷坠落,转眼间,苍松挺拔,放眼已经是一片苍翠了。无疑,牛河梁是一方圣洁的土地,这是冥冥之中的使然,还是一种巧合?太阳照耀着这里,文明的曙光在五千年前冉冉升起,而与之陪衬的恰恰就是这些苍翠的青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朝阳市的广大干部群众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上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林。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已拥有油松成林350万亩,到目前,已达430万亩,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油松林。

苍松,白雪,为我们探寻牛河梁增添了色彩。

当我们来到位于牛河梁南面的祭坛上拍摄的时候,脚下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站在犹如金字塔一般的祭坛上,放眼远方,辽阔苍茫,牛河梁并不是很高,但是站在这里却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苍山列队,浪涛般地横亘在脚下,碧空如洗,因为有雪地映衬,显得格外清澈而明亮。

古老的祭坛寂静无声,只有一棵榆树孤零零地站在上面,让我们联想到了旗帜,亦或是幌幡,我们想象,五千五百年前的人们是否就是以树为旗帜的呢?

  站在这弥漫着我们民族文明曙光的祭坛之上,闭上眼睛,我们不仅能够想象得出先人们隆重热烈的祭祀仪式,我们还会听到一阵阵朴拙苍凉的古歌古乐随风而至,我们更能感受到先人们生存的顽强和生命的活力。我们会觉得女神一直在端庄地站在这里,凝视着我们。

微风吹过,榆树发出轻微的呼哨,虽然很轻,但是我们听到了,很真切。

再次睁开双眼,环顾四野,松涛阵阵,苍山如海。这一派风景已不仅仅属于朝阳,也不仅仅属于中国,它已为整个地球村所收藏。它至今还隐藏着无穷的秘密和无限的信息,也许,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

走下牛河梁,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回首间猛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探寻牛河梁,女神为我们铺上了一块无边无际的洁白的地毯,是为了昭示她的纯洁,也是对我们的最高规格的礼遇。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