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山能知多少(外一篇)
2016-06-29 00:00:00 

山能知多少(外一篇)


寒 雪

与友人游凤凰山,算来这已是第三次。

然而,我却是第一次提笔,想要记下,这一路的山边春色。

实在是心血来潮,都未曾好好规划,路上走走停停,并没有觉出这路途,究竟是如何的漫长。

到达山门时,已接近正午十分,头顶的光线好似要沁透了肌肤,运动与热量逼仄出大量的汗液,脸颊、两鬓都像是被水侵染过。

此时的树阴,于我们而言,是唯一清凉的路径,身影与树影竟是准确地迎合着。

在这五月初,山上的树木还算不得鲜亮蓊郁,仍是稍显青嫩,许多枝桠上还留有刚刚冒出的芽叶。路边,是丁香花树丛,一簇簇的浅粉在叶的遥相辉映下,像是轻灵地舞动着身姿的静女,美好的皎若黎明时荷叶上滚动的朦胧的水珠。零零落落的桃花树,粉白花色,点缀在这一片葱绿里,格外的惹人注目。每隔一段距离,大广告牌子上都会写有佛家谒语,而无线广播里,放着的亦是涤荡柔和的经典佛曲。

这沿途的景色与佛家的空观,重叠在一起,像是一个极妙的隐喻。一切有为法,一切如是法,春日这般繁华的竞逐,不过是四季徒增的的一角屏障。需要人,来勘破红尘俗世,才能得知,它不过是一个雾里看花的表象。归真,才真正能免俗,才可以得知幽深古刹的禅意,无一物,便不会惹尘埃,无一处,便不会失化境。

大地已经被绿草覆盖,被野花占据,被蜂蝶熙攘,间或有鸟的脆鸣声,欢腾四野,我的内心,顿时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快乐。山上有许多观亭,大红色的泥石柱,愈发衬得宝相庄严,正大高华。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阵阵钟声,来回的响着,其实并没有古诗词里的那种悠远和悲怆,然而,却自有一种寂寥与感悟。

山峰秀鸾。蔓延的翠绿,染涂着青春的色调,映在眼里,简洁活泼,生动如一折子春江花月,端的赏心悦目。簌簌有林下风,舞而不乱,凝而不决,狷介整出,算不得风流,却刚好能够聆听到山音真韵。这漫山肆意而出的青碧,便恰似深海静流里翻转出的暗涌的细光,绿的直奔人的心底。

真是可以,为之山色,能起出世之想。

五月的烂漫,经过走这一遭山路,从而得出,它的确当得起如烟花般绚丽的意境。

我们一行四人,忍住疲累,终于到达下寺。

一眼便望见,古庙院边上,用栅栏围成一圈的,那一株高大菩提。

我站在菩提树下,双手合十,虔诚请愿。

请允许我,以及我的亲人、我的师长、我的朋友,在这尘世,可以得享幸福。

不必再为无果的纠缠而生出太多的悲痛,不必再为遥远而苍茫的往事感到丝丝歉疚,不必再为无限漫长的时光里的温柔而暗自欢喜,不必再为被时间抛向虚无地年月而感慨流逝的飞快。

在庙里的一处亭子,我双腿交叠而坐,环顾周围,被风吹起的柳条,也许是因为沐浴了香火的恩泽,竟是格外地柔顺,仿佛要羽化而去。白云飘忽着,小朵地飞掠过头顶上的蓝天。空气中,是满世界的花香,慢慢积累在鼻端。我静静地坐,不想破坏,这难得的安静与优游闲适。

其实这个时候,我有一瞬间想过,就这样慢慢老去吧,也许还挺好。

可是,理想永远涂抹不去现实的灰暗,手指缝里溜出来的,不光是美好,还有浮游在时光背后的理智。

终于,带着些许遗憾,下山了。

离开此地,继续投身万丈红尘。

可是,至此,山也不知我。

山不知我,竟是留恋它,良多。

倾城一恋,春上花开

我不知道,于茫茫人海之中,遇见我们所要遇见的,究竟是一种幸抑或是不幸。而我们的张爱玲女士,用香港这一座城池,成全了一对相爱的男女,这个代价是否有些过于豪赌,我也不知道。

最初读张爱玲,读《倾城之恋》,我只是想圆了自己心底的那一种小资情调,浪漫的,华丽的,却又是酸涩和感伤的。而现在,因朋友的缘由,我又想着要留下自己心中的这一份真切的感受。

文章伊始,便说白公馆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他们只是蜗居在自己的这一片天地里,因循守旧,自怨自艾。哥哥懦弱,嫂嫂刻薄,母亲不疼,妹妹不亲,侄子侄女不尊,丫鬟仆人不敬,而我们的女主人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为之心酸,为之愤懑,为之同情。她的亲人,她此际唯一可以依靠的温暖,却摒弃了她,想要把她推进那一片火海之中,想要用她余生的年华来满足他们的欲念,金钱,名望,声誉。世情甚下,就是最亲近的人,最是懂得拿起锋利的刀戟,不留一丝余地的,去伤害她。

读到她的三嫂和四嫂,让我知道,让我深刻地体味到,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这个论断真不是盖的。白府每一次的心惊肉跳,每一次的高声尖叫,每一次的鬼哭狼嚎,都少不了她们在一旁的煽风点火,都少不了她们话语的精心夸饰,都少不了她们的卖力表演。呵呵,真是讽刺,女人何苦要为难女人呢。

而范柳原,这个游戏人间的男子,遇见了她,并一见倾心。他爱她,放不开她,他说,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时。可是,他又不愿意娶她。这个自私的男人,不过精心地布了一场局,等待着白流苏的闯入,然后一举拿下。然而,他又始终低估了她,这个离了一次婚、心被伤得千疮百孔的女子。

她知道他的意图,却聪明地不去点破,因为她知道他将是能唯一救她于水火之中的人。于是,她亦存了一份私心,去接近他,以此来完成她的这一场飞蛾扑火的赌注。因为,从那个称之为家的白府走出来,她就没有过选择的机会。她想:何必这样,其实我一直都明白,只是我不愿意将就。而在这个人群满满的偌大都市里,他们以同样的心情,固执地孤单着。他不能给予她真心,她亦不会给予他真心,于是,这同是存了私心的一对男女,开始了一场名为较量而实则爱情的拉练长跑。

他,从不愿多走一步,宁愿没有结果,而她,始终不肯冒失,宁愿没有答案。人世间的一场事,追逐,又或者是流连,只是不想寂寞。

何苦要寂寞?谁又想寂寞?

浅水湾的明媚与多情,是适合恋爱中的男女的,面朝大海,而自然想到春暖花开。可是,她在这里,却感到深深的困惑,与凋零。他爱她?他不爱她?而那个不真实的、接近于梦境的夜晚,她却始终不敢相信。因为通过电话的传送,她听到了他的表白,一句我爱你,抵了千千万万句情话。愈是美好的东西,愈是不敢让人相信吧。

她的爱情,从没开始,如何到底?又或是,早已开始,自会到底。

在饭店的不远处,有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而这墙,便是他们爱情与婚姻的见证。在这里,他对她说,他想到了地老天荒。他说,想到了如果有一天,世界上还只剩下这堵墙,而他们在墙下相遇,那么彼时,也许她会对他有一点真心,也许他会对她有一点真心。我想,他在说这些话时,便已经生出了真心,而他也许还并不知道。其实,他并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就如时隔不久战争,就如香港这座城的沦陷,就如他的话,竟一语成谶。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也成全了他。是的,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原因,没有人知道结果,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他们,这个大都市沦陷了,倾覆了。

范柳原与白流苏,这一对俗世的普通男女,却谈了一场倾城的旷世之恋,而在倾城之时,他们的爱情,才得以春上花开,明光晓映,柳暗花明。也正是此时,她成为了他名正言顺的妻,他则成为了她的夫。

这一场赌注,她终是赢了,而他,亦没有输。

文章的最后,她感到有一丝惆怅,因为他再也不跟她闹着玩了,他的俏皮话她再也听不到了,因为他把这话省下来,说给别的女人听。张爱玲女士的笔意一转,让我们擦了一把担心的汗,而她复又写到,这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因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他的名正言顺的妻。其实看到这里,我竟也生出了一丝惆怅。有些事情不能控制,但人可以控制自己,达不到我想要的生活,但我仍可以尽全力去接近。我宁愿你抱着别人的时候,心里想到我,也不愿你抱着我的时候,想着别人。也许流苏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她应好过一些。

不管怎么样吧,他们终是在一起了,终是有了好的结局。至于,到底算不算的是完满,我想,这并不重要了。 因为,倾城一恋,春上花开。又有多少人在渴望着呢,我亦不会知道。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