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千古传奇大青山
2016-10-28 00:00:00 

千古传奇大青山


郑文革

在我的意识里,凤凰山因佛教圣地闻名遐迩,槐树洞因龙泉古槐而吸引游人,劈山沟则因其流泉飞瀑而赏心悦目,那座落在朝阳县西五家子乡境内的努鲁尔虎山脉的大青山,我该用什么来涵盖你?用美、秀、艳,似乎太俗了些,用峻、奇、特,似乎又有些偏狭,当我走进大青山,看到半山腰上白色游动的羊群,当我置身在漫山遍野丁香花汇成的紫色的海,当我听到诸多神奇的传说,我被大青山所震撼。大青山,以它遗世独特的魅力感染了我,让原本愚钝的我拥有了它山泉般的文思和它山花般斑斓的妙笔,来展示它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绝代风华。

茅屋古井话桑麻

去大青山先要到达的小山村有一个古朴的名字叫撒牛沟村。据说很早以前,撒牛沟村是一个殷实的与世无争的小山村,勤劳的村里人养了很多牛、羊,撒放到村后的大青山,足可见大青山的水草多么茂盛丰美。一座山,成为村里人赖以生存的摇钱树。

走过形神俱似的寿星石,大青山中叫二道沟的地方,有一块一块山里人开垦的庄稼地,一座古旧的石砌的茅屋,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地坐在岁月深处,与大青山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两侧的大青山山林茂盛,山花烂漫,山泉隐隐,鸟雀声声,一片诗情画意。茅屋前后的石头院墙,早已经不起风霜雨雪的侵袭坍塌,唯有院内一口石头砌筑的古井,井水清澈,水面上几只活跃的水虫嬉戏玩耍,让古井泛着微波,永葆着不老的活力。依稀可辨的是院外长满野草的平整的荒地,告诉人们这里曾居住过人家。他们是逃荒来到这里的外乡人,还是垦荒来此的山下人,是放牧人家,亦或是逃婚来此避世的一对恩爱夫妻,不得而知。但我更希望是后者。是类似于曾经报道过的爱情天梯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的爱情故事:古时一对生死相随的恋人,逃避家庭阻力,冲破封建陋习,放弃尘世的繁华,来到深山老林过起了与世无争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白天男子开荒种地,放马砍柴,女子采桑养蚕,浆洗织补,夜晚一盏如豆的灯光下,男子吟诗作画,女子摇动纺车,飞梭引线,偶也红袖添香,泼茶赌书,真乃一对神仙眷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翁当年隐居的生活莫过于此吧。只是如今让人浮想联翩的茅屋古井,人去屋空,成为游人小憩的场所,也是牧羊人在此歇息的中间站。走过茅屋,不远处的半山间,洁白的羊群游动着,如一片白色的云,不时变幻着形态,咩咩声此起彼伏,茅屋、古井、青山、绿树、山花、白色的羊群,仿佛一幅画,置身于此,如置身在一处美丽的田园,不免让人有了归隐之心,滚滚红尘的诸多烦恼随之而烟消云散。这是一处世外桃源,也是人们放松心情的精神家园。

果不其然。沿山间小路逶迤而上,洁白的羊群还未走出视线,便见大青山有名的朝阳洞。据当地的村民向导讲,山洞是通向山那边的,整座山被凿通,没有人从山洞里走出过,拿着手电进洞不过50米便没有了光亮,原因不明。这神秘莫测的山洞留给人们诸多的疑团。但山洞口内,确曾住过三个尼姑。她们以洞为庵,以山泉野果为斋,终日诵经念佛,修身养性,看破红尘。洞内木鱼声声、香烟袅袅,洞外山泉涓涓、巨石嶙峋,山杏树、核桃树等野生果树随处可见。一块平展的大石上,清晰地留有尼姑舂米的石臼。石臼石上面不远处的山坡,是尼姑自给自足开垦出来的几片山地,规整平坦,因多年弃耕长满了细小茂密的野草,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梯次铺展在大青山上,远远看去又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大青山间。向导告诉我们,在朝阳洞的尼姑都活到80多岁仙逝。我想,大青山这座天然的大氧吧、优质的山泉、营养丰富的野果还有她们与世无争的心境,是其健康长寿的原因所在吧。

大青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给予我们还有关于如何生活的启示。

山花烂漫寻芳处

无限风光在险峰。大青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离开朝阳洞往高处走,便到大青山最低处的山脊。沿山脊缓坡西行,才能到大青山顶。一路行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人仿佛穿梭在花的海洋,沉醉不知归路。大青山海拔1153.7米,是朝阳县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峰,也正因如此,它的季节变化晚于山下半个多月,也就是说花开较迟些。可以把白居易写大理寺桃花改写成大青山上的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大青山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青山上的花有很多种,山杏花、杜鹃花、冬青花、绣线菊、水蜡、丁香花、石竹花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我去大青山的时间正是丁香花、绣线菊、白腊梅开花的时节,而这20天之前市内的丁香花早已零落得没有踪影。让我震撼的是大青山一片片丁香林。那是一片紫色的海,一树树紫色的丁香花在山风的吹拂下,涌动着紫色的波浪,随风而舞,摇曳生姿,香气袭人。不知道这大片大片野生的丁香林,经过了多少年的自我衍生、蔓延,它忍受着低温严寒,忍耐着山脊风剥雨蚀的贫瘠土质,不屈不挠,执着而顽强地用它妖娆的花朵点缀着灿烂着养育它的母体大青山。如果说平地上、城市花园里的丁香花是贵妇人,雍容典雅,那大青山上的丁香花就是一位山村少女,自然中透着野性,恣意而张扬。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坚守,是深情,是不屈的精魂。我们在这紫色的花海中往前走,尽管走了很远的路程,却不觉得劳累,有谁能禁得住这美景的诱惑呢?丁香花丛中、山路旁,俯首皆是一簇簇白色的绣线菊和白腊梅,它们没有丁香花高大,没有丁香花芳香,但它们依然不卑不亢,开得灿烂,开得洁白耀眼,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大青山的丁香林,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野生丁香林,走过这片紫色的海,大青山顶展现在眼前。远远的,茂密的松林传来阵阵松涛声。没有人说松树开花,可我分明看到松树上没有掉落的松塔犹如一朵朵黄褐色的花儿,被翠绿的针叶簇拥着,朴实无华,独具一格。

走进大青山,会看到钢筋混凝土之外的芳菲。

残垣断瓦写传奇

大青山被誉为“朝阳的小西藏”。我私下想,西藏最著名的当属布达拉宫了,难道大青山上还有宫殿庙宇不成?来到大青山平展的山顶,我才知道,称大青山为“朝阳的小西藏”是有其渊源的。

这里有很多处天然或人工堆砌形成的石头台,西五家子乡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在很多地方都用明显的标志标注了“南城”、“北城”、“大炮台”、“小炮台”、“练马趟子”、“练兵场”、“点将台”、“烽火台”等具有历史特征的名字,南城松林里还有被盗挖过的古墓,地下的墓口露出深不见底的洞,不知什么原因盗墓贼并没有挖到墓底。当地村民把这古墓叫做王子坟。南城、北城遗址,残留着许多琉璃瓦片,千疮百孔,透着沧桑,虽年代久远却纹理犹在,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厮杀,曾有过怎样雄霸一方虎踞龙盘的枭雄悍匪。果然,当地的村民说,大青山古城是公元581年杨坚自立文帝后,派其三弟延安王杨勇北方考察,杨勇见大青山山高坡陡,悬崖峭壁,山顶平坦,一夫当关,万将难攻,绘图呈隋文帝,文帝见图大喜下旨令杨勇在此监造山寨。杨勇从大青山最高处---据说站在那里能远远望见渤海的望海楼开始建造,后其子杨振子修建了南城北城。南城按着内五行,外八卦所建,雄险壮观。北城建有粮库、粮谷加工厂、马圈、铜铁打造武器加工厂、水井。全寨能征惯战者百人之多,普通兵将5000多人。山寨四周劳苦百姓要经常往寨内送米送肉,否则就派兵将进村烧杀抢掠,洗劫一空,因此大青山南北东西没有人敢通行,故曾改名叫过断亲山。隋亡后,杨振子镇守山寨负隅顽抗,屡攻无人能破。瓦岗寨猛将罗成乔装改扮一美貌女子接近杨振子,乘其不备将其刺死。群龙无首,山寨不攻自破,唐军一把大火将山寨烧成废墟。一道坚固险要的森严壁垒、一座威武雄壮易守难攻的山寨,顷刻间灰飞烟灭。处于大青山最高的山峰望海楼,远眺渤海之潮起潮落,尽览大青山之草木荣枯,经杨振子南北城之兴衰,巍然矗立,波澜不惊,如一座不朽的雕像,见证着大青山的如烟岁月。沉浸在历史的千古传说里,大青山变得深邃而新奇。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今的大青山,依然峰险岭峻、水秀山青,然而隋末的幽草飞花,唐初的清风明月却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只留断垣残瓦,徒让后人评说。

走进大青山,不仅领略“朝阳小西藏”的风采,同时穿越时光的隧道,演绎一段千古传奇。

一条河,有一条河的风韵,一座山,有一座山的风骨。大青山,就这样从远古向我们走来。一座座高可接云的山峰,一片片旖旎的山花,一道道清冽甘醇的山泉,一树树的珍稀野果,一处处写满沧桑的传说,构成了大青山丰富的内涵,让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山变得厚重而深刻,生动而美艳。我想,这就是大青山的魅力所在吧。

                           原载《中国地名》2016年6期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