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有一个大圣梦
我出生在1990年,90后群体里最先落地的一批。在很小的时候,我不知道超人,蝙蝠侠或者是蜘蛛侠等等的超级英雄,但我的超级英雄在400多年前,就被一位叫吴承恩的老人完整写出来了——孙悟空,一只嫉恶如仇又无所不能的石猴,一个不开心就能把天与地搅得一塌糊涂的齐天大圣。
86版的《西游记》是几代人心中的传奇,也是我童年的一个符号,在那个年代,互联网还未通到千家万户,家里个有线电视能收到30几个卫视台简直是最幸福的事,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爸妈工作忙,被送到乡下的奶奶家生活,记得那时候我和爷爷奶奶坐在火炕上,看着电视机里《西游记》,看到孙悟空打败了黄风怪,救出了师父,会跟着兴奋得又蹦又跳,看到孙悟空戏耍银角大王,被逗得捧腹大笑,看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师父驱逐,也跟着又气又恨。在很多夜晚里,我都望着夜空幻想着自己变成他,踏着他的筋头云,提着他的金箍棒,穿着他的黄金战甲,把天宫闹个天翻地覆,再护着唐玄装西行去那个他一个跟头就能到的西天取得真经。
不知道那个年纪我究竟折了多少根树枝做金箍棒,与小伙伴在树林中奔跑嬉戏,我们争着比试棍法,谁能做了魁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扮作孙悟空。大概在7岁的时候,我央求会做木工的爷爷给我做了人生第一根像样的金箍棒,爷爷去家中的林地,为我挑选了最笔直的树棍,然后褪掉树皮,晾干棍身,再修去上面的桠枝疤痕,涂上一层薄薄的金色油漆,最后在棍子两端雕刻上精美的云纹。当我拿到这根金箍棒的那一刻,我感觉我似乎拥有了全世界。
那天我挑了件虎皮纹的毯子扎在身上,和小伙伴们相会在树林里时候,他们被我手中的金箍棒深深吸引,我只是允许他们每人可以挥一挥它,就理所当然地在那天做了大家的齐天大圣,我还记得他们带着眼中的羡慕甚至是嫉妒,老老实实地排着队等着我喊到名字来触碰那根精美棒子的样子。那天我带着他们在树林里斩妖除魔,沉浸在我的大圣梦中不能自拔,当我兴致爆表地将一棵杨树当成妖怪,劈头一棍砸过去的时候,一声脆响,我的金箍棒在我拥有它几个小时后就折断了,小伙伴们扫兴地一哄而散,我坐在原地,嚎啕大哭起来,泪水打湿了身上的虎皮毯子,直到哭到奶奶把我领回家,在那天的落日斜阳里,我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喜悲跌落。
我知道童年里那根金箍棒做得再精美,它终究不是那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但这一场大圣梦,却一直陪伴我度过了那么充实的童年。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或者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小时候心中都会有一个大圣梦,而这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超级英雄梦,让我们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正义的种子,在长大的岁月里依然开出了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花朵。
其实大圣是孤独的
长大后,我看到了舶来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这些超级英雄可以凭一己之力拯救城市甚至拯救地球,处处体现着大洋彼岸那个国家浓浓的个人主义情怀。在我们的国家,个人英雄主义是个被客观看待的事情,个人主义也不适用于生活的诸多方面。但孙悟空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中国人心里是名正言顺的,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地热爱着他,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第一次把孙悟空这个形象翻新出了儿女情长,今何在的《悟空传》里揣测了一个纷繁世界里的猴子心,而当我再慢慢去品味当年心中那个无所不能的孙大圣的时候,猛然发觉,其实大圣从来都是孤独的。
吴承恩老人是如此伟大,他仅凭笔墨便将孙悟空这个形象刻画出了如此生动而复杂,单纯善良却无所不能,性情粗犷却细致体贴,桀骜不驯却无比忠诚,做得了万妖之王又能嫉恶如仇,闹得了天河天宫,又能不远万里保师父西行,耐得住五百年大山压顶的寂寞,经得起九九八十一难的洗礼,在吴老的笔下,他是吸了日月精华的石猴,是水帘洞的妖王,是齐天大圣,是唐三藏身旁的孙悟空,但即使是最终修得正果成了斗战胜佛,他也是一只孤独的猴子。
我想说,孙悟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又伴随终生的。
有道是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更不胜孤独。一只没有爹娘的猴子,凭借胸中勇气踏进水帘洞做了猴王,为了做万世猴王又去放低姿态拜师学艺,会了七十二变;他对骂天庭挑战权威,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做了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魔生巅峰之后,又被大山压顶苦苦等了唐玄奘五百年,放逐了魔性跟随凡人走上西行之路,他一次次被误解,一次次被折磨得心焦气躁,又一次次昂着头颅继续迎接各方妖魔,最终修成正果后一切收归平静,也看淡了红尘。这一生虽如此波澜壮阔,可他的孤独似乎从来未曾离开过,只因为:
这世间他是唯一这样的存在,没有比对参照,所有没人能理解他的作为,他孤独着。
在他没有癫狂得秀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前,他得到的都是些轻视和慢怠,他孤独着。
五百年五指山下他看尽了日升月落,陪他玩耍的孩子都熬成了垂垂老矣,他孤独着。
西行之路多妖魔,各式诡计刁难加上师父师兄弟的误解,让他心力交瘁,他孤独着。
从心有魔债到修成正果,从不情愿带上金箍到不舍得摘下金箍,即使最终做了斗战胜佛,人们还是不知道他是否能不再孤独。
我记得小时候无数次想象孙悟空做了斗战胜佛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直到一天我看到了动画片《宝莲灯》中,沉香找到了斗战胜佛孙悟空,他说孙悟空是这世上唯一能打败舅舅二郎神的人,请他帮忙出山,孙悟空缓缓地摇了摇头。那一刻在我年少心头激起了一阵波澜,虽然最终孙悟空收了沉香做徒弟教他本领,但我还是好失落,在我记忆里的孙悟空不可能是这样的,无论是做的了佛还是做不了佛的他,都应该是那个嫉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的齐天大圣,与其孤独地做个吃供香火的斗战胜佛,倒不如再呼来七彩祥云,披上黄金战甲,重新做回那个嫉恶如仇、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
打打打!打他个丢盔卸甲!
打打打!打他个天翻地覆!
打打打!打他个清净世界再无不公不平!
打打打!打他个盛世人间从此处处欢歌!
因为眼里只有愤怒,那个与天兵天将大战三百回合的齐天大圣,才能收获片刻不孤独,
因为心里只有焦急,那个与妖魔鬼怪来回周旋纠缠的孙行者,才能无暇去感受孤独,
比起莲花座上的金身,那个只有在战斗着的孙悟空,更能称得起斗战胜佛。
我们需要大圣归来
如果把孙悟空的一生归纳成三个阶段,我愿意把他的一生归为:出世,入世和再出世。在诞生到大闹天空被压在五指山下那个阶段,他是出世的,他不通晓更不妥协一切规则,他挑战一切轻视他的权威,不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出牌,俨然是一个混世大魔王。踏上西行路的时刻,他终于在五百年的沉淀之后入世了,愿意用所有精力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护师父去一个他一个跟头就能到达的西天极乐世界,他饱尝了人世间的辛苦,也感受了最切实的人情冷暖,最终在取得真经那一刻,金箍摘去,佛字冠名,他看淡尘世间一切后再次出世。从魔到佛,从万妖之王到万人敬仰,我们无从知晓他在哪个阶段会过的更快乐。
去年,一部成本不高的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震惊了中国鱼龙混杂的电影界,当我看完整部电影电影后,心头久久不能平静,片中的孙悟空那刻骨铭心的孤独感和不可一世的霸气,填补了许多我的童年对大圣梦的渴求,那个追在孙悟空身后的小江流儿,就像是5岁时候的我。正如片名,我多么希望大圣真的能归来,虽然我不知道在出世入世再出世的人生中,哪个孙大圣更快乐,但我希望他回来时,还是那个桀骜不驯又无比忠诚,嫉恶如仇又无所不能的他,他还能爱憎分明,还能战斗,能荡尽天下不平事,扫清世间不良习气,他可以高高在上,因为我们愿意为他顶礼膜拜,他可以不可一世,因为只有他做的了我们的唯一。
今年是丙申猴年,最近网络热呼着猴年春晚要请六小龄童老师回到舞台上,演一出“大圣归来”,十几亿中华儿女对这位69岁老人的热切呼唤,不仅表达了对他老人家和他整个家族的景仰和谢意,更是一种期盼大圣精神归来的思潮。很多人在幻想,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刻,那个我们已经老去却依然威风八面的六小龄童老师,重新披上齐天大圣的穿戴,在万人簇拥下从天而降,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就像童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幻想着如果大圣真的有一天出现在我们面前,会是个什么样的心情。还记得《大话西游》里那段大圣登场的音乐后,那个重新戴上金箍的至尊宝变回孙悟空从天而降,一连翻了十几个跟头,然后一顿棍棒打得牛魔王毫无还手之力,《大圣归来》中孙悟空重获了能力,一瞬间天崩地裂,那个窄小却不羁的影子又立在天地间,其实,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有多兴奋多激动,就说明你对大圣归来这件事有多渴求。
我们需要大圣归来,无论是银幕上,还是生活里。
银幕上的大圣归来,确实可以让我们在那一刻得到无比暖心的满足,而能让生活中大圣归来,归来在每个人的心头,把童年中大圣带给我们的单纯美好,乐观勇敢,嫉恶如仇,激浊扬清重新播撒一遍,才是我们最由衷的渴望。
大圣归来,
希望不只是在猴年,
希望他归来在每一年,
归来在每一个我们需要精神鼓慰的夜晚,
归来在每一个被物欲横流迷茫了的时刻,
为了他能归来,
我们愿意做个江流儿,
用心中所有的美好去召唤他,
把他召唤归来,
再次守护我们儿时的大圣梦,
再次守护我们心中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