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遥想孤烟
2016-12-14 00:00:00 

遥想孤烟


关继文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见到这片黑烟的遗痕时,我还是震憾了。

这是怎样的痕迹啊。在一块立陡而壁面凹洼的石壁下有一块岁月久远、虽经风剥雨蚀却仍然厚重的烟痕。有这么块留痕,你会想到什么?在此柴草丰茂远离人家的所在,是野炊的遗留还是猎人烧饭时所为?抑或是迷路人在此寻路延搁时聊解饥肠?

都不是,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群众在掩护八路军时做饭留下的炊烟。

随着知情者的讲述,一幅幅历史画卷沉重而又欣慰地慢慢舒展开来。

抗战时期的中后段,也就是公元1942年至1945年,距今已整整70年,地点在我市河坎子乡。

此时日伪当局将70%以上的兵力部署在“满洲国”西南的国境线上,形势异常残酷。我党领导的凌(源)青(龙)绥(中)抗日联合县,坚持在全国抗战的最前哨,深入到“满洲国”西南国境线,像一颗百折不挠的钉子,牢牢地楔住。无论敌人如何撼拔摇动,纹丝不松。我们的队伍为什么能够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坚韧顽强?就是他们坚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往来驰骋。

有一个事例頗能说明这一点,就是他们建立了中山协会。中山协会,顾名思义,就是倡扬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思想,以秘密协会形式组织、团结、动员中国民众,共同抗日,驱逐日寇。这是一种很有特色、很有效果的斗争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党的实事求是精神,可以说是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杰作。

沙果沟西沟,是张氏家族的聚集地。从十九世纪后期起,就是殷实富裕之家。其著名人物为张鹏飞。

张鹏飞,生于1876年,清末秀才。1913年任县议员,开始亦官亦绅生活。其后担任武职,1922年第一次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战争中,张曾带兵堵截奉系败军。1925年,任热河全区(其时热河为特别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凌源、青龙属之)保甲总办。同年10月,任热河承平镇守使兼热河第三混成旅旅长。当年冬天,亲率由保甲改编的7个营进驻朝阳,任朝阳镇守使。在这一任内,因为阜新县的归属问题,多次同辽宁省(当时称奉省)交涉。因此,为奉系人物所不喜,加之曾在几年前堵截奉系败军,结下积怨。1926年奉系军阀汤玉麟主政热河后将其缉捕。1927年张病逝于省会承德。

张鹏飞及其家族为人豪侠仗义,后人也深得其风。据传,张鹏飞从省城回乡时,进入乡界后就下轿步行,遇见乡亲先打招呼。带兵任武职,返乡时进入河坎子域内决不允许卫队扰民,更不许喧哗。自己则下马步行,卫队在其后牵马随行。乡人有贫病则予以抚慰,乡中有困难则秉力排解。故此在乡中享有口碑。其病逝后,家境虽大不如前,但急公好义之风依然。其后人家属、亲戚及旧日僚属在家乡附近仍有很大势力,经济实力及办事能力均很强,有很大影响力。尤其是对孙中山的思想极为崇拜,具有极强的爱国热情。这就为我党在此地区成立中山协会奠定了基础。

我党抗日武装力量出关到达凌源、青龙地区后,依托连绵的燕山北部地区开展抗日活动。而此前,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尚未到达,人们对中国共产党不了解。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中山协会。我党干部抗日区长马仲贤(后来牺牲)为会长,张鹏飞之子张耀任副会长,张的亲属及旧时部属为会员。这些人不仅有号召力,且敢做敢为,颇有民族气节。八路军来到这里后,迅速了解了情况。坚持统一战线,从民族存亡的大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民众抗战。经过接触,沟通,很快达成共识共同抗日。中山协会的宗旨,也就成为沙果沟及附近地区有识之士的共同志向和奋斗目标。会员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动员亲戚朋友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活动。

中山协会成立地点在张耀家里。这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十分有利,张氏家族聚集在一座大院里。院落的北、东、南均为高山, 后墙距山顶仅几米,有泉水从上面流下。北山后有良田百余亩。村庄有一条路从院里通向山外,院内瓦房近百间错落有致。3重院门,张鹏飞回家时,卫队即分别住在院门、后院及东西院房内。

根据地势,根据方位,笔者及知情人准确地知道这就是当年中山协会会员董风珍给八路军做饭的地方。这是怎样的情形啊,自己本身食粮并不足,但仍从口里省出粮食供给八路军吃。也许,他们吃的是粗粝甚至是野菜树叶。即使这样,也不让八路军饿肚子。这一片片厚重难泯的炊烟,就是历史的见证。这是我震憾的主要原因。

董凤珍家住大冰沟,应抗日武装工作队的要求,收留、掩护3名女干部。为了让女干部住得安全,董凤珍和父亲一起,在离家1公里远的地方盖了一间棚子。这里沟深山陡,柴丰林茂。棚子紧傍石洞,还搭了炕,又安全又舒适。他和父亲轮流送饭,并让妹妹陪3位女干部一起住。后来日伪军搜山,董凤珍领她们躲到更远的山里。日伪军烧了棚子,他又给盖起,直到3个月后女干部被部队接走。这炊烟,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中山协会会员还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军鞋、搜集情报、筹集军粮、救治伤员,都尽心竭力。八路军战士葛振山在战斗中脚部负伤,被中山协会副会长张耀接到家中养伤,其族侄、中山协会会员张弼臣负责医治,不久又转到中山协会会员 高祯家中,直到伤愈归队。

整个抗战期间,以中山协会为代表的河坎子乡民为八路军所做的事不可胜数。1943年,凌源籍优秀军事干部罗文先任凌青绥抗日联合县县委书记兼七区队(相当于大营小团的编制)队长。有一次他和部队3个月没有住过房子,夜晚宿在山沟石缝里,铺着树叶和干草露宿。饿了用脸盆煮高粱米、树叶充饥。罗将军回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群众仍然偷偷地为他们送粮、送药、送情报。据河坎子乡沙果沟村张鹏飞的族侄儿介绍:他的祖父辈在接到通知后,总是想方设法筹集粮、布、药给八路军送去。在“人圈”中,中山协会会员利用经济实力相对优厚的有利条件,千方百计支持八路军。利用下地干活的机会多带些粮食,留给子弟兵;多带些衣服,留给子弟兵。河坎子乡土地零碎,又多在沟沟岔岔里,这些,都给老百姓掩护子弟兵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论怎样,抗战期间的形势是残酷的。尤其在冀东,在凌青绥,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日伪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人圈”政策,是不折不扣“三光”政策的样板。但人民群众发挥了空前的聪明才智。例如:河坎子东沟村“人圈”就是典型范例。群众借口泄山洪,把围墙的水道口修得高而宽,每个水道口都能供人猫着腰出入,进出无阻。整个“人圈”只有两个大门,而泄洪道口却有好几个。在会员和基本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人圈”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八路军和群众从泄洪道口进出方便,站岗的敌伪人员摄于抗日力量的威力,睁只眼闭只眼;

中山协会的贡献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尤其是“集家并村”残酷环境中,会长马仲贤牺牲,会员程兴被杀害。会员家属因环境险恶死者更多。但他们有力支持了八路军抗战。送军粮、军鞋、药品,难以计数。据中山协会会员后人回忆,全国解放后,他们每家都有厚厚的八路军首长开据的收条、借条。对此,八路军负责人罗文、齐英、马骥等均有高度评价。

令笔者震撼的是,当时在凌青绥还十分弱小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诚然,反抗外来侵略,是一个民族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以前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从来没有到过这一带。人民群众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到底是什么样的队伍,其实力到底如何,但他们却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在凌青绥地区早有基础,且有一定实力的国民党势力,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服从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抗战出力流血。应该说,以张家为核心的中山协会会员们是有强烈爱国心的。虽然,国民党在此十多年前作为一个执政党,抛弃了东北、抛弃了东北三千万人民,抛弃了平日为他们交粮纳税的人民。但是,基层的党员,基层的广大百姓,是深明大义的。一旦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的宗旨,就义无返顾地与之并肩战斗,至死不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其模范作用和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才有了共同抗战的局面。

我不仅仅是震憾了,更是由衷的信服一句话,我们的人民无愧于伟大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无愧于英雄的民族!

面对孤烟的历史余痕,我释然了。


上一篇:一个人的电影
下一篇:我的初恋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