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13年第1期出版日,居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与“雨水”之间。此后,气温回升,冰消雪融,知时节的好雨开始“润物细无声”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新的一年,本刊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办好刊物,推动朝阳文学发展与繁荣。
为了适应新形势,从2013年第1期起,我们开始创办《辽西文学》网刊,敬请读者上网浏览。
过去的一年,本刊开设的新栏目“新辽西派散文”,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朝阳市文联主办、本刊承办的“新辽西派散文创作研讨会”,对“新辽西派”散文的概念内涵、思想艺术特质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探讨,综合为“世界视野、现代意识、辽西元素、田园精神”的基本描述和定位,得到省内一些作家、评论家的支持和肯定,在文学界引起关注。新的一年,本刊将继续倾力打造和推介“新辽西派”。
2013年“新辽西派散文”栏目的开篇之作,是北票籍著名评论家、作家高海涛的代表作《青铜雨》。高海涛的散文气质高贵,行文诡谲,文如碧玉,质若青铜。在世界与乡土之间,升华辽西这片古老的丘陵边地,使其在世界文化的观照中重新获得了尊严和光彩。
这个栏目中的另一位作者杨广大也是北票人,他的《辽西四季》同样值得玩味与欣赏。
张福艳是本刊2012年首期推出的“新辽西派”作者,她的一组新作质地精美,出尘拔俗。
刘志铁的小说创作势头看好,他的近作《雨》讲述的是辽西女人与雨的故事,女人的心思细密如雨丝,需要倍加呵护。
雨水过后,春暖花开,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多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