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朝阳文学志 > 记录 > 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与会者张彩凤的回忆
2017-03-18 00:00:00 

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与会者张彩凤的回忆


 

张彩凤

 

1961年毕业于北票四中,当时响应团中央号召,学习邢燕子回到家乡北票县(今北票市)上园公社上园大队朝阳寺西队,参加农业生产,那一年我17岁,开始了长达7年的农村生活。

1961年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吃低标准,每个社员每天3两口粮,吃大食堂。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端个盆去食堂打白菜帮子掺一点玉米米查做的菜粥,吃完饭开始出去干活、铲地、拔草、春种秋收,当地夏季气温特高,达到过三十六七摄氏度。当年10个工分才2.7角钱,所以谁也舍不得买草帽,头上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有时活忙来不及擦汗,头一甩,汗珠噼里啪啦往下掉。口渴得直冒烟儿,那时下地没有带水的习惯,所以等歇气儿时一溜小跑到河边,用双手捧起水喝个够。中午11点多钟收工直奔食堂,站长排去领一个掺菜又掺糠的窝窝头儿,一把葱叶和一碟咸盐水,有菜的时候不多。狼吞虎咽吃完饭,还不到半饱,心里想下顿饭什么时候吃……

下午1点,生产队长准时吹起出工的哨子,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子准时来到生产队大门口,等队长分配活儿。有时歇气儿,就去挖野菜,然后收工回家后用开水汆一下蘸咸盐水充饥。

这样我一直干到1964年,几乎所有农活我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点种、浇粪、插秧、收割,每一样都行,每天都挣10个工分。那一年经济好转,工分已涨到108.5角钱,老百姓盖新房的也多起来,春季的一天,有三户人家上梁男劳力都帮忙,生产队三挂大马车没人赶。正是备耕时节,不能误农时,当时我自告奋勇和白凤英、王凤云,我们3个梳着长辫子的姑娘,大鞭子一甩,赶着装满农家肥的大马车,排成一溜,成了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眼到了1965年,我当选为大队团支部副书记兼小队团支部书记。工作更忙了,除了正常出工外,业余时间搞试验田、种油料、写板报、帮五保户挑水……吃完晚饭后还和一帮青年人去大队部进行文学创作,写诗歌,编快板,演话剧、评剧、二人转……我们自编自演文艺活动搞的有声有色。虽然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但每人都很充实,干劲冲天。由于我工作勤恳,团县委及团省委推荐我代表上园大队创作组,去参加由中宣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朝阳地区除了我以外,还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周文英、建平县的李文俊。我们三人和辽宁省其他地区的代表共43人,在文菲副部长(或者省文联副主席——邸玉超注)带领下,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那是196511月。

开会期间,我代表上园大队创作组在大会上发了言,介绍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经验,还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了音。会议期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见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并一起合影留念。

(张彩凤,女,1961年北票四中毕业,回乡到北票县上园公社上园大队朝阳寺西队,现已退休)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