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人家
日子漫长,像生活中的一出大戏 ,要用一辈子的光阴和人生,去慢慢地唱------(周艳丽散文《姥家门口唱大戏》)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早的歌谣。今读周艳丽的散文《姥家门口唱大戏》(《中国散文家》2013年第5期),儿时的岁月又鲜活起来,就像儿时的玉米饽饽,回味无穷。丰富的生活,深刻的体验,叫你觉得戏里戏外都是戏。
孩子最盼望的是正月时候的自由快乐 好吃好喝,大人盼望的是走亲访友亲戚团聚,热热闹闹好一场大戏。如果有哪一个孩子被指派看家护院,看不成戏,就觉得命运乖蹇,怨声载道,使性子,甩脸子。去了的,就觉得很幸运,眉眼间都挂着笑,大呼小号的,就像又过了一个年。戏还没开始,一家人喜怒哀乐却成了一出戏。
接住家的闺女,那场面很是热闹。舅母们一个个喜盈盈列队招呼,赛着劲的往外跑 ,就恨自己不能脚生双翅了。真有点儿《红楼梦》里元妃省亲的味道了。满屋满院的热乎乎的话,把人烘烤得暖乎乎的。满炕满盘子瓜果花生,还没吃就觉得唇齿生香。小孩子也不再扭捏调皮,仿佛一夜里就长大了,懂事了。这家请来那家子叫,简直是天堂的盛宴。叫你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就是幸福的世界。
戏台就在村子中央的开阔地,唱戏的就是本村本地的姑娘小伙子,唱的就是现代农村戏。戏里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戏里的人物好像就在身边。《刘巧儿》 《小女婿》耳熟能详,有津津有味。喜悦时,喇叭腔悠扬圆润,悲伤时,如泣如诉。唱的入戏,仿佛就在自己身上;听得入迷,好像就是自己唱戏;孩子们看不见戏台上的人,只听见热热闹闹,或是游鱼一般钻来钻去,只得其乐。大人唠戏,也唠庄稼收成和家长里短,也唠戏剧人生。“那一刻落子戏演绎着农人真实的人生事件,让每个人都沉迷其中。农人看自己的落子就像是在看自己的老照片------”
唱戏的人,他们的人生也是一出戏。演员刘玉兰扮演香草巧儿杨三姐,戏里反抗意识极其强烈,气冲霄汉。生活里,却被嫁给村书记的不务正业的儿子。怕玉兰悔婚,活生生地剥夺了她去评剧团的权利,也毁了她的一生 戏里演绎着别人的人生,敢作敢为;生活里,自己却做了生活的奴隶。不由得为人生又捏了一把汗,这样的生活,在当今就绝迹了吗?作家的审美价值挖掘出来新的意义,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体现出来。
生活如戏,戏如人生,戏曲也影响了看戏的人。 小姨看了戏剧《杨三姐告状》,看扮演高占英的演员帅气,就制定了自己心上人的标准,也害了她的婚姻,影响了她的人生。《姥家门口唱大戏》,展现了辽西地区的文化生活,也勾勒出辽西农村的风情画,展现了辽西的淳朴的民风,对过去现在作了深沉的思考。也为散文创作的作家责任感指明了方向,也为审美探讨指明了一条可以操作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