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克服“马太效应”
2017-08-28 12:17:30 

克服“马太效应”


——写在莫言全面“复出”之际

                                                                               梁守泰

在沉寂了近5年之后,莫言的最新作品终于问世了。据媒体报道,总题目叫《故乡人事》的系列小说《地主的眼神》《斗士》《左镰》将亮相于9月中旬的《收获》杂志第五期。而刚刚面世的今年第9期《人民文学》首次开设 “莫言新作”,刊发了莫言的一部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一组诗《七星曜我》。一个剧本、三个短篇和七首诗将集中“露脸”,可谓 “门类”众多,一鸣惊人,被称之为全面“复出”。

在历史的长河中,5年似乎是一瞬间。而在人的一生中,5年虽不算长,可也不算短。那么,莫言新作何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莫言对此解释说,2012年获奖之后,他就没有在刊物上发表作品了。其实他一直在写,但是没在刊物发表,是想着写完了放一下,改一改,尽量打磨得细致一些,让自己满意一点,也好让读者们比较满意。他对写长篇充满兴趣,也正在准备,正在写,但什么时候发表,可能还得放放。而杂志主编在读了莫言的三个短篇后谈到:人物生动,语言比以前节制、精到、准确,明显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可见,与以前的出手快、“产量”高不同,如今莫言对自己更加高标准、严要求,是在精益求精,确保质量。然而,这应该不是新作“难产”的全部原因。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有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此谓之“马太效应”,意指对已有声誉的人所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未名者则不予承认。这种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地存在。古今中外,大凡有所造诣的杰出人物,每每要受到这种“马太效应”的影响,一旦不能正确对待,就极有可能从此停滞不前。此效应不管是对未名者还是对成名者,均有害无利,可谓“双输”。

可以肯定,莫言置身于当今社会,加之他珍重友情、宽以待人的品性,不可能完全摆脱“马太效应”,拒绝所有社会活动的邀请。如果说莫言未受“马太效应”的影响,或者说他可以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那无疑是假话,不符合客观规律。实际上,自从10天左右的“诺奖之旅”,莫言就开始了国内外的“四处赶场”,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一次次陷于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场面,不能说对他的写作毫无用处,但至少是弊大于利,因为耗费了他大量本可用于创作的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好在莫言毕竟是莫言。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在鲜花与掌声的无穷包围之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被“马太效应”所“击垮”。五年前在领取诺奖返回北京时,莫言坦言: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 “死亡之吻”,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作家一旦获奖就容易陷于到繁琐的事务中去,希望自己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名好的作家应该做的不是开会,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安心写作。其实获得诺奖以来,莫言收到过无数的活动和节目邀请,包括时下大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果他有求必应,自己的写作空间几乎就会丧失殆尽。但他除了推脱不了的,基本都谢绝了,他还是想安安静静地写点东西,而且每天都一直在写。正因为如此,莫言才有今天的全面“复出”,并且有望看到他的长篇新作。

我们尚未一睹莫言新作的“庐山真面目”,这些新作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对此也不必苛求,莫言的“复出”已经令人振奋。我们希望,莫言从此冲出“马太效应”的藩篱,专心致志于自己心爱的文学创作。我们期待,莫言能够不断有新作、力作、佳作问世,给他的 “粉丝”带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