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大眼皮(外一篇)
2017-01-16 00:00:00 

大眼皮(外一篇)


杨淑贤

“高粱又来新品种了!”和每一次粮食新品种到来一样,村民们高兴得奔走相告。他们之所以兴奋,是将增产增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些新品种的粮食上。秋天多打些粮食,就能缓解一下粮荒,填饱肚子是最要紧的事。这会儿,队长刚领新种子回来,大家围着他问这问那,队长侃侃而谈。可是,当问到新种子叫啥名时,队长却说不清楚了,他皱了皱眉头,用手敲了几下脑袋说:“叫什么来着?让我再仔细想想。”忽然,他想起来了,大声说:“对,叫晋杂五号!”晋是山西省的别称,那年月,全国农村都学山西省的大寨。所以新的粮食品种也以山西来命名?还是山西的科研机构研制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接着,队长又讲起了新品种的好处,说是此高粱能增产增收,并且有急强的生命力,耐旱耐涝,极皮实。他说得大家心花怒放,仿佛看到了高粱大丰收的喜人景象。于是,生产队决定,大面积播种新品种——“晋杂五号”高粱。

那年是一九七二年,正当人们期待着这样的好品种高粱能增产增收时, 却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从种上“晋杂五号”高粱那天起,一直到了秋天,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大家寄托无限希望的新品种“晋杂五号”高粱一出场,就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干旱少雨的天气,不仅让“晋杂五号”高粱严重减产,而且,高粱粒被大大的壳紧紧地包裹着,加工时,根本无法脱粒。人们只能连壳带籽粒一起吃,又涩又红,口感极差。因为它的外壳大又坚硬,像睁不开的眼睛,所以,人们给这“晋杂五号”高粱取外号叫“大眼皮”。

“大眼皮”是个贬义词,说一个人大眼皮,相貌自然难看,不招人喜欢。我想说粮食大眼皮,该有更多的意味,这不光表明老百姓对它的不喜欢,说不定也是在说自己不开眼种了这样难吃的粮食吧?那年月,虽然经常挨饿,可是谁都不愿意吃大眼皮高粱,因为它不光难吃,有的人吃了它就犯胃疼病。

生产队大多数的土地都种了“晋杂五号”高粱,没成想都变成了“大眼皮”高粱,人们吃着“大眼皮”高粱,跟吃高粱糠没啥两样,用这样的高粱做粥做汤,粘乎乎的,又苦又涩,甚至连猪狗都不爱吃。条件好的人家可以换换样,少吃一些大眼皮。可我家每天几乎三顿都得吃这种“大眼皮”的高粱,不吃就得饿肚子,为了增加我们的食欲,母亲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她变换着花样给我们做“大眼皮”面的饭食,“大眼皮”面的面条、“大眼皮”面的饼子、“大眼皮”面的片汤和“大眼皮”面菜饺子等,能做的花样她都做了。最初,母亲用“大眼皮”面做成面片儿,由于面里多数都是糠,怎么也和不好面,当把面片儿放在锅里时,立刻面片儿就变成了糊状,粥不像粥汤不像汤的,根本无法吃下去。后来母亲改变了方法,她换冷水和面,把面用手拍成饼,再用菜刀把饼子切成细条,放到锅里后,就不化汤了,薄薄的面片,红红的颜色,看起来很好看,也增加了食欲,可是当吃到嘴里时,涩涩的味道依旧让人难以下咽。于是,她就用“大眼皮”面包菜饺子,用青菜或野菜做馅,烫后包成蒸饺,这样口感稍好一些,但吃几次后,我们也腻味了。她就又想别的法子做“大眼皮”面的食品给我们吃,可不管怎样变化,这换汤不换药的饭食,都叫人不敢恭维。因为成天吃“大眼皮”的缘故,乃至让我一见到大眼皮面的食品就想吐。

是啊,这种里面混着糠的高粱面,谁能爱吃呢?可不吃就得饿肚子,因为家里没有其它粮食,只有这既讨厌又离不开的“大眼皮”。

吃了一年的“大眼皮”后,人们对“晋杂五号”高粱没有一点好印象了,一致认为:“晋杂五号”就算是丰收了,也不能再种了。它极差的口感没法和老产品种的高粱比,人们实在是吃够了。打那以后,村里就没再种“晋杂五号”高粱。但“大眼皮”却天天挂在大人和孩子们的嘴上,因为它留给人记忆太深了。

多年以后,我们知道,其实“晋杂五号”是作为饲料研制的一个高粱品种,它最大特点就是高产。可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人们以填饱肚子为生活目标,只要是高产的作物,就尽量大面积推广种植,哪里还管它是饲料不饲料的,只要不挨饿就好,关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假凉粉

凉粉是淀粉加入适当比例的水熬制而成的。在夏季,清清爽爽的凉粉配上作料,绝对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可在缺吃少穿的困难年代,我家里却吃不起纯正的凉粉。虽然吃不起,但我们的餐桌上,每天都有一盘淡红色的假凉粉,颤颤巍巍的,再放上白白的蒜粖,绿油油的香菜,颜色十分鲜艳,看着很有食欲。可是当吃到嘴里细细地品尝时,你就觉得口感和正常的凉粉不太一样,虽然外形很像,但却缺少了正常凉粉的那种筋道。这样的凉粉是奶奶用做饭时的米汤做出来的,我们叫它假凉粉。这种以假乱真的凉粉,那时候在我家的餐桌上存在了很多年,它让我们的味蕾渐渐地习惯甚至喜欢上了它的味道,感觉吃起来比真凉粉还好!

假凉粉可不是什么粮食都可以做成的,只有高粱米饭的米汤才可以,小米和玉米等粮食就做不成,这也是奶奶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

假凉粉的制作始于六十年代,自打磨粮食的机器问世后,就开始有了假凉粉。最早人们粉碎粮食都是用碾子和石磨,磨出来的高粱米很粗糙,这样的高粱米是很难做成假凉粉的。而机器加工的高粱很精细,做饭时出来的米汤粘稠,这粘稠的米汤经过冷却后,形成了颜色浅红的“冻”状物,这种“冻”就是我们所说的“假凉粉”。

假凉粉是用米汤做的,要是我们都爱吃的话,肯定能节省些粮食,为了把假凉粉做得口感更好些,以便增加我的食欲,奶奶可是没少费心思。她把做高粱米饭熬出来的米汤,倒在比较深的盆里,等米汤冷却后,再把它倒在盖连上,用菜刀把它割成方方正正大小的块,然后再改刀成小块,放好调料后,凉粉就可以上桌了,有时做饭的米汤稀了,她就把米汤重新回锅再用文火熬一段时间,等米汤粘稠冷却后就成了假凉粉。

我至今还记得奶奶第一次做假凉粉时的情景,她用加工的粮食做高粱米水饭时,看到米汤很粘稠,就没舍得倒掉。就把米汤放在盆里留下来,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喝上热乎乎的高粱米米汤,可是我们喝完后剩下的米汤,奶奶依然没舍得扔。等到第二天早晨一看,米汤变成了颤颤的冻状,奶奶喜出望外,啊,凉粉!凉粉!这样的形状和颜色不是很像凉粉吗!奶奶立刻到园子里弄来了香菜和大蒜,准备齐了各种佐料,把米汤冻改刀成凉粉形状,端上了饭桌,我们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一盆假凉粉就吃光了。从那以后,奶奶的假凉粉每天都出现在我家的饭桌上,成了我们最爱吃的一道凉菜。有时,我们和奶奶开玩笑说,奶奶是在糊弄我们,明明吃到肚子里的都是米汤,哪是凉粉呀?可奶奶说:“只要大家爱吃,就好!况且,米汤里面的营养更多呀!光让你喝米汤谁也喝不下去,可这样吃,身体里面不但增加了营养,还节省了粮食,这还真是一举两得呢”!这话听起来还真有道理。

一时间,奶奶制作假凉粉的消息传遍了左邻右舍,村里的人都纷纷来我家参观学习假凉粉的做法,奶奶也把自己做的假凉粉让大家品尝,毫无保留地向她们讲述制作假凉粉的要点。就连回娘家,奶奶也不忘宣传自己做的假凉粉,娘家人非常期待着能早日尝到奶奶亲手做的假凉粉。由于奶奶的娘家住在大山沟里,那里没有粉碎机,不能加工粮食,奶奶说用碾子研磨出来的粮食是不能做假凉粉的,可是,他们为了早日能品尝到假凉粉,就派人推车去十多里路的沟外加工粮食,他们往返走了一天的路程,才把加工好的粮食推回来。奶奶用她那娴熟的技术,前一天的晚上把凉粉做好,第二天,一盆凉粉就做成了,他们边吃着假凉粉,边夸奖着奶奶的手艺,由此,假凉粉又在奶奶的娘家的村庄传开了。

如今,市场上的凉粉颜色多种多样,看到它,我就想起奶奶在困难时期为我们做的假凉粉,而我从小到大都认为假凉粉是奶奶的一个发明。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