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初识白川州
2017-07-02 15:29:38 

初识白川州


李柏民

东北名城朝阳,在纷繁浩瀚的朝代更迭演绎中,因前燕、后燕及北燕先后近百年定都的历史,亦被世人冠以燕都美名。金戈铁马,鼓角争鸣,一千六百年前,白狼水经此浩浩汤汤,逶迤蛇行,至东北六十余华里处竟漫漶百余丈宽,泱泱如海,润泽方圆良田沃野。黑山峡谷无际的森林遮天蔽日,百兽啸吼。多有高憎修行、圆寂的喇嘛山,被古人视作神秘圣地顶礼膜拜,慕容皇亲贵胄首选为百年后安放灵魂之所,妄求荫泽子孙社稷兴旺不灭。辽太祖五弟明王耶律安瑞捷足先登,择此冲击平原建立私人州城,“东西一百五丈,南北一百六丈,周不及三里”,作为休养生息的大本营。因城郭居于白狼水北岸,白川州由此得名。

悠悠万事,天地人寰,回眸已越千年。为探寻故地的前尘痕履,公元二零一七年夏初,我与一众文学师友启程燕都,欣欣然造访毗邻却陌生无比的白川州。说来惭愧,已近知天命之年,却终日被纷乱如麻的俗事搅扰,对地方史,对灿若星河的远古文明很少潜心研习。三四年前吧,我的大学同学树军调任古白川州---今北票市南八家子乡党委书记,之后每次见面,话题必谈所辖领地的过往,一副身居宝地、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神采。近来书记更是借助现代通讯工具,频频发来图文并茂的微信,名胜古迹、人文历史、乡容村貌、休闲美食,甚至还有他自己作词,机关干部职工演唱的赞美家乡的合唱、独唱视频……对南八家子乡的宣传、推介可谓不遗余力,吊足了人的胃口,想不亲临其境感受体验都难,终有了白川州之行。

中巴车沿着坦荡齐整的滨河路稳稳行驶,近在咫尺的大凌河蜿蜒随行。昔日的白狼水忽而如一面平展展的镜子,在朝阳映照下波光粼粼;忽而瘦成亮晶晶丝线,在茂盛青翠的水草丛中时隐时现。一块巨大的景观石作了界碑,其上镌刻“白狼川遗址”五个红色大字,一望而知是书法名家所赐墨宝,潇洒飘逸,煞是醒目。心底为之一震,随众人下得车来,当即不错眼珠地四下梭巡,努力捕捉住点滴痕迹,以求印证一座古城曾经的驻留与辉煌。不远处起伏的山峦,被蓊郁的植被簇拥着。山脚下至公路边侧,大片湿地里水鸟起落栖戏,为焦旱饥渴的季节注入一抹难得的慰藉。路边杨树勾肩搭背,枝叶婆娑。一切与我一路走来的景观并无二致,任凭想象的翅膀如何翻云入海地扑腾,实在与千年古城搭接不上。那汹涌澎湃、宽达百丈、屡现海市蜃楼的白狼水呢?那雄踞一方、壁垒森严、车马喧嚣的川州城呢?那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梵音袅袅的塔寺庙宇呢?……

那一刻,我的思绪顺理成章地穿越了古今。之前因为书记同学打出的系列组合拳太具诱惑,我上网查阅了地方史志部分资料,虽是浮光掠影,身心竟也不知不觉缠绕其中。从文献记载到已经出土的系列文物,如大量陶塑佛像头部残件及泥皮彩绘等,都无可辩驳地坐实白川州是北票地区最早的一座城市。此刻,我的脚下这块称作四家板村的地方,正是其实传承佛教、兴办文庙、物阜民丰、水陆便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的天空就是这样波谲云诡,写满了变数和无常。

在此去不远的长宁古刹,一株被誉为关东第一柏的参天古木,虬枝峥嵘,华阴如盖,正站立成千年不朽的活化石,讲述着悠悠大辽往事。作为驰骋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契丹人霸气十足地统一了塞北各族,建立了辉煌帝国,形成了与北宋王朝对峙的局面,塞北的游牧文明和中原的农耕文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融。风雨长宁寺承前并启后着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其间任凭几度破败不堪,几年前由旅居外埠的原籍贤达募集资金,将大雄宝殿修葺一新,气度庄严,缭绕不绝的香火寄托着善男信女虔诚的信仰。大殿后的悬崖石窟,一尊打坐的石刻佛像轮廓尚清晰,另一尊则侵蚀模糊,侧壁上的彩绘影影绰绰,支离破碎,足见年代的久远。长宁寺、石窟石佛究竟源自北魏还是清代,据说考古专家们尚存异议。

乡境内还有一棵古树。在一个叫南窑的小村落,一所荒草齐腰的闲置宅院,一架树冠铺天盖地,枝叶婆娑浓郁,苍翠可人。躯干更是粗大无比,巨无霸一般,三人环抱尚觉吃力,惹得众人发出阵阵惊呼。不愧是誉满川州的槐树王,气势果然非同凡响。受托照管宅院的,是王姓主人本家侄子媳妇,观面目也该虚六十以上了,据她讲,探寻古槐的树龄,从祖上闯关东在这扎根,就有了这棵槐树,估摸少说有十四五辈了。世事沧桑,江河万古,古槐该是一部浩瀚的天书啊!

古槐,石槽,双轮车,驴箍嘴----从落锁的堂屋门隙和紧闭的玻璃窗窥视,老式木制箱柜、玻璃镜、挂钟等老物件还一一保留原样,但因少了烟火,已被蒙蔽得了无生气。离去时,老魏和润丰建议,院子弃之可惜,应该在打造古村落、开办农家乐上做文章,拓展观光休闲项目。我深以为然,过后会认真说与书记同学听。

一路辗转下山。透过洁净的车窗,看坡地田畴,庄稼稀疏,蔫头蔫脑。芒种已过,开春至今,老天没有降过一场像样的雨。自古白川州一带气候宜人,水资源极其丰富,甚而因白狼水患,大金朝廷不得不下旨,后将白川州治所由咸康县(即今南八家子乡四家板村)移至宜民县(今北票市黑城子镇)。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凌河水魔肆虐,红村民众在支书王文志带领下,以“脚踩凌河水倒流,搬倒黑山当枕头”的壮举,历经三个冬春会战,拦河筑坝,裂石围田,克服千难万险,硬是与河征地八百亩,演绎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新愚公传奇。驻足红村村部的“红村激浪”展馆,一幅幅、一件件珍贵的、凸显那个时代的图片、实物、雕塑,以及正在播映的黑白纪录片,令观者凝神静气,动容感怀。王老支书骨子里的大义与坚韧,传承于今天的必然是义无反顾的责任和担当。移步昔日真实的战场,虽历经大半个世纪,六华里沙坝宛如巨龙长卧,壮观屹立。层层叠叠的青石,早褪去初时构筑的光华,斑驳晦暗,却依旧迸发着坚不可摧的傲然底气。

有一处所在不得不提,这就是位于木匠沟村的“青铜雨”文化广场,系根据川州籍著名作家高海涛先生散文名作《青铜雨》之创意而建。在雕塑黑色庄重的理石底座正面,是先生金灿灿行书手迹:“青铜雨”。 四耳巨鼎上方,一双张开的手掌似在仰天祈祷,又似正在捧接甘霖,设计巧妙,寓意深刻,恰切地诠释了先生作品的深邃内涵,尽抒一腔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上悬先生图片、简介及墨宝的南门牌楼,远眺毛公岭、绿波近掩映的幽雅环境,无不与广场浑然一体,彰显着谋划者建设者的深谋远虑,用情用心。这是对文化的敬畏,更是对苍生的敬畏。天佑川州,祈祷一方家园从此永别旱魔,风调雨顺,地裕民丰。

游走于白川州的前世今生,我的心绪时而血脉偾张,激越难平;时而波澜不惊,静如秋水。白狼水早卸下桀骜暴狂的脾性,浅吟低唱,滋润、扮靓着脚下的凌河两岸。旌旗猎猎的川州城池更是轰然倒下,空留一处文物长眠的遗址供人凭吊。充满神秘的喇嘛山犹在,大小石窟蜂窝状嵌满绝壁,布道佛法。至于寺龄断代的长宁古刹,同行的学英老师一向对佛门塔寺颇有研究,我更愿意倾向她将其纳入北魏的臆测。古柏古槐,或高居庙堂之上,或蛰伏乡野陋宅,各有各的来路,各有各的活法,又有谁去分个贫贱高贵、此短彼长?倒是南朝北国、烽火枭雄呼啸而来,旋即绝尘而去,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遥遥白川州,白狼万古流。挖掘、重温一方历史,为的是丰厚这片土壤的文化内涵,为新时代的发展提神助力。时下,南八家子乡的主政者们凝心聚力,正潜心载下梧桐圣树,引八方来客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谱写如画新篇。

在二官营村,中心广场红砖铺就、彩砖镶嵌,颜色鲜艳的健身器材排布有序。临街的农家院外不见一处杂柴乱草,围墙素面示人,其上《弟子规》等国学知识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紧随我们其后,一辆天蓝色旅游大巴缓缓驶入,众男众女鱼贯而出,笑语欢声,最惹眼的是人人肩披一领红彤彤长丝围巾,热烈而喜庆。霎时间,这广场,这村庄,这天地,这古老的白川州都亮丽、缤纷起来……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