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巴帘儿闪着蓝光的尾羽,在松树间飘来飘去,小孩儿惊叫着指点着看。这鸟儿,中文名叫红嘴蓝鹊,一点儿也没有怕人的意思,好像故意托起靓丽,向人们展示着。我端着相机急忙拍照,它竟然侧过身,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不屑我的镜头。
我想到了生态。中共十八大胡锦涛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5年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是很长,在宝贵的人生中不短。走在家乡的山水之间,看大凌河沿岸的变化,我觉得在19大即将召开之际,应该对党说:三燕古都,有“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之美誉的朝阳,现在,环境的变化,鸟雀有目共睹。它们,欣欣然归来了。
生物生存的环境状态制约了物种的命运。红嘴蓝鹊,要在树林中觅食捉虫,要吃树籽儿,要吃植物的嫩芽,要在大树的枝杈上筑巢,要在树上栖息玩耍。如果没有树林,它们吃什么?没有草木的遮蔽,遇到天敌、遭遇捕捉,它们到何处躲藏?可爱的鸟儿,有地方吃喝,嬉戏成长繁殖,它们才回来了。
植被的繁茂,草、树、溪流水泊、山石岩洞、田地庄稼,构成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去年夏初的一天,我走在小村的公路上,远远地看见一只芦花色的野鸡,领着四只小野鸡,从柏油路上横穿过来。我瞩目观看,那大野鸡扭回头退回山坡的草丛里去了。小崽儿,动作迅速并不慌忙,母亲的动作,就是命令,不约而同,一忽儿,都不见了。我好奇的眼,在茂密的灌木丛间搜寻。绣线菊的清香,静悄悄中牵动着我。野鸡,大的小的,都“只在此山中”了。“嘎嘎——哦嗯!”嘶哑低沉的野鸡叫,其实是公野鸡的叫,在松林中传来。我循声望去,长长尾巴飘过去,又不见了。
小村头一棵大柳树上,黑老婆儿在耐心地孵卵,人不惊动它,鸟也没有去打扰的。不远的杨树上,上下有两个喜鹊窝,有楼上楼下的感觉。白鹡鸰,俗名白脸儿,机灵地忽高忽低地飞着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一闪而过,使人以为百灵。
人有了吃烧,善良的人不再去祸害鸟兽了,不再去破坏植被了,生态在恢复,鸟语花香,生物共存的景象出现了。尽管,有的人工工程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但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城区的河岸打造的水泥堤坝、光滑的大理石版台阶,河里的中华鳖很难爬到岸上沙地产卵。好在现在的一些河岸湿地,给它们留出了挖窝空间,可惜需要爬很远的路哇。
惧怕孤独吗?孤独竟是自己有意无意制造的。
每年的六七月,毛茸茸灰白色的小鸟,成群地飞来了。赭红色的羽冠,有红红的、或黄黄的尾羽,往来在金银忍冬晶晶的浆果中鹐食。然后,成群地栖息在高大梓树或白杨树上。这是有美丽形象美丽名子的太平鸟。
太平世界,太平鸟栖息。环境清幽鸟知道。生态文明的理念,18大以来的检验,得民心,顺人情,相信,19大召开,这一民生脚步走得会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