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清风岭记趣儿
2017-11-10 20:22:56 

清风岭记趣儿


王庆民

 又去了一趟清风岭,心里觉得很有趣儿。

  一进沟门子,充塞的是满沟的碧绿。依山小屯的几家民居,掩映在高高的椿树、槐树、枣树之中。椿树上的荚果泛着红晕,很有几分姿色。清脆的狗叫,似乎是向来人打招呼。一两声就适可而止。

车过王杖子,我特意向早年去过的老王家旧居张望。记得那后院有一棵高大的当年没人叫出名的老树。前年见报,说是百年以上树龄“暴马丁香”。可是,在绿色的和谐中,我没看见。

心里觉得很有趣儿。那老树,当地的人不可能不知名。只是那时顾不得,颠沛流离、缺衣少食,谁去顾它呀!连老人都顾不上,何况老树哇。

一上坡,两山之间的沟中间有一座小山,远远地看,圆圆的,那时人们叫它馒头山。可没有当年保密厂时“馒头”大了。乔木、灌木,蓊蓊郁郁,河床提高了。我心里想,生活好了,连“馒头都埋在肉里了”。

孟杖子屯西南面的小石头楼有两座还在,挂上了大大的红色条幅,好像是“老凿酒店”几个字。这小青石头楼,应是当年国营9276厂的遗迹。不是280吗?是。280是公开代号,9276是内部保密番号。

 转上坡,就是山间的开阔处,“清风岭”山门横在眼前。这里是当年的厂门口:东面是职工大食堂,西面是在建的大俱乐部。门内西侧就是工厂办公大楼,“而今安在哉!”于是我又想到网上的一段文字:“280 厂生产打飞机的高射炮 ”。心里又觉得有趣儿。当年生产高射机枪,40来年,就变成炮了,要是以后呢?

清风岭,我在这里工作时,不知这美丽的名。据说历史上曾有清风子在这岭上清风洞修练,得道成仙,岭因此而得名。我心里又觉得有趣儿。40年前,保密厂的高射机枪,每台都要打靶试射。试枪时,山谷回音,有天崩地裂之势,那得道仙人一定遁迹云间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工厂还没修建,这里叫石门囟沟。一提那曾经英勇抗日的王老凿,都知道是“柏山里石门囟沟的。”后来叫白了,也就写白了,成了“石明信沟”。有人也干脆称为“老凿沟”,连王都省略了。等工厂开建,对外称280,人们也就叫开了。如今,赫赫的工厂早已完成历史使命,那响当当的代号,也就隐进史册中去了。

走在新修不久的黑色路面上,向左那条沟,当年的七车间,现在叫榆林沟,清风子修道的山洞、藏兵洞,都在这条沟里。自带车又可以开进去,因此我决定先去拜望清风子。车行一公里多,公路到了尽头。下车,踏上新铺的青石板路,仰望沟里,峰峦叠翠,果然有张家界意蕴。走在奇峰竞秀的峡谷中,瞻视天际的峰涛岭谷,体会那被命名为清风岭猿人、孙猴子等岩石的状貌,真惊叹大自然的妙手天工。

石板路崎岖向上,我估算到藏兵洞、青峰顶,还应有3公里左右,耳畔有隐约蝉鸣,不时有岭底的鸟叫,我知道一定是圣贤孔子鸟的后裔。于是挥手向他们致意告辞,我还要去拜访“赵老嘎”。

上车挑头一瞬间就到了冰沟口新建的停车场。

步行,为再睹沟谷中的山光水色、树影花容,没坐那电瓶旅游车。回望山门对面,一峰挺拔,秀气盈然。左右两侧,山石嶙峋。或层层陡峭,依势登天:或兀然独踞,似狼如虎。黄栌、丁香枝桠挺括,野菊、白蔹牵牵扯扯。幽香弥漫,沁人肺腑。“四面青山来眼底”,峰回路转,回环曲折。

东北沟,有电视剧《中国地》御敌山口和梁三的炮楼拍摄现场。距山门约2公里,小上坡,不一会我们就走到了。我第二次来时,还是砂石路,这回已是新铺的路面,进来的车辆不多,行人脚下一尘不染。从停车场就跟随我们的小狗,不离我的两个孙女左右,在“中国地”的山口前,竟和我孙女合影。

 山口上面的信号树还挂上了两盏“玉猪龙酒”的大红灯笼,循着灯笼望去,东面正是著名的狮子山。那狮子,卧在山顶,头朝东方,两爪前伸,睡狮醒来的样子,双目正睃视远方。通天洞、狮子泉都在这条沟里。可是,流连“中国地”,在“梁三炮楼”做一番感叹,就敢忙返往赵老嘎家。

回走一公里,又向北上,经武财神广场,约行2公里左右,就到拍《中国地》的赵老嘎家。关公的塑像塑得很端庄,右手捻五绺长髯,左手握元宝,那青光凛然的青龙偃月刀横陈身后。

护国寺的诵经声,在山谷里很响。佛韵把一对对、一伙伙的游人引上山来。走过护国寺的红门,就到了赵老嘎的院子前。我和老伴儿、孙女都坐在赵老嘎的炕上。歇歇腿,落落汗,喝喝水。

 望着赵老嘎的剧照,我想起了王老凿。抗日,打得当当响,保卫家园14年!多么壮烈!可后来,他怎就走向了反动的一边呢?历史,往往也很有趣,有趣得让人哭笑不得。

 院前的左侧,是东冰沟,试刀石、磨刀石、伟人读书、马仙庙等都在这条沟里。上次我来时瞻仰过那试刀石、趟过那清凌凌的泉水、拍照那万丈绝壁。

 右侧出门向西,就是西冰沟,有个美名叫“恋人谷。”山高谷深。时值六月,山花烂漫,鸟雀唱歌。融化的冰水叮咚,未化的冰层晶莹剔透。就是暑天,凉爽宜人。莫非常有恋人避暑山中,留恋溪畔,要不怎有这美名呢。

 据说得道仙人清风子,出东冰沟、过西冰沟、走栈道、转十八盘,登青峰顶,降妖捉怪。传说曲折,山迹形态迷离。估计走完这几条沟也有25公里。要把九沟十八岔都走完,要没有清风子的功夫,就需好好品玩几天了。

 不坐车攀爬景点儿,累。坐车,花钱是一回事,走马观花,又品不透看不好。今天进山门基本是走,看得比前两次细多了。

 人,就是有趣儿。身在其中时不知,离开了,又想知。清风岭真有趣味,品不透、想不透。


上一篇:旭日东升
下一篇:镜 子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