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酒盒(外一篇)
2017-12-03 21:13:13 

酒盒(外一篇)


彭曙辉

  半年前,楼上新搬来一住户,很长时间本单元十来户二三十人没怎么见过三楼这户人家的出入。

直到一个月前,我偶尔发现三楼那户人家阳台上有位六十多岁的大娘像忙碌着做饭,接着又一位有三十多岁的女人站在身边一会儿离开再也没露面。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从单元楼梯口出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背着大书包走下台阶朝小区大门口走去,这是赶赴学校的小学生。

过了几天,社区同志来检查楼道卫生,表扬了楼上那户人家,门前干净,整个上下楼梯很洁净。在场的人才感觉这是个爱干净、爱劳动的人家,心中不免生了几分赞佩。

听社区同志说这家男主人在省城搞装修,手下有四五个人,他是又打工又当小老板,一年回不来几次,家里的媳妇、孩子和孩子他姥姥就成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媳妇在一家饭店做保洁,挣得一点零钱供养给自己操劳家务的妈妈。

不知道她们过去住哪儿,现在能搬进这个比较高档小区又比较好的楼层已经令人羡慕了。听说是建筑商们相互顶账不花现钱住上的楼房,当然房价比正常的高不少。因为眼下凡顶账的都亏,好在能落下点东西,否则讨账是很难很险的事。这次是用了男主人在外劳作四年的工钱才换回丈母娘、媳妇、儿子享受城区楼房的待遇,了了十年前结婚时许下的愿望。丈母娘特乐呵,她不管什么几年工钱,看的是能住上宽敞明亮楼房的结果。

我们大概了解了这户人家的情况,有了些同情和说不出来的滋味。打工、留守、顶账、还愿、生存这些事情发生在一户人家还真有些不公平。其实,当下这类情况很多,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吧。

有一天,忽然发现这家门口放了一个红色盒子,是档次比较高挺精致的酒盛具。现在什么东西外包装都很讲究,可能生产者、经销者都在注重外部形象。想起去年给老爸买两盒营养品,看电视上宣传得很诱人,就到指定商场买回,那包装规规整整的,有红有蓝还有金色,连品名都是名家题字,宣传语也很经典。我佩服这家生产者的良苦用心,先别说里面的少量东西值多钱,就凭这包装也值百八的。反过来想,经销商是卖产品呢还是卖包装?还是在宣传制作包装企业的光辉业绩呢?

不管怎样,现在的企业联手让消费者高高兴兴地接纳和受骗都是本事。都是为了发展,为了效益,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也实属不容易。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都不小,怎么也得换回丰厚的利润吧。

面对一个红红的酒盒,自己好像神经质出了问题,胡思乱想了很多,这户人家老、中、青三辈人还有喜欢喝高档酒的人?细细分析,可能性不大。

老人们一生抚养孩子还要照料孩子的孩子,省吃俭用,好吃的都让给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从大娘的装束上看像是五六十年代农村妇女的形象。那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穿的是校服,鞋子是普通的旅游鞋,现在的校服都是强制性的由自己花钱统一制作,穿着不合身也得将就。还有,没见过面的女主人,做低工资的保洁更不会穿着艳丽。

可以说一家人还简朴的,这样的家庭不会忍心花那么贵的钱来饮那么好的酒。从以上分析看,可以确认这家人不可能喝好酒留下酒盒放在门前炫耀。。

那么,酒盒是故意的摆设?偶尔的忘却?也不能是过去地下党的什么联络暗号吧。

一连十几天,我特意走上楼去观察那酒盒,一直摆在那里,只是有时位置稍有移动。

有一天,我发现每天下午五点有位骑摩托车送奶的人拎着两袋鲜牛奶上楼,我顺势跟在后边,让我大吃一惊,那送奶人竟打开酒盒把两袋奶轻轻地放进去,然后盖好转身下楼,险些与我迎面相撞。

半个月的谜团今天轻松解开,那个高档的酒盒装的是营养保健的牛奶,害得我费了好多日无谓的遐想。

这户人家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接收每天订购的牛奶,太有创意了。我挺后怕,因为在这之前我清扫楼道时险些当废物清走。普通人家的简单,就是想不到的简单,我越来越看好这户人家。

第二天,送奶人又准时来了,我走上前和他攀谈,每天给这户人家送两袋奶谁用呢?送奶人笑呵呵地说,老人和孩子。

是啊,老人需要健康保健,孩子需要营养成长,简单的牛奶就是这家唯一高档营养品了。

孩子他妈自称在饭店有吃有喝的不需要再补,我听送奶工这么一说到有些伤感了。

在饭店打工能吃得好吗?我见过的多了,他们基本上是一饭一菜加汤加咸菜,绝没有饭店提供高档的东西给打工的吃,大一点的饭店剩余饭菜如客人不打包,一概倒掉或留下等制作地沟油的人拉走。理由是,不知哪位客人有什么病,如服务员食用了剩菜得上传染病,那一月一次的健康体检会受影响,人员无法上岗。现在招服务员很难,虽然工资挺高,但打工人好高骛远也喜欢讨价还价了。这样说来,家里最苦的还是女主人。

一晃中秋节到了。我听到了这家屋里传来长时间没有过的笑声,很热闹。在阳台上终于看见了男主人的身影,这是个身材不高、面目黑红、很有精气神的健壮男人。这个家就是靠他的打拼,才从农村闯进城,从平房跨进楼房,赡养着老人,抚养了孩子,日子过得虽简单,但也挺有劲头。

我最大的发现是摆在他家门口的酒盒不见了,再看门口墙上挂着一个像儿童玩具似的小木箱,个头比酒盒大一点,估计里面放三四袋牛奶没问题。

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面对过这家男女主人,只是阳台上的身影告诉我,这户人家一直过着平常的生活,那个精致的酒盒也告诉我,这户人家平常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   

在 雨 中

早晨是我最忙碌的时间。家里养的小宠物狗需要遛一次,两个大鸟笼要拎到山上公园放风,我双手拎着鸟笼,小狗在前面带路,天天如此,在这条路上倒成了一道风景。

今天早上五点我已到公园门口。天灰暗得有些发闷,看不出下雨的意思。谁知,天有了不测风雨,刚到公园门口喘口气的功夫,就霹雳啪啦地掉下大大的雨点,而且越来越大、越急。我急忙吆喝着小狗,一手拎一个鸟笼寻找紧急避雨的地方。

从公园门向下50来米小下坡有段水泥路再下十个台阶是个公厕,这是我目测到最近的避雨场所。这时,晨练的人都在四处躲藏,往公厕方向跑的人不少。50米熟悉的小路我是绊绊拉拉地似走似跑,还险些被绊倒,总算到达了公厕。

挤进公厕,发现公厕里不管男厕还是女厕都站满了躲雨的人。这要是在平常是忌讳和不雅的,想必都在没看天气预报和没有预防状态下走进公园,又遇急雨没办法才躲进充满臭味的公厕。

我站在公厕门口,有点不好意思,两个大鸟笼和小狗也占据了人应该占有的位置,好在旁人还没什么不友好的反应。可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人抱怨,这么个破地方人还没地方站呢,狗又来了。

听了这话我很气愤又不敢发火,总觉自己有点理亏,就封闭起耳朵,只当异味吹来。

公厕里的人挤在一起,如同挤公交,坐地铁,平日不能接触的身体不得已碰到了一起,把昨夜来不及散尽的浑身气味重聚在公厕,味道在此时已无所谓了。

厕所里的人向雨发起牢骚,这雨真缺德,春天干旱两个月怎么求不下,现在说来就来,防不胜防。我已是第三次挨浇了。是啊,早上出来锻炼也不能拎把伞吧。

我在想,别人连带伞都嫌麻烦费事,自己天天地狗呀鸟呀缠身,遇到这鬼天气还得管护这些累赘,像我这样患病恢复锻炼的晨友已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突然,传来一股比厕所味道还难闻的味道,原来小狗一路跑跑颠颠地运动开了肠道,又欣喜地来到公共厕所,所以大大方方地“方便”起来。它的随意苦了挤在公厕里的人,有人抽出胳膊用手捏住鼻子,有人捂住了嘴,多数人是抱怨和痛斥。

现在养狗到公共场所已经像在公共场所抽烟一样成了公害,人们不禁在问,狗都养得人模狗样儿的,不知家里人和老人怎样。

一位50多岁的妇女语中带刺,我家邻居养了三只小狗, 别说有啥味道了,就是天天吃肉、肠、肝什么的,一天得20多元,一个月600多,一年下来七八千元,你说这家日子咋过的,家里老人和孩子也没这个待遇吧。

我听着心里不是滋味,似乎惭愧我家小狗没达到那个生活水准,但天天晚上窜到床上靠在枕头边打呼噜睡觉有点过分,时间长了还真有点烦。

在雨天,人们关注的不仅是雨势大小,时间长短,有无灾害,而转向关注狗事,是不是狗带来的灾害远大于水祸呢。

拥挤中,不知谁的大脚把狗屎碾成一片,臭味更大了。谁说出门踩到狗屎能中大奖,这老哥的心不定多委屈和愤怒呢。有人伸出脚踹到了小狗,小狗“嗷”的一声跑了出去,在雨中清洗了刚才弄脏的屁股。看着小狗在雨中戏耍,我想,狗比人自由多了,可以全然不顾羞耻和人的指责,这个不难理解,狗有它的世界,当然也愿展现自己。

我大声喊,小狗根本不听我嘶哑的喊叫顶着雨向公园门口跑去,对一个在雨中行走的人叫了几声,然后瞪着狗眼,像是在催促那人快点走。

这时我们发现,从公园门口走出一个身材瘦小五十多岁的男人,他走得很慢,左脚跟压着右脚尖,右脚跟又压着左脚尖,来来回回地在地上蹭步。

    雨,不怀好意地从天上一个劲儿地泼下来,砸得花草树木七歪八倒的,落叶残花随着水流游荡过来,有的漂到了公厕前。

此时,厕所里人没心思看那落花流水,把目光都聚到了一步一步往公厕走来的那个男人。经常晨练遛弯的人大多相互面熟,看清那在雨中的男人是脑血栓后遗症前一家公司的老板,现在坚持恢复锻炼,每天小碎步行走,偶尔狂喊几声,朗诵几句主席诗词,他身子哆嗦,嗓音也哆嗦,让人听了看了着急又心疼。

在雨中,没人跑出去拉雨中人快躲进公厕来,他“走”得实在太慢了,跑过去帮他他也是这个速度,只不过多一个陪着挨浇的人。

公厕里有人高声喊了一句,快点走,雨越来越大啦。有人埋怨,这人真是,这么大雨还磨磨蹭蹭的,看来他们不知道在雨中的人是个半残疾。

我脑海里闪过跑出去拉那雨中人的念头,但是我的病体需要自保,再低头看笼中的鸟也没人管。我犹豫着。

这时,有人从公厕里面挤到门口,然后疾步跑出去直奔那雨中人。这是个20多岁小伙,常遛山的人不熟悉他,也许是放假在家的大学生,或许是高考录取的准大学生 。他浑身被雨淋透,双手扶着那雨中人一步一步地顺坡走下来。

 雨滴砸得房顶地面乱响,大家关注着雨中人,目光盯着一老一小走过来。离公厕不到20米了,那雨中人含糊不清地说话声大家隐约能听得到。

“越着急越走不动”。本来平时就迈不开步,在雨中一着急行动受限。对待此病症者,有很多事是急不得、恼不得的。

见那小伙一转身背站在雨中人面前然后半蹲弯下腰双手往后一拢把雨中人背起,又往上颠颠朝公厕前台阶走来,那雨中人本能地两只胳膊交叉在小伙胸前,小伙步迈得不大,显得很沉重。

他们终于下了台阶,紧走几步来到了公厕门前,门口有几个人伸出手来拉他们。这时有人粗略算了一下,雨中人从公园门口到公厕挪动有20多分钟。

可恨的雨这时竟然停下来,公园门前、公厕里都恢复了平静。天很快放晴,朝霞随之而出,很美的天边景象映在西山上。被雨水冲刷过的路面铺满了树叶、花瓣,还有不少树枝。空气很清凉,流到各处的雨水很清净,没有了过去的污泥浊水。

这几年山上公园的植被越来越好,黄泥砂石被稳固了,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是清透无味,晨练人被浸湿的鞋子如刚刷过一样干净。

我走出了公厕,鸟笼里的鸟欢快地叫着,小狗身上湿漉漉的,乱蹦乱跳,在公园门口来回跑着,此时我的心里总觉得沉沉的,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回头看,那个小伙字正扶着在雨中熬过的那个人,慢步移向公园门口。


上一篇:
下一篇:母爱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