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爷爷的中山装
2018-06-28 10:05:42 

爷爷的中山装


关继文

  ——题记:这是一个蒙古族同胞与中山装绵恒情缘,这是一套中山装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历经久劫的传奇,也淬炼着民族主义者热爱祖国进而拥护共产主义的赤子之心。

爷爷是当地一座规模宏大宗庙——灵隐寺的总管。该庙宇是乌梁哈氏(兀良哈氏)族的宗庙(俗称台子庙),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均为庙产。寺庙建筑气势宏伟壮观,有大殿和辅助设施就九九八十一间,是喀喇沁左翼旗的大庙宇之一。爷爷作为庙宇的总管,既要安排好喇嘛的生活,又要管理好庙产及王爷府佃租等事宜,尽心竭力为蒙古王爷府和当地蒙古族服务。在蒙族地位虽不高,但身份按现在的管理体制也是高中层管理人员。

且说在1928年冬,王爷府派爷爷等人去日本考察。在前往日本途中,要在沈阳办理去日本的手续,到沈阳后就在王爷府的主道旅馆住下了等候。吃完晚饭,几人在屋里闲聊,突然闯进几位军人,为首挎短枪的人问道:那位是王爷的代表?我们长官请他去谈谈。几人对突如其来之人不知所措,面面相视。爷爷作为总管见多识广,打破寂静,说:军爷,我们这里没有王爷的代表,只是王爷派往日本办事的。军人说:那也行,就你了。请吧,跟我们走一趟。

爷爷忐忑不安地跟着军人,乘大吉普车七拐八拐,来到一个大院子,又进了一间大屋子。通明的灯光下坐着几个人,其中一人问道:你们左旗王爷,拥护不拥护中央政府?爷爷随即回答说:拥护啊。五族共和,也有蒙古族啊。虽说孙大炮没了,可是中央还是中国人的中央啊。问话的人也不计较爷爷犯了孙中山的忌讳,没有训斥爷爷。便说,那就好,明天你代表喀喇沁左翼王爷参加会议。随即叫人送来板板整整的沉甸甸的一套新衣服。并说:“这是中山装,开会时你穿上这套衣服。”

脱掉蒙古袍,洗过澡,爷爷开始打量这套衣服。从衣料到样式和缝制手艺,从衣领到袖口,前身到整套,从纽扣到衣兜,这些扣子,这些缝,这些兜,这些线,像是挺贵重的。工作人员催促爷爷,帮他试穿。同时告诉爷爷这套衣服很值钱,叫中山装,在大地方,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置办一套。

第二天,爷爷被领进会场。这才知道是“东北易帜”大典。参加会议的大员们果真都穿着统一样式的中山装,面色凝重,表情庄重。爷爷站在后面,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渐渐地,生出大任在肩大愿得偿的豪情,那中山装穿着身上,不再不舒服,而且腰板特别直,特别提精神。比穿惯了宽松肥大的蒙古袍增添了不少气势。对于三十多岁的他来说,这中山装像是身体的增高器和腰板助直器,个子高了,腰板直直的。穿上中山装感受到参与国体大是的荣幸,是机缘巧合的躬逢盛典的自豪!至于回到王爷府交差,因为没有王爷的授权,王爷怎么处置,现在就不再管它了。

一个寺庙的管事竟敢充数为王爷的代表,在沈阳参加东北易帜大典。自然让一些人不舒服,于是到王爷府奏本。待爷爷回王爷府交差时,面对王爷的询问,爷爷回答是:那些兵带着枪去请,不去自然是不行的,时间也不允许回王爷府和您禀报;再说,直奉交战时,您也不是支援奉军三千块大洋吗。参加大典的中山装在这,王爷您认为此举不妥,原物交回。

恰在这时,少帅府派人专程送来致谢函,王爷很高兴。带着爷爷接待了专使,来人除了褒奖王爷深明大义,又夸赞爷爷几句。从此,爷爷也深得王爷的信任,有时偶尔在特殊场合就堂而皇之地穿起了这套中山装。以后王爷府的头面人物也纷纷效仿置办起中山装,在某些场合穿之,可以说,爷爷是喀喇沁左翼旗及附近地区开穿中山装风气之先的人。

爷爷职位是庙上管事,在社会上是开明士绅,对时局、世事看得较明白。支持伯父、叔父外出参加了革命,留爸爸家中持家。1946年,时任喀喇沁左旗旗长、旗支队队长的伯父奉命支援锦西前线,为前线部队送米面肉酒等给养。当时还没有根据地,筹集物资相当困难,只能从大户财主手中筹集,前方需要的物资又多。好不容易凑齐,送去的途中又被后面的部队截留,指定的部队接不到军需,连连催要。伯父带着民工到台子庙,向爷爷讲明情况,一切如愿。又怕途中部队截留,不好交代,就加倍带上。

爷俩带着物资交给指定部队,清点完毕,伯父被推进一个小屋,要追究责任。爷爷不顾天寒赶紧回来想办法,换了那身中山装,骑了毛驴,求见最高长官。程子华将军听说后马上就请爷爷进去,让人接过条据查看清点,结果毫无差错,且超额一倍。“都是我们的部队吃了吗,人家又超额完成,怎么还扣押呢?马上把人放了!老先生,我要摆酒压惊。”到底是大将风度,一边陪客,一边指挥战斗。

吃饭时,自然问道为什么这时候还穿中山装,有没有御寒的衣服。爷爷就将这中山装的来历说了一遍。

程子华将军听后朗声大笑。大手一挥:“张学良是民族功臣,你那时的举动是爱国。”

中山装与爱国扯到了一起,爷爷弄不清这里面的奥妙和曲折,但他记住了这句话。

送给养那次不久,伯父调到乌兰浩特(当时为内蒙首府)。爷爷也因事去了乌兰浩特一年。奶奶为了这套中山装,受尽了折腾,可谓九死一生。

土地改革(当地称之为发动)时,有人说爷爷有一件日本服装。家里的短工徐老三做了伪证,说是日本服装,值三百多个大洋。早在土改之前有预警,奶奶就把中山装包好,藏在东菜园子的香椿树下,将爷爷爱若珍宝的文件东西坚壁起来。农会的人认为,这是一笔不小得浮财,千方百计要找出来,于是把奶奶抓去,捆绑吊打用烧红的烙铁烙,折磨的奶奶几次昏死过去,又几次苏醒过来。最后扔进冰冷的厢房,任其醒来与死去。

奶奶深知爷爷爱物的分量,当那些村夫莽汉挥舞皮鞭的时候,当那些平时笑脸相迎,此时龇牙咧嘴把烧红的烙铁烙在身上时,当在腊月冰冷的厢房里手脚失去知觉的时候,她一口咬定是爷爷穿走了。而一直惦念的是那件来历不凡的中山装。

爷爷回来后,被喀喇沁左翼旗聘为参事。上任那天,副旗长来接。爷爷穿着奶奶用生命护下来的中山装,牵着毛驴,特意和同穿中山装的副旗长风风光光地走出村子。

爷爷个头不高,干净利落,生性耿直。谁要问起这身中山装,他就会把这身做工精致,用料考究的中山装不厌其烦地说一遍。在它看来,没什么可避讳的,程子华将军都说我穿这套衣服是爱国,谁还敢说别的?

伯父和叔父都是共产党的一定级别的干部,爷爷常在信中传达信息,就越发扬眉吐气,穿出自信。同时也更加珍惜。每次下班,都把衣服叠得平平整整摆放。现在有点污渍,就让奶奶仔细处理掉。从前他穿蒙古袍,都是往炕边一捋的放着,那精心劲,就连大难不死的奶奶也十分佩服。

1960年,正值全国性灾荒,物资匮乏。风光硬正了一辈子的爷爷病在炕上,一切都无能无力了。徐老三居然找上门,用10挑白菜换爷爷的中山服。10挑白菜大约有1000来斤,掺上粮食就可以让全家免于饥饿,不至于有性命之灾,爷爷奶奶坚信贫贱不能移的信念,回绝了他。

奶奶让我的父母在家的院子里所有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萝卜白菜,加上采些野菜,度过灾荒之年。就这样,珍贵的中山装一直保留在爷爷身旁。临去世前,爷爷手指中山装,用最大的力气说:“给老二。”老二是我的父亲,伯父叔父都参加革命后,爷爷奶奶就把天性仁厚的父亲留在家中持家赡养老人。

爸爸接过这套中山装,自然倍加珍惜,妥善保管。爸爸去世时,母亲就将这套衣服随葬了。

后来村里的老人们,还在说起了爷爷的中山服。但他们只是见证了这套中山装传奇的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则是传的更加神奇。说张学良亲自给爷爷穿上的,让爷爷骑着他的马,绕演兵场走了一圈。我们听了只是一笑,张学良那么大的官,那么忙,有这个必要吗。但爷爷中山装的来历确是千真万确的。

 


上一篇:父亲
下一篇:雪花飞舞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