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白居易的比较法
2018-10-15 10:54:04 

白居易的比较法


张 勇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大至国家、小至个人,生存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的欲望。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心理负担过重,最终得不偿失。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人活着当然要努力奋斗,但一旦欲望过分强烈,无限膨胀,发展成贪婪成性,就会在欲望中沉沦,迷失方向,不仅会使本来可以实现的愿望化为泡影,还有可能把人引向毁灭。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林语堂十分欣赏《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他常诵的格言是“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持满戒溢,知足自省。位极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在55岁时,他上书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在某种意义上,不知足源自错误的比较。在生活中,其实应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减少心理上的落差,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方面,白居易的比较法值得学习。

 白居易在67岁时写过一首诗,《醉吟先生传》:“富于黔娄,寿于颜渊,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

 说白居易心态好,会比较,您得知道这段话中说的几个人都是什么情况。黔娄是春秋隐士。他死后,曾参去吊唁,看到黔娄的妻子用一条不够长度的被子盖着黔娄的尸体。“覆足则头现,覆头则足现”。妻子无奈地说,他们全家就只有这么一条被子。颜渊虽然很有才华,但32岁就去世了。白居易写诗时已经67岁,是颜渊岁数的两倍还要多。伯夷不食周粟最后饿死,虽然白居易的生活也不富裕,但总没有饿肚子,比起伯夷,白居易自然要强多了。荣启期也是春秋人,有一次他对孔子说,我有三件快乐的事,第一件,我是一个人不是牛马,免除了牛马的被役使。第二件,我是个男人不是女人,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第三件,寿至90。前两件事在白居易看来标准都太低了。荣启期都很快乐,白居易自然要比荣启期更快乐。卫叔宝是晋代名士,也是著名美男子。不论他走到哪里,都能招来很多人围观,不光是女人,许多男人也被吸引。可惜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帅哥,27岁就死了。

 大千世界,风景迥异;芸芸众生,活法不同。然而面对社会的金字塔,无论处于哪个阶层,心态平和自然是最可贵的境界。即使再平凡的经历,生活也会磨砺你、激发你的智慧和勇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比有所不比,只不过需要把握一个度,方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心,生命从而张弛有致、宁静致远。

 

                                原载《海南日报》2018年10月15日


上一篇:寻梦江南(二题)
下一篇:父亲与土地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