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一个民族永恒的生命线
2018-12-01 17:43:09 

一个民族永恒的生命线


左 岸

1

 这篇文字我已酝酿了一月有余,但却迟迟不敢落笔,关于“中国文化”这样宏大的题材以我现在如此贫瘠的知识储备还写不出她的底气与体量。这就像一个小孩面对一座大山,尽管住在山脚下天天看见它,但要真正地了解它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它悠久的历史与小孩的年岁构不成平等的对话,它惊人的体量与小孩的身躯也形不成平等的互视。

 但既然决定要在这个初冬的傍晚开笔,那便从自己开始吧....

 这个月我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25集电视连续剧《墓道》,不知是什么原因原本是2006年就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却一直没有做怎样的宣传,我想这其中定有它自己的苦衷,我大胆猜测这大约与它的“盗墓”题材是撇不开关系的。

又是一部由“洛阳铲”挖出的文物故事。与《盗墓笔记》、《老九门》、《鬼吹灯》诸如此类的影视作品不同,这部剧把民间盗墓的细节拍得过于精细,让观众们瞬间明白“哦,原来墓是这样挖的.....”

 每次看这类题材的剧或是小说,总会在脑子里有这样那样的幻想——倘若我的祖辈也是这样的奇人该有多好,不管是南派的还是北派的,是“摸金校尉”也好,是“卸岭力士”也罢,如若这些都不是,会一点点的江湖异术也是极好的。

不过幻想都是美好的,倘若成了真了,恐怕会夜不能寐。远了不说,且看2015年公安部宣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盗墓案”——犯罪嫌疑人盗墓30年是一个现实版的“摸金校尉”,被盗墓界尊称“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但即便是这样的传奇人物也难逃法律的制裁,所以有些事过过幻想的瘾就好了。

这些“盗墓贼”和“国家考古队”不同。“盗墓贼”攫取文物是为了满足个人对金钱、物欲的需求,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干的是违法的勾当。国家考古队挖掘文物则是把文物送往国家保护起来进而方便研究人类发展史。

有些高手“盗墓贼”熟谙中国历史,他们堪比儒学翰林,也会“融汇古人得见自己”,只不过“得见自己”的境界与层次不同而已。

                                                                                     2

  文字是用来书写历史的,而她也有着自己的历史。

  我们中国人敬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千百年来,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不知经过了多少的烽火战乱,什么都可以分裂、诀别、湮灭,唯一断不了、挣不脱的就是这些文字,它们有造型,有节奏,有徐疾,有韵致。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前三个既然加了“古”就说明它们已经作古了。唯有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这天地之间展现着它永恒的生命长度与力度,而文字就是这个民族永恒的生命线。

3

  我所了解的中国文字有刻在甲骨上的、青铜器上的、石碑上的、木牍上的、竹简上的,也有写在绢帛上、宣纸上的。这些文字有着各自的造型、体态,有着各自的生命长度和宽度,但它们又共同传承着中国文化,延长着这个民族的生命线。

 中国文字有着它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书法。

 我曾试图寻找“书法”的准确定义,网络上关于“书法”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一段是:书法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态,它是研究用哲学与美学的观点促使汉字形态及汉字书写艺术化的一个专门的学问。它包括了楷书、行书、隶书、草书及篆书五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宋体、仿宋、黑体等其他汉字书写“艺术”与本质的不同,它是我国的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里提到了“书法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准确道出了我所认为的书法的特质与宏远意义。

 我本人对书法并无研究,但是却知道它是世间极好的东西。常见的书法表现形式是笔墨。一片黑黝黝的流动线条,有的体态恭敬、不苟言笑、装束严整,有的隽逸守度、刚柔互济,有的温厚淳朴、见而生敬.......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彰显了操控它的人的品性,同时它也在时间的流逝中磨练着这个人的心性。正所谓练习书法可以“修心”。

 关于书法“修心”的这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影视镜头——第一个是《甄嬛传》里皇后叶赫纳拉氏宜修出镜最多的便是在她的坤宁宫内练习书法,对她而言笔墨是她长年累月在这后宫排解寂寞的最优雅的生活方式;第二个镜头是《战狼》里的反派头目敏登,他在面临中国特警部队的突然围攻,竟还能淡然自若的案前习字,可见他内心的强大,我想这种“强大”的养成与他喜好书法是分不开的。

 关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大家我没有做细致的了解,但十分感兴趣的却有两人,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唐太宗。

4

 “东晋王家”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神秘家族,王家究竟出现了多少位书法家?好像每一个会持笔的“王家人”哪怕是家丁奴仆都会写一手不错的字,这便是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的“家族性文化大聚集”——这不属于生命遗传,而是生命氛围。我大胆猜测兴许王家养的猫、狗平日饮的水也是主人涮笔用过的墨色的水吧。

王羲之的祖父生了八个儿子,其中四个是杰出的书法家。堂兄弟中王恬、王洽、王劭、王茂是大书法家,王洽的儿子王珣和王勉依然是笔墨健将。王羲之与璿结婚后生了七个儿子,每一个都擅长书法。其中凝之、徽之、操之、涣之都是书法大才,王羲之的妻子郗璿也是了不起的书法家,被周围的名士赞之为“女中仙笔”,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韬的书法被评为“雍容和雅,芳馥可玩”,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连保姆李如意也写得一手草书。

 “王家”的这种家族性的文化大聚集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正所谓“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位定是参透了这句真言,才做得出如此令后世感动的举动——

  公元六七二年,一篇由唐太宗亲自写序,由唐高宗撰记的《圣教序》石刻完成。唐太宗自己的书法很好,但刻石用字全命怀仁和尚一个个地从王羲之遗墨里去找、去选、去集。唐太宗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皇权对文化尚且能够谦逊致此,我大约也可以想到为何中国历代王朝唯有唐代堪称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鼎盛时期。

  唐太宗真是一位可爱的君主。

5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国学”越来越重视,对祖宗留下的文字也愈加珍视,且在2018年这一年就有72所大学开设了书法专业。这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中国学术思想曾在那里实现了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由此我相信中国书法也定会在这些高等学府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不觉间,夜深了,天地间一片墨色,像极了砚台里那汪沉寂的黑,它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何谓文明的年轮,何谓历史的底气,何谓时间的尊严。

 

 

                              


上一篇:金秋的收获
下一篇:露 霞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