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燕:散文《谁遣悲愁向苍穹》
远嫁蛮夷,心系故土,在《谁遣悲愁向苍穹》中,作者沿着历史的纹理,仔细梳理了刘细君公主的多舛与哀苦。一首《黄鹄歌》,带领读者沿着时光的足迹漫溯,诠释了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廊中,个体抉择在政治利益下的孱弱与无奈。作品深入解读了《黄鹄歌》所蕴含的真意,更在文字中涤荡出一种悲悯的力量。
车承金:散文《八道岭的春天》
车承金用纪实性的文字,描绘了乡村在退耕还林后的巨变,行文之中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在离乡和返乡的过程里,作者以朴实、恳切、温和的语言,追述了八道岭所呈示的生机和诗意,细致入微的字句中,展现了新农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郑文革:散文《寻梦江南》(二题)
大略是源于心底深处的“江南情结”,郑文革才能将优美的笔调绵密铺陈,直至把一副迤逦的江南风光如泼墨山水般带到读者面前。小桥流水、氤氲缠绵,在作者与江南的相遇中,梦呓里的文化乡愁和现实中的真挚情愫交织互文,呈示了作者熟稔的文化积淀和一贯的抒情格调。
王文军:组诗《王文军的诗》
王文军的诗歌总是匍匐于辽西大地,并在这土地上的一花一叶中挖掘出灵感的富矿,继而将其生活哲学和审美主张浸润在此情此景之中。在这首组诗里,日常生活场景呈示出智性的思索、灵动的清韵,作者用精巧的构思创造出一个真实而幻化的诗意感性世界。
梁广龙:短篇小说《低级趣味》
《低级趣味》是一篇具有较强趣味性和烟火气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想纠正父亲游手好闲、爱说大话的行径,却在反转的剧情中意外成为如同父亲一般“低级趣味”的人。作品直指少年内心最初的悸动和人性深处原发的欲望,是一篇结实饱满的现实主义佳作。
刘志铁:中篇小说《晚节》
在《晚节》中,作者巧妙地截取了“选举村支书”这一特殊的节点,并且对照形形色色的村民视角,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坚定原则的干部形象。故事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作者细腻描摹了老支书内心的动摇与坚守、私欲及抗争,引领读者沉入对当今社会人性的思考。
付久江:短篇小说《寻找王勇》
作品凭借精妙的故事情节,架构了一次沉重的探寻之路,主人公历经辗转颠簸,阅尽各色众生,几近抵达真相,却发现坠入另一重迷雾中。所谓寻找,大可看做为一次自审和救赎的征途。付久江的作品笔调深沉、环环相扣,在耐读性的基础上达成对叙事的突围与尝试。
杨馥:儿童文学《英雄》
杨馥用一种活泼的笔法,记录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年少经历。作品人物热爱生命也充满爱心,渴望荣誉却至诚无悔。文章情节曲折,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一位忠于内心、血肉丰满、朴实无华的小英雄形象被立体的塑造于叙事之中。
吴东升:组诗《远去的雪花》
在《远去的雪花》中,吴东升将个性生命体验贯穿于行文始终。文字成为破译时光的密码,遂把年少岁月变成一幕幕重拾的剪影。“雪花”的意象,缀连起记忆的烙印、青春的感伤和质朴的情愫。文本里充斥的哀愁,仿若由远及近的哨声一般,击中读者心弦,并让其为之战栗与感动。
袁海胜 :散文《色彩的讲述》
在《色彩的讲述》中,莫高窟的一沙一石,缀连起往昔和现实的罅隙。视觉、时空、场所、色彩的变换,凸显丝绸之路尘封两千多年的大文化背景。作者用一种凝炼推敲的语言,试图从抒情散文向文化散文开掘,凝重的文字复现了那段多彩多姿的历史片段。
尹守国:短篇小说《谁不委屈》
尹守国用细腻、流畅的笔触,描述了一场“子女养老争端”的闹剧,他于一地鸡毛的零碎之中,窥探着世相百态的复杂面容。亲情与利益之间的较量、人性的纠葛与盘营,均在作者的文字里淋漓再现。“委屈”更像是反讽,折射出金钱下人情的扭曲与变异,文字里也久久萦绕一种失重的感伤。
战亚利:儿童小说《陶晓依,快跑》
作为儿童小说,《陶晓依,快跑》中带有一抹久违的温情。战亚丽描绘了孩子本性的淘气可爱,也扭转了俗成里继父继母的丑恶形象。她的作品诚然会给孩子希望的烛照,并兼具趣味性和引导性,诠释出爱是弥补一切创伤的良药。
离原:组诗《吹梦的人》
离原的笔触节制、隽永,她用纤细的感官,捕捉了长高的芦苇、凶猛的绿萝和爱的归途。看似散漫的叙事节奏,实则饱含内质的纯粹,参差的语句中,又复现了原生态的美感。作品意象恬静、意蕴悠长,在圆融的语言中呈示出文字特有的魅力。
于香菊:中篇小说《拯救大花》
于香菊用爽利、活泼的语言,描绘了绣娘衣荷儿的困惑和忧伤,文字中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特征。如同辽绣大花一般,衣荷儿也像一件珍藏品被丈夫物化,作者在“拯救大花”的背后,持续着她对辽西女性命运的思考,如何从“被定义”的附属存在转化成独立的个体生命,这成为作品对女性处境更深一层的叩问。
崔士学:散文《树在乡下才好看》
从一棵树看一个人,由一棵树悟一座城。一棵树,可以是作者打量自我与现实关系的坐标,包孕着其对自由和真诚的向往,更可以是作者对世界的表达与体悟,对自我哲学思想和审美主张的曝露。崔士学的作品恬静、冲淡,简单而蕴藉,内质而非夸饰,仔细品读更有一番岁月沉积的厚重。
(颁奖词作者:朝阳市作协副主席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