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遇四哥,纯属偶然。缘于我近几年来喜欢小聚小酌,不喜欢大饭店的金碧辉煌、宽桌大盘,觉得有一二两友,聚于陋室,两杯水酒,几个毛菜,简单,纯粹,美好。
那一日,小雪飘飞,小城街道一片银白,我与两个好友误打误撞走进了四哥的大棚饺子。“大棚饺子”素为朝阳特色,其占地小,十余平米即可经营,无论是车站空地还是街道路旁,都可于晚上支起帆布或塑料棚子,摆上锅碗瓢盆,不用叫卖,只须于棚子上书上“大棚饺子”四字,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厮,都可一饱口福,还可搭配水酒小菜,闲谈灯花下,快意逞风流。
四哥是一个五十七岁的小老头,身高不足一米七,眼睛明亮,背略驼,手劲大,家传气功练了二十年,身手不错。处熟了之后,我们每次吃饭,四哥都要陪上一杯。四哥酒量好,原是城区老人,后因婚姻变故,四哥便独自抚养女儿,无奈之下,支起了棚子,雇佣了两个女工,干起了薄利的营生。后女儿大学毕业就职于京都,又嫁了个好人家,四哥便轻省了些。
四哥为人豪爽,待人热忱,小小生意在他手下活色生香。小店虽不大,却也有二十平左右,有监控、冰箱、电视,还有无线网络,算得上大棚饺子的极级配置。所用食材都新鲜且亲自选取,就拿刀鱼炖豆腐来说,刀鱼必用小海鱼,冬日里,火炉初温,砂锅一炖,香气就漫漶而来。
四哥很是豁达,墙头自书一对偶句:穷也罢,富也罢,吃罢;愁也罢,乐也罢,喝罢。这让我们忍俊不禁,调侃四哥说,还说自己没读几年书,这不是道尽人生况味吗!四哥嘿嘿一笑说,你们都是青年才俊,别笑话我,祝你们在逐梦的路上顺风顺水,来来来,干一杯。转眼间,我们三人在炉火袅袅的大棚子里,推杯换盏,抛却一切杂念,卸下伪装,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纵情洒脱,通透愉悦。肉是四哥做的红烧肉,菜是荤素搭配的小拌菜,还有新熬的皮冻,热气腾腾的饺子,外面寒风吹彻,风雪撞棚,室内温暖如春,酒香四溢,兄弟几人畅所欲言,谈谈年少时的荒唐过往,工作上的得失之间,未来的迷茫或憧憬,不设防的时光让我们激情四射,无比坦荡,心如浴大江大河,身如置草原雪山,辽阔而旷远。
聊到兴尽处,四哥一杯白酒下肚,长衣一甩,挥拳踢腿,凝神运气,准备活动做罢,便撤去炉上铁壶,探铁夹子夹出烧得通红的木炭一块, 便要表演生吞木炭。但见四哥吐气开声,仰脖大口一张,木炭入口,他圆睁双目,腮鼓似蛙,一气呵成,吓得吃饺子的客人心惊肉跳,手足无措……连吞两块后,四哥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坦然如故,众人神回连连鼓掌叫好。
据四哥讲,他沿袭祖上传承,习气功三十多年,体格雄健,生吞木炭如常,曾于朝阳北塔表演,播报于辽宁《今晚关注》,后有商演经常邀其合作,因出场费太低,四哥不屑一顾,遂专心经营大棚饺子生意,聊以果腹.。
四哥的大棚饺子,因四哥的经营而生意红火,因价格公道,菜品齐全,绿色健康而长久地伫立于城市一隅,像空旷荒野里一株直插云天的红高粱,摇曳生姿,宁静生长。
原载《辽宁职工报》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