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脱贫攻坚专题 >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08-13 17:14:16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付久江

 

“随着一股20余米高的水柱从井内喷出,激动得热泪盈眶、振臂欢呼的朝阳市双塔区凌凤街道八宝村荒甸子村民组的村民们彻底结束了半个世纪吃水难用水难的历史……”

这是《辽宁法制报》驻朝阳记者董楠于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该报名为《一口深水井圆了村民半个世纪的梦》的通讯报道,讲述的是双塔区委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为八宝村荒甸子村民组打井找水的故事。

荒甸子村位于朝阳城东十五里的凤凰山脚下,站在山顶眺望,丘陵环抱之间,阡陌纵横之间,土分五色。甸子西南,高杨垂柳,绿树葱茏,掩映着参差错落的百十户人家。荒甸子因盛产小米而闻名。相传当年慈禧太后曾吃过此米,熬出的粥羹米香四溢,遂天颜大悦,将荒甸子改名为“皇甸子”,并将荒甸子小米列为贡米。传说虽无据可考,但是也证实了荒甸子小米的优良品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区域内却干旱少水,打井找水一直是荒甸子村民们最大的愿望。而今,这个困扰着荒甸子村半个世纪的难题,却在双塔区委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得以解决,这怎么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正是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笔者联系到了双塔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福存,通过了解,双塔区委政法委扶贫对象不只是荒甸子村民组,而是该组所属的凌凤街道八宝村和孙家湾房申村两个村,在双塔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齐景山的带领下,两村的扶贫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王福存先向我介绍了孙家湾镇房申村的扶贫情况:该村位于孙家湾镇梁东南部,距市区30公里,行政村辖四个自然屯,9个村民组,共354户1278人,人均耕地面积一亩三分,最多的不过才一亩七分,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2015年初,双塔区委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房申村,驻村伊始,驻村扶贫工作队挨家入户进行排查,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经统计,该村贫困户共60户,总人口为113人。贫困对象多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身患重病者。

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王福存将情况汇报给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齐景山,经研究,决定分将扶贫工作分成三步走,首先以结对帮扶的形式解决贫困户的生活所需,为他们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仅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就为每户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共计24000余元。2019年,结对帮扶干部多次走村入户,为收入不足5000元及包扶的贫困家庭捐款共计3万元。

接下来,扶贫工作队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截止2019年,先后解决了大房申村130户村民的饮水难问题,新建了村卫生室,并配备了标准设施和一名村卫生室人员;投资25万元硬化路面2580延长米,加固路基防护800延长米;危房改造新建17户,维修1户;为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修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并且在通讯建设上,以行政村为单位,做到了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全覆盖。

对口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只能治标,要想让村民彻底脱贫,找到致富的项目才是治本。2019年,扶贫工作队将双塔区申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引进房申村,该项目总投资20.03万元,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39.96KWp,年发电量69000KW-h,自发自用余电量上网,预计每年盈利约3万元。同时,由驻村工作队双塔区政法委、区交通局出资,为每户贫困户提供20只鸡雏,共61户,发展养殖项目。

4年时间过去了,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截止2019年底,该村贫困户全部“摘帽”。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效防止返贫,自2020年伊始,区政法委扶贫工作队又投资3万元,对所帮扶的28户建档立卡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为年收入未达到5000元的帮扶户,每户购买两只羊,为年收入超过5000元的帮扶户,购买了鸡鸭等家禽,鼓励帮扶户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巩固了扶贫工作成果。

如果说房申村患的是慢性贫困病,那么由书记齐景山负责的凌凤街道八宝村,患上的则是多发性贫困综合征。该村为城乡结合区,位于双塔区凤凰山脚下,下辖14个村民组,2710户,8850口人,有建档立卡户98户,贫困人口225人。

经过调研了解,村里很多农户除了拥有蔬菜大棚,该村荒甸子村民组还盛产小米,拥有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然而建村以来,该村打出的井水要么是干井,要么水量少、水质差,一直没有走出干旱的困扰。吃水难成了困扰村民的问题,也成了阻碍农业发展的挡路石。于是除了正常的结对帮扶,危房改造等正常扶贫工作。打井找水,成了该村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成了扶贫工作的重点。

“村民喝不上水怎么行?即使再难,这井我也会帮着打出来!”为村民们打上一口好井,已经成了齐景山书记的心病。他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寻找专业打井人员,虽然各施工队给出的答案不尽如人意,但他一直没有放弃。2018年,齐景山得知某部队给水团有打井方面的专家后,便立即协调给水团派出了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前往荒甸子,经实地勘测、论证,荒甸子地区地下有溶洞,打井比较困难,但还是有打出水的希望的。齐景山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在给水团的技术支持下,历经一年的努力,于2019年7月4日,终于成功打出一口深210米的水井。然而这个井每小时只能出5吨水,对于114户荒甸子村民来说显然不够用。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齐景山当即决定再打一口井,他从外地找来了一个施工队,于两个月后又成功打出了一口深303米、每小时出水20吨的深水井。两口井的供水量不仅能满足甸子村民组的114户50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还可以保证300多亩农田的浇灌。如今,只要在荒甸子提起齐景山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说:“齐书记是个给百姓办实事的好书记,他圆了我们半个世纪的找水梦!”

打井找水的同时,政法委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牵头成立了党建合作社,建立了党建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的蔬菜基地,与春华园洗浴和种植大户商混签订定点供应合同,所产农户蔬菜大棚的蔬菜全部供应以上两家,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并所有已脱贫建档立卡户每户落实了两个项目,委托四户有养殖经验、有场地、吃苦耐劳的农户代养羊,每户30只,通过扶贫资金拟采用投羊还羔,增值分成,滚动发展的方式,扶持农户发展养羊。三批村级公益岗,共安置12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拟政策兜底,纳入低保。

要想改变多年来固化的贫穷面貌,扶贫工作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扶贫工作队将申报了双塔区“农开发”项目,包括四口水井,1500米管路及四口变压器,目前已完成项目的申报以及测量工作。并准备将该村申报为双塔区谷子基地,为“千年谷地、一脉相承”的朝阳荒甸子小米奠定坚实的品牌基础,也为该村的脱贫致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行笔至此,笔者不由又想起齐景山在报道中说过的一句话:“扶贫工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这其中离不开双塔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而他只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这让我不由想起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写过的一首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过这首诗,并且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把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最大的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体察民众疾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以齐景山为首双塔区政法委全体扶贫工作队人的初心和使命吧。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