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脱贫攻坚专题 > 张志强的致富路
2020-10-20 18:06:53 

张志强的致富路


郝殿华

 

夏至秋初,是栽种烤烟丰收的季节。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的张志强,把最后一排捆在竹竿上的烟叶放进自动化烤烟房里面,似乎没有感到劳累,心中的喜悦全挂的他微笑的脸上。美滋滋的对老伴说道:“今年又是个好年景,多亏当初咱们响应乡政府号召和听了村长的话,才让咱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唠起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张志强家住在北票市西部的小山村,这里属丘陵山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乡里开始引进烤烟,乡政府鼓励村民大面积种植,并进行土地补贴。但是,这一新兴作物对于村民来说还是心有忧虑,担心侍弄不好,不能赚钱还得赔钱,不如种杂粮稳妥。面对村民的心里阻碍,村长挨家挨户地走访、动员,耐心细致地介绍烤烟的发展前景。张志强动了心,可媳妇总觉得在山坡地栽种烤烟不靠谱,意思是看一年再说。张志强耐着性子对媳妇说:“乡政府提出调整种植结构,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加之政策扶持,就算有风险,我们也应该试一试,不然将来会后悔……”听张志强这么一细说,媳妇也不好再争辩。

1996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张志强率先拿出自家6亩地栽种烤烟。初次尝试,张志强生怕烤烟有什么闪失,他把烤烟看成自己的孩子,每天兢兢业业地照顾着。为了解决山坡地缺水干旱,张志强就冒着烈日赶着毛驴车去几公里外拉水浇地。有时赶上下雨天,踩着泥、淌着水,顶雨也要去烟地看一看,否则不放心。在摘烟叶季节,夫妻俩忙不过来,张志强就以每天30元的价格雇村里人帮忙摘叶、上烟,然后将上好的烟放进低矮的土制烤烟房进行烘烤。

一到那段日子,张志强就吃住在烤烟房,用烧木头火控制温度,经常被呛得头昏眼花。炭灰和汗水擦抹在脸上,把张志强弄得好像是黑张飞似的。张志强栽种烤烟成功了,烤烟烘焙出炉,6亩烤烟净利润达到6000多元。

栽种烤烟让张志强尝到了甜头,也更加坚定了张志伟栽种烤烟的决心。后来,张志强每年增加烤烟种植面积。如今,烤烟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亩地已经增加到22亩。每年进入九月后,是摘烟叶的季节。张志强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起来,带领十多个村民到地里摘烟叶,然后运回家再上烟。因为有了标准的自动化烤烟房,将捆在竹竿上的烤烟整整齐齐地摆在四层烟架上,然后设定好温度、时间,最后将烤好的烟进行分类,之后只等着烟草公司上门收购了。

一晃的时间,张志强种植烤烟已经24年了。作为一名农民,他坚持朴实、勤劳、仁义的做人原则,始终固守诚信守约这条经商底线,他与烟草公司的订单合作从未变过。今年在人工费翻了5番的情况下,他宁肯加大经营成本,还是雇用了十多个乡亲帮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保证烤烟质量。精心烤烟种植,让张志强走上了富裕路。家里买了车,方便了从地里往家运烟。

近年来,栽种烤烟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村委会为了让村民快富起来,加大了对烤烟种植的扶持力度。为了满足山坡地大棚用水,打水井26眼,铺设管路40000延长米,修筑农田作业路9.24公里。另外增设用电变压器9台,村民用水、用电、运输再也不用愁了,栽种烤烟的积极性只增不减。

张志强说:感谢村、乡两级组织,我还会继续栽植下去,因为我早已和烤烟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幸福生活更是和我对于烤烟的那份坚持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一点一滴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一心一意,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一定一天比一天红火!

夜深了,皎洁的月亮早已爬上了树梢,月光像银一样泻在小山村的土地上,劳累一天的村民进入了梦香。张志强夫妇收拾完碗筷,漱口刷牙后躺在炕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不禁打起心中的小算盘:今年烤烟生产按亩产达225公斤左右计算,纯收入可达到2000多元。咱们家里22亩烤烟地,单凭这一项,年收入就能达到五万多元……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