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有几只羊,有幸的是,我是牧羊人。想来,将一下午的时光交给了几只羊——调皮的山羊,是一件多奢侈的事。
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照在小北沟的红黏土地上,杏树的叶子黄着脸,明显有点不愿意风的抚摸,几片叶子如泪水簌簌而下,大羊埋着头在树丛中逡巡,舌头像收割机一样,收割着每一片秋天的味道。而小羊羔们呢,蹿上跳下,活泼得紧,像一个个黑白相间的音符。白羊羔通身如雪,四蹄如豆,小脑袋鼓胀胀得像个大心脏,而小耳朵薄薄的,用手一捻质感如温润的纱。黑羊羔像没烧完好的炭,肚子有些许白毛,如松间雪,平增几分妩媚;但四蹄茁壮,带着几分威武霸气,而颌下的铃铛一样的“当啷”摇来晃去,倒是俏皮的很。
我披着父亲的旧大衣,窝在背风朝阳的土窠里,面朝一条鳞亮的小河发呆,看太阳慢慢地钻出云层,用心感受阳光烫过手臂汗毛时的芳香和身子下土地的颤栗,听鸟鸣将天空啄破后在树枝上滚动的声音,闻花香匝地时混入羊粪蒿草的味道,看天空上的云朵在透亮的蓝盆里游荡……无聊时用手中笔直的杨树条,抽打着旁边的黄土和白草,将白草的腰杆打折,将黄土搅得如雪飞舞,而那几只羊不管我发疯还是发呆,自顾自地吃草玩耍,从容又安详,仿佛整个世界向来如此凉热。
好久没有仰望天空,而今沾了小羊的光,四野静寂,大山无言,一个个秫秸垛在田野里站成孤独,唯有风掠过煎饼沟的上空,唯有小河里的水在阳光下跃舞,一任小羊拣食草叶的声音滑入耳鼓,泉水般清纯,鸟鸣般脆生。一声牛哞,浑厚而富于张力,灌得整个村子都颤动起来,有狗吠唁唁相和,有鸡鸣声声伴奏,听起来是那么舒坦,是那么理所当然,山村整体的默契有时真令人刮目相看。
山坡上有几只羊,这才是山村应该有的模样。如雪花点缀荷塘,如白糖洒满黄豆包,而我的脚踢踏着不羁少年的旧时光,腰夹着一捆苹果树枝,把鞭子甩得震天响,看晚风拂进湖面,任阳光洒满山岗,不由得想起五叔立在榆树旁喊我下棋的模样,想起奶奶喊我回家吃饭时的急切与慈祥……
黑的羊,白的羊,灰不溜丢的羊都曾经属于父亲,都归父亲领导,显赫而有声势。儿时的一个早晨,当我和弟弟还在梦中与周公论道,一种窸窸窣窣的声音刺痒我的耳膜,原来是父亲起床穿衣。父亲熟练地从墙上摘下皮鞭,开门出去,迎着晨雾,解开缰绳,打开圈门,一声吆喝,两声鞭响,棚里的牛和圈内的羊便鱼贯而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有时我也会吵嚷着要上山,父亲拗不过我的时候,也会拉上我。农村的景色四季各异,美轮美奂,晨雾弥漫神秘,细雨丝丝温柔,松涛激荡势威,鸟鸣山谷清幽。但令我最着迷的还有父亲的鞭子,父亲的鞭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每当牛羊走出了父亲的既定的范围,父亲就会缓缓抬起手,在空中划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狠狠地一甩,耳畔就听“啪”的一声脆响,再加上一声大喝“回来”,就见那只扁犄角头羊就像领了圣旨,扭头便往回跑,像一个士兵,父亲简直就是一个将军。牛羊既然听话,我和父亲就可以做在大石砬子上,看浮云飞雾纱一样抹过双眼,任山野草香树气盈盈潜入肺腑,听牛羊吃草的声音和村子里狗吠狺狺,看喷薄而出的朝阳在东山绽放曙光,看一缕缕炊烟夹杂着小米饭的芳香袅袅娉娉。
父亲的鞭子是我求学的钱袋。辽西的农村十年九旱,严重时颗粒无收。没有手艺更不愿受人奴役外出打工的父亲,便从集市买了一头牛,七只羊,毅然抄起了那根栖落在草屋里的鞭子,通过畜牧业脱贫致富。鞭子的竹把被父亲包上一层用帆布做的保护膜,像手机套。又细心地做了一个鞭梢,煞是惹眼。我知道,父亲像莳弄庄稼一样摆弄鞭子呢!父亲的鞭子是我成长的路标,那一声声鞭响和一声声羊咩,早已钉进了我的骨头,与涌泉寺的“咣——咣——”的钟声一样,把一个个孤独或浮躁的日子抽打得像山谷的泉水,通透明丽……
当炊烟弥漫整个村庄时,爷娘唤儿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时山坡上的羊便会抬起头来,看都不看我,便箭一般地往家里跑,一点不顾及我这个羊倌的感受,我只好穿过百草丛,钻出苹果林,尾随小羊回家,而身上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苍耳和“鬼针草”安营扎寨,弄得自己成了人形刺猬。唉,这回母亲又得替我拔上小半天儿。离家门口还有一百多米时,远远看到一个人影,正站在大门口张望 ,身躯微微前倾,左手卡在腰间,右手扶着尖饼沟村独有的柴门——是母亲。而看到我驱赶着羊回来,母亲如触电一般,转身回院了。
小羊们跑得很快,正值壮年的我却明显不是对手,走进院子,父亲早已经往我家的食槽——半面汽车轮胎里铺上了一层金黄的玉米粒,旁边的胶皮桶里也盛满了清泠泠的水,那便是羊奔跑的念想。霍然觉得,小羊有小羊的幸福,而我有时便不如羊。羊每天都能回家,甚至有些体弱小羊羔还能在老家的炕头上霸占十余日。平时,大羊有自己简陋的羊圈,那是我家的外墙与邻居的后山墙之间十几米长的一条狭窄胡同。小羊羔呢,就在秫秸垛里一躲,如果你“咩咩”地一叫,它们就会扑愣一下跑出来,晃着脑袋和你玩耍,一会儿把你的手指头含在嘴里吮吸,一会儿又会扑在你的胳膊上看你,一会儿又蹦上土墙头后再往下跳。小羊羔像顽皮的孩童般,动不动就顶一架,顶架时双方都后退两小步,蓄足了力后,歪着脑袋朝对方就是一撞,小羊羔没有角,弱的一方一撞就晕,晕了就跑,赢的一方也不追。或许是属羊的缘故,我与羊有一种天生的亲近,从小抱羊、喂羊、放羊,与羊之间总觉得有一种默契。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我也是母亲眼里的一只羊,而每只羊,也就是母亲的孩子。羊的叫声,在所有动物中最像人类,我想,一定是有理由的。
山坡上有几只羊,家里有白发爹娘,山花满径,草屋安稳,灶上再蒸一笼馍,炉上再烤几颗瓜和豆,斟一杯月亮下酒,就着墙上儿时的旧照片,躺在鸡鸣犬吠中酣然入梦,静享这一日宁静如雪的慵懒时光……
原载《鸭绿江》(下半月)2021年3期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照在小北沟的红黏土地上,杏树的叶子黄着脸,明显有点不愿意风的抚摸,几片叶子如泪水簌簌而下,大羊埋着头在树丛中逡巡,舌头像收割机一样,收割着每一片秋天的味道。而小羊羔们呢,蹿上跳下,活泼得紧,像一个个黑白相间的音符。白羊羔通身如雪,四蹄如豆,小脑袋鼓胀胀得像个大心脏,而小耳朵薄薄的,用手一捻质感如温润的纱。黑羊羔像没烧完好的炭,肚子有些许白毛,如松间雪,平增几分妩媚;但四蹄茁壮,带着几分威武霸气,而颌下的铃铛一样的“当啷”摇来晃去,倒是俏皮的很。
我披着父亲的旧大衣,窝在背风朝阳的土窠里,面朝一条鳞亮的小河发呆,看太阳慢慢地钻出云层,用心感受阳光烫过手臂汗毛时的芳香和身子下土地的颤栗,听鸟鸣将天空啄破后在树枝上滚动的声音,闻花香匝地时混入羊粪蒿草的味道,看天空上的云朵在透亮的蓝盆里游荡……无聊时用手中笔直的杨树条,抽打着旁边的黄土和白草,将白草的腰杆打折,将黄土搅得如雪飞舞,而那几只羊不管我发疯还是发呆,自顾自地吃草玩耍,从容又安详,仿佛整个世界向来如此凉热。
好久没有仰望天空,而今沾了小羊的光,四野静寂,大山无言,一个个秫秸垛在田野里站成孤独,唯有风掠过煎饼沟的上空,唯有小河里的水在阳光下跃舞,一任小羊拣食草叶的声音滑入耳鼓,泉水般清纯,鸟鸣般脆生。一声牛哞,浑厚而富于张力,灌得整个村子都颤动起来,有狗吠唁唁相和,有鸡鸣声声伴奏,听起来是那么舒坦,是那么理所当然,山村整体的默契有时真令人刮目相看。
山坡上有几只羊,这才是山村应该有的模样。如雪花点缀荷塘,如白糖洒满黄豆包,而我的脚踢踏着不羁少年的旧时光,腰夹着一捆苹果树枝,把鞭子甩得震天响,看晚风拂进湖面,任阳光洒满山岗,不由得想起五叔立在榆树旁喊我下棋的模样,想起奶奶喊我回家吃饭时的急切与慈祥……
黑的羊,白的羊,灰不溜丢的羊都曾经属于父亲,都归父亲领导,显赫而有声势。儿时的一个早晨,当我和弟弟还在梦中与周公论道,一种窸窸窣窣的声音刺痒我的耳膜,原来是父亲起床穿衣。父亲熟练地从墙上摘下皮鞭,开门出去,迎着晨雾,解开缰绳,打开圈门,一声吆喝,两声鞭响,棚里的牛和圈内的羊便鱼贯而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有时我也会吵嚷着要上山,父亲拗不过我的时候,也会拉上我。农村的景色四季各异,美轮美奂,晨雾弥漫神秘,细雨丝丝温柔,松涛激荡势威,鸟鸣山谷清幽。但令我最着迷的还有父亲的鞭子,父亲的鞭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每当牛羊走出了父亲的既定的范围,父亲就会缓缓抬起手,在空中划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狠狠地一甩,耳畔就听“啪”的一声脆响,再加上一声大喝“回来”,就见那只扁犄角头羊就像领了圣旨,扭头便往回跑,像一个士兵,父亲简直就是一个将军。牛羊既然听话,我和父亲就可以做在大石砬子上,看浮云飞雾纱一样抹过双眼,任山野草香树气盈盈潜入肺腑,听牛羊吃草的声音和村子里狗吠狺狺,看喷薄而出的朝阳在东山绽放曙光,看一缕缕炊烟夹杂着小米饭的芳香袅袅娉娉。
父亲的鞭子是我求学的钱袋。辽西的农村十年九旱,严重时颗粒无收。没有手艺更不愿受人奴役外出打工的父亲,便从集市买了一头牛,七只羊,毅然抄起了那根栖落在草屋里的鞭子,通过畜牧业脱贫致富。鞭子的竹把被父亲包上一层用帆布做的保护膜,像手机套。又细心地做了一个鞭梢,煞是惹眼。我知道,父亲像莳弄庄稼一样摆弄鞭子呢!父亲的鞭子是我成长的路标,那一声声鞭响和一声声羊咩,早已钉进了我的骨头,与涌泉寺的“咣——咣——”的钟声一样,把一个个孤独或浮躁的日子抽打得像山谷的泉水,通透明丽……
当炊烟弥漫整个村庄时,爷娘唤儿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时山坡上的羊便会抬起头来,看都不看我,便箭一般地往家里跑,一点不顾及我这个羊倌的感受,我只好穿过百草丛,钻出苹果林,尾随小羊回家,而身上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苍耳和“鬼针草”安营扎寨,弄得自己成了人形刺猬。唉,这回母亲又得替我拔上小半天儿。离家门口还有一百多米时,远远看到一个人影,正站在大门口张望 ,身躯微微前倾,左手卡在腰间,右手扶着尖饼沟村独有的柴门——是母亲。而看到我驱赶着羊回来,母亲如触电一般,转身回院了。
小羊们跑得很快,正值壮年的我却明显不是对手,走进院子,父亲早已经往我家的食槽——半面汽车轮胎里铺上了一层金黄的玉米粒,旁边的胶皮桶里也盛满了清泠泠的水,那便是羊奔跑的念想。霍然觉得,小羊有小羊的幸福,而我有时便不如羊。羊每天都能回家,甚至有些体弱小羊羔还能在老家的炕头上霸占十余日。平时,大羊有自己简陋的羊圈,那是我家的外墙与邻居的后山墙之间十几米长的一条狭窄胡同。小羊羔呢,就在秫秸垛里一躲,如果你“咩咩”地一叫,它们就会扑愣一下跑出来,晃着脑袋和你玩耍,一会儿把你的手指头含在嘴里吮吸,一会儿又会扑在你的胳膊上看你,一会儿又蹦上土墙头后再往下跳。小羊羔像顽皮的孩童般,动不动就顶一架,顶架时双方都后退两小步,蓄足了力后,歪着脑袋朝对方就是一撞,小羊羔没有角,弱的一方一撞就晕,晕了就跑,赢的一方也不追。或许是属羊的缘故,我与羊有一种天生的亲近,从小抱羊、喂羊、放羊,与羊之间总觉得有一种默契。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我也是母亲眼里的一只羊,而每只羊,也就是母亲的孩子。羊的叫声,在所有动物中最像人类,我想,一定是有理由的。
山坡上有几只羊,家里有白发爹娘,山花满径,草屋安稳,灶上再蒸一笼馍,炉上再烤几颗瓜和豆,斟一杯月亮下酒,就着墙上儿时的旧照片,躺在鸡鸣犬吠中酣然入梦,静享这一日宁静如雪的慵懒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