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通览语文教材,梳理课本中出现的“共产党员”形象,内心不觉被一句话萦绕——他们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最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共产党员是毛泽东。
一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写的是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毛泽东在沙洲坝时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就会想起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不朽功勋。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他们了解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就是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毛泽东家,先后有10多位亲属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五年级下册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闻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除了毛泽东,课文中还呈现了李大钊、朱德、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故事。
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饱含深情地记叙了父亲被害前后的故事。正是无数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朱德的扁担》,写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周恩来小时候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把一个党人做到了极致的表率。什么叫党人?统一组织,统一步伐,统一行动,有了党的领导人率先牺牲,党才能凝聚,才能统一。周恩来终生个人服从组织,终生牺牲个人。周恩来绝不仅是中共的榜样,而是世界上所有政党人的榜样。
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军神》,描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紧接着,第十二课是方志敏烈士于囚室所写的《清贫》。作为我党高级领导人的方志敏,通过描述自己被俘时发生的一些趣事,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了“身居要职,却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官员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党领导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这样深刻的主题。读了以后,使人深受教育。《清贫》,是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清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虽逝,浩气长存,功勋不朽,精神永在,光耀千秋。
课文中,既有共产党的领导,也有普通党员。
二年级下册第四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的风采。邓小平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心愿,将影响小学生用行动去描绘未来。
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奉献精神的“代言人”——永远的雷锋叔叔。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5位八路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第八课《灯光》中,郝副营长渴望学习,憧憬未来,他燃烧生命,照亮别人。
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是毛泽东撰写的《为人民服务》,文章从张思德的牺牲谈起,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课文里,不但有人皆尽知的共产党员,而且还有不为众多人熟知的共产党员。
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我不能失信》,写的是少年宋庆龄信守诺言的故事。宋庆龄曾经“多次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党员。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宋庆龄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间以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梅兰芳蓄须》,记叙了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故事,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1959年,梅兰芳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六年级上册第十九课《青山不老》,描写的是劳动模范、老共产党员代喜增,他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课本中多数共产党员是生前入党的,个别人是牺牲后组织追认的。四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黄继光》即是其中代表。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共产党员的形象,既出现在精读课文里,也呈现在略读篇目中,还有的在“阅读链接”中。
课本中,既有姓名可考的共产党员,也有无名英雄。
四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们,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作者管桦本人在内。他们中很多人都成长为真正的共产党员;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桥》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六年级下册第十三课《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那样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无愧“共产党员”的称谓。
除了中国共产党员,课本也有外国共产党员的身影。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的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神。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课本中的共产党员,无一不是“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们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原载《荆州日报》2021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