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我们的“节日快乐”说(外两篇)
2021-06-15 10:20:12 

我们的“节日快乐”说(外两篇)


幕 夏
        艾韵粽香软绕,柳丝雨细轻飘。伴着毕业季特有的感伤基调,又是一年端午时。有很多意料之中的美好都会接踵而至——带着淡淡香气的艾草,裹着浓情爱意的粽子,缠着斑斓祝福的彩线,当然,亦有龙舟渡水竞千里,浊酒助兴引豪情。但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想再大谈这些妇孺皆知的习俗,也不想再强调欢度佳节的美妙,我想谈谈最近比较比较热门的端午节到底该说“快乐”还是“安康”的问题。
        其实一年前的这时候,彼时的我还在高考季,也是这样的明波摇影,也是这样的艾叶飘香,在互相祝福端午快乐的时候,有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一本正经地纠正我,不能说“端午快乐”,纪念屈原的日子本来就有悲伤的色彩,所以要说“端午安康”。
        我从来不会当场拂人面子,当时也没说什么,但心里面还是不能苟同。为什么不能快乐?任何节日都是凡俗的,是可以带着烟火气的,是可以大吃大喝的,宜纵酒,宜放歌,宜会亲友。不单端午可以快乐,就连清明也可以快乐——在先人面前,讲讲自己在过去一年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取得了什么成就,摆开酒菜,让他们看到一家人衣食无忧,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本就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情。
         于是有人说,现在的传统节日变味了,就像北方的冬季节日都要吃饺子一样,现在只要能放假的传统节日,都变成了旅游,购物和吃喝,熙熙攘攘,尽是“消费主义”四个大字。
         这样是不是礼崩乐坏,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样事情:没有人愿意被人指着鼻子,吩咐着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传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两样不喜欢的“规矩”,有的不喜欢放鞭炮,有的不喜欢走亲戚,有的就不爱吃月饼,不爱吃粽子,管你中秋赏月也好,端午看花也罢,享受节日氛围和节日情谊为先,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习俗去享受这个,在一定范围内就要看个人意志了。但不尽如人意的是,“传统”节日习俗总要绑定这么一两样不知道哪位“大家”  那我
         相比之下,我觉得还俗的消费主义更能给人选择的自由,或者说,一种拥有选择自由的感觉:这是新马泰五日,这是台湾自助,这是阿拉斯加雪蟹,那是澳洲龙虾,没有人能说哪个哪个更“传统”,更符合节日的精神,但只要在个人经济实力的承受范围之内,爱选哪个都行。
         我们不能见到有人吃吃喝喝买买买,就高喊着说消费主义的洪水猛兽要来了,就要张开胳膊举着标语,呼喊着说我们要传统,要保留习俗,要安安分分守住一些规矩。我们必须要理解,为什么人们宁可肤浅地去消费,也不愿深沉地遵循着传统节日习俗。
         答案也许并不复杂:人们还是希望多一些快乐。你或许不喜欢在鞭炮声里噼里啪啦闹个通宵,但总有些人跋山涉水几十个小时也要见到那个心里的她;你或许不喜欢油腻的月饼,但只要月是圆的,心就是甜的,你就能在习习秋风中感到一丝欣慰;你或许说不清屈子,伍子胥和曹娥的故事,但眼见着日头越来越长,草木愈发青翠,江河湖海接纳了初夏的雨水,水波一点点涨起来,也总能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的快乐。
再说,就算在古代,端午也是一个趣味盎然的节日。
         苏子有浣溪沙词云“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繁华的北宋过端午时的热闹相比于今天也是不遑多让,朝云浴处,余香犹存,香满晴川。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全词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全词既写出了端午节之际人们庆祝之景的鲜活,又写出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豪奢。北宋的端午尚且有如此明丽快乐的气氛。我们今天的庆祝又何尝不是秉先人之志,享当下之乐呢?
        家家蒲艾簪门,人人虎符系臂,斗百草,浴芳兰。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共清樽。这是多么可爱的快乐主义,简单到每个人都能感受,每个人都能拥有。或许,在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传承上,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取其神,忘其形,多发掘其中能吸引人的一面。
        “风动露滴轻纱帐,一抹雄黄画日长。”愿我们都能过一个快乐丰盈,充实精彩的端午节,愿我们的人生艾香环绕,持久芳香,愿我们的未来足够精彩,无限辉煌。
                                                                                   元宵节的浪漫
         元宵节,如果你追溯历史,其实它就是中国地地道道的情人节。在古代,元宵节是年轻人寻找另一半的绝佳机会,姑娘们擦脂抹粉打扮漂亮去寻找自己的如意郎君,而小伙子们则备足经纶一展文采准备博得姑娘们的好感。
         所以元宵节的风俗总是包含着一种别样的情愫,这一天的夜晚总是那么浪漫的,有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期许,也有着“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喜悦。
          而把元宵节的风俗,情愫还有浪漫写到极致的,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那首家喻户晓的《青玉案·元夕》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是东风吹散了千树繁花一样,万家灯光交相辉映,目光所至皆是繁星如雨。烟花满天,似星辰下落,轻合双眸,任岁月蹉跎。凤箫声动,余音绕梁,火树银花,明月西斜。时光短促而又漫长,灯火迷离而又幽幻。风从耳边吹过带来整个世界的声音。风中,有人弹唱,有人舞蹈,有人相爱,花的种子在天空中飘散,在黑暗中恣意盛开,紫色的太阳般的蒲公英,下坠的青色吊兰,红色和金色交织成的玫瑰,白色的大丽菊……许久,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暗香过处,虽然世界拥挤而又浩大,虽然很多嘈杂的声音和凌乱的身影干扰了视线,但即使花束飘落在风和时间的缝隙里,在灯火阑珊之处蓦然回首,也终是寻到了佳人。夜空下,四目相对,也正是一段佳话。
         在遥远的宋朝,有着这样的相遇和寻找,虽然最后免不了“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遗憾。但必须是这样的不期而遇,必须是这样的克制和梦想,才是属于宋朝的美丽和忧伤。幼安先生描述出了这样一幅凄美的情感小景,给人营造出了一种清高淡雅却不落俗套的感觉。
         正所谓,“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种浪漫的气氛,难得期许的美景,彻夜不眠的狂欢,月下相逢的邂逅,以及那些亘古不变的誓言,和把爱情寄托在灯光里,明月里,元宵里的美好祝愿,都是这独属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美,独属于两情相悦倾慕爱恋的美,这是元宵节特有的的浪漫,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
                                                                                           最可爱的人
 
         “岁在庚子,荆楚大疫。举国闭户,舟车无迹。一域有难,环宇戮力。唯我白衣,逆行无惧。功成身退,民送千里。长风浩荡,四宇鸣笛。可叹烈士,千古铭记。功成身陨,万民涕泣。英灵不远,魂佑天地。哀哉痛哉,伏惟尚飨。”
                                                                                                                                                      ——题记
         让我们把时光调转回去,让记忆的转盘停留在一年之前。
春风的柔和还没来得及驱散寒冬的凛冽,为辞旧的屠苏酒添上几点暖意,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肆虐就打破了本该熙熙攘攘的新年特有的祥和之气。2020年的春节,乃至整个年份。可能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街道封锁,行人归程,学校停课,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国家迅速采取了准确的应对措施,并迅速派专家前往病原地进行调查,尽最大限度把病毒对群众的威胁降到最低,阻止病毒继续扩散,然而虽然收效显著,但病毒还是以其多样的传染特性和几乎无孔不入是传染特性逐渐的蔓延到了全国,不断攀升的感染病例,持续增多的死亡患者,不幸牺牲的医护人员,疫情的阴影笼罩在我泱泱的华夏土地,这个历经百般磨难百般淬炼的中华民族又到了接受考验的时刻了。
         疾风知劲草,烈火现真金。他们来了,来自全国各地。如同听闻冲锋号的战士一般,加入了与死神的搏斗,加入了与命运的角逐。他们带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他们负重前行,只为了保证我们可以享受到岁月静好。他们是王兵、冯效林、江学庆……他们是平日里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他们也是危机时刻与死亡搏斗,不求奉献不要回报的志愿者。平凡人,往往最为伟大。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无数人远离武汉,逆行的志愿者们开始汇聚到江城,汇聚到无数急缺人手,急需驰援的抗疫第一线。他们出征,他们奋战,他们牺牲……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荡不起太大的涟漪,但却在你我的心底里翻起了惊涛骇浪。我管他们叫最可爱的人,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拯黎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一线之上。正如他们的无数前辈一样,那是1950年的长津湖,1976年的河北唐山,2008年的四川汶川……这是一代又一代共和国的脊梁。
         视线回落当下。当已平息不久的恐惧再次袭来,我们又有新的勇士要出征了。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志愿者都能携着朝阳奋然出发,踏着晚霞平安归来。而那些已经倒在了黎明前的勇士们,谢谢你们用生命在捍卫着我们的安全,愿你们归家时的灯塔彻夜明亮。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生民立命者,不可使其殒殁于无声。”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