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 > 市作协主席郑文革在纪念田园风格散文家谢子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2-03-06 15:43:18 

市作协主席郑文革在纪念田园风格散文家谢子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李敏老师、各位文友:
       大家好!
       “万户桃符换旧时,相从随例倒芳卮。如槃大饼如椽烛,不祭钱神只祭诗”。这是我在上个周日也就是正月二十七那天,参加散文学会组织的祭奠田园散文家谢子安先生病逝二十周年回来后,想起的清代诗人姚燮的这首七言绝句。觉得这首诗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形式上,都恰当反映和表达了我们朝阳市作协、市作协散文学会和朝阳的作家们对子安先生的缅怀和纪念。时隔一周的二月初三,阳历3月5日,距子安先生过世时间阳历的3月10日二十周年纪念日还有五天,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市作协散文学会组织先生的亲人、生前好友、学生和朝阳散文创作者,聚在一起,在这充满浓浓书香,也是子安先生生前好友的市作协副主席、朝阳龙翔书院院长秦朝晖这里,召开纪念田园散文家谢子安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意义重大深远,这不仅表达了我们对子安先生这位著名田园散文作家的怀念和敬重,也体现了朝阳市文学创作所具有的良好氛围和生态环境。在这里,我代表朝阳市作协和我本人对子安先生的夫人---李敏老师亲临座谈会并对子安先生创作经历的详细感人的介绍表示深深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对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文友们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文友们表示感谢,对为纪念子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精心组织策划的市作协副主席、朝阳龙翔书院院长秦朝晖,市作协副主席兼散文学会会长崔士学,市作协副秘书长兼散文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的李柏民表示由衷的感谢!
       谢子安先生开创了田园风格散文的创作,他在2001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雨走青纱》当年就获得了第二届辽宁文学奖;他田园风格的散文引起中国散文界的关注,贾平凹亲自为子安先生的《雨走青纱》作序。可以说,没有谢子安先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辽西派”散文创作流派,他是我们新辽西派散文的奠基者。刚才听了李敏老师对子安先生的介绍,听取了各位文友对子安先生工作、生活、创作、文友交往等方面的座谈,特别是市作协副主席、作协散文学会会长崔士学刚才对怀念子安先生系列活动的总结及建议,我很感动,也很有感触。我觉得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子安先生的家人,是他的学生、崇拜者,是文学的朝圣者,所以我这也不算是总结讲话,只是结合大家刚才的座谈,谈谈我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李敏老师、秦主席、周主席、崔主席及各位文友予以指正。
       我主要说三点,这三点围绕两个字,一个字是“气”,一个字是“度”,合起来就是“气度”。
       第一、子安先生和他的作品具有“三气”。即地气、人气、文气。先说地气。我在30岁前,只能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文学上的小学生。直到2009年前后,才初步和朝阳的文学圈有所接触。这两天查阅关于谢子安先生的资料时,偶然在2010年我管理的燕都文艺博客圈中发现,我把名为且行且歌的文友博客中转载的子安先生的文章给加为了精华博文。此前我也曾在《朝阳日报》上多次看到先生的文章,对他一直心怀敬仰,遗憾的是我和先生素未谋面。遗憾中,我又感到十分荣幸。荣幸的是因为文字、因为文学我能够在他生前为他做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更为荣幸的是我和先生是凌源老乡,和他有一条共同的、虽最初流向不同却终汇在一起的、我和他都在它的岸边长大的母亲河---青龙河。这些说的有些远了,我还是回到刚才说的子安先生具有的“地气”,就是指他本人和他的文章都接地气。他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对生养他的的故土充满了深深的爱恋。他笔下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户一院都是他熟悉的人物事物,都是他亲身经历和亲身到过的地方。从《春起田园》到《碾道》到《小木头沟记》,他的每一篇文字都带着青龙河、大凌河泥土的芬芳,文风质朴,格调高雅,语言生动,意境优美,让人产生深深的故园情结。“人气”,是说子安老师作品笔下写的都是最寻常的百姓,也是他和我们都最熟悉的、就在我们身边的人。十二户村的王华、老采,还有捡蘑菇的人、青纱帐里闪出的一朵红莲、牧羊老人、坐在碾子上闲聊的男男女女,都那么鲜活可爱,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也正因他写活了这些人和这些人的生活,他的作品才拥有众多的人欣赏、喜欢、学习,让他的《雨走青纱》散文集至今一册难求。可以说子安先生的作品,笔亲大众,始终为人民而创作,并因此得到人们的喜爱。再说先生的“文气”。我觉得文气之一是先生具有的文人的气质。在这里,我想用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也是我们朝阳老乡、北票走出的散文大家初国卿在怀念子安先生的文章中的一段话:“子安善良、细致和幽默,同时又极具性情。记得有一年在朝阳开会,会后他陪我回农村老家。离开村子时,走在毛毛道上,忽然发现他竟然哭了起来。我大惊,询之怎么回事?他声音沉沉地说:‘你多好,回老家看望父母,还有奶奶,这叫省亲;不像我,回老家都是上坟。’那一刻,我深深感动了,子安真是性情与易感,这样的人才当得起一名散文大家。这样的散文家,才有可能在别人视为平常的田野毛毛道上,读出美感,写出美文。”性情、善感、细腻、执着、勤奋,这样的文人气质成就了子安先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文气之二是说子安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文学风气。这主要表现在他有始终如一的创作方向,那就是专注于写他的田园、写他爱的土地和他爱的人们;他有平常的创作心境,能抵制住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的诱惑,把大量时间用于行走山水田园搜集真实的素材;他有美好的创作思想,书写辽西土地田野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情感;他有严谨的文风、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追求完美的优秀品格,对他的每一篇文章做到亲身观察体验,用心构思打磨推敲,用词用句真正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所有这些,构成了子安先生“气度”中的“三气”。
       第二、子安先生和他的作品具有“三度”。即有温度、有厚度、有长度。先说有温度。虽和子安先生素未谋面,但很多文友评价他温和善良,细致体贴,对同事、文友和文学爱好者极尽温暖的关心关爱,耐心引导,几尽鼓励,不吝赐教,和蔼可亲。正是这样的人品,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田园、对乡土、对人民大众的深切关注,在接地气中把握时代脉搏、感受人间美好。上周末到达先生深爱的故乡,虽春寒料峭,荒草萋萋,十二户的小村因年轻人都在城里打拼而略显冷清,然而给我的感觉却是那么温暖、温馨,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青龙河岸的小山村,因养育了子安先生这位优秀的儿子、因他的文字的温度,而氤氲着浓浓的暖暖的春的气息。那土墙灰瓦的农家小院、那喜鹊把窝搭在最高树上的杨树林,都散发着热度,如母亲温柔的抚摸、如父亲温暖的胸膛,让我们的心为之温情荡漾。再说有厚度。我们常常说写出有温度、有厚度的作品,以前我一直在想这个厚度是什么?近几日通过反复看子安先生的文章,我个人以为,文学作品的厚度应该就是历史的穿透力。子安先生怀着赤子之心,写他的河流、村庄和乡里乡亲、田园风物,他笔下描写的田园,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广大农村的缩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乡村、辽宁的乡村、辽西的乡村、朝阳的乡村、凌源的乡村、刘杖子乡、十二户村所有巷陌村庄、田园风光的精神图谱。他的笔下是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山西村;是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江南农家;是翁卷笔下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田又插田”的春耕图。读子安先生的文章,我仿佛看到,子安先生穿越岁月的长河,穿过历史的云烟,与一袭长衫的秦少游漫步在十二户村的田间地头和村屯院落,最后来到他如今长眠的后山顶,梨花作盏,醉饮清风,深情吟诵:“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历代文人墨客对乡村的描写与子安先生的田园散文串起了一部厚重的中国乡村史诗。时至今日,子安先生的作品余韵悠长,让读者爱不释卷,无不说明他的作品有温度、有厚度,他为田园风格散文创作树起了一面旗帜,在辽宁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们朝阳文坛、朝阳作家的骄傲。三是有长度。回望子安先生的一生,只有短短的47年,然而文学赋予他生命的质量,让他短暂的人生具有无限的长度,他以扎根沃土,贴近生活,抒写人民的精神,以他朴素却华丽、简单却更复杂、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田园风格散文创作,铸起了一座文学和生命的不朽的丰碑。
       第三、传承子安先生的“气度”,促进“新辽西派”散文繁荣发展。今天我们祭奠子安先生、拜谒先生故居、召开座谈会,其目的不仅仅要学习他的散文创作技法与经验,更要学习他所具有的气度。那就是我们作为一名作家,为人为文,都要接地气、聚人气,守文气,有温度,有厚度,有长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之母”。“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市作协换届以来,特别是士学副主席接任散文学会会长以来,不断发扬现任市作协副主席周艳丽老会长时的优良传统,组织了很多接地气、有高度、有意义的活动,尤其这次怀念子安先生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一次赓续朝阳文学文脉、创新开拓性发展朝阳特色文学的一次创举。我们要把怀念子安先生化为创作的动力,走出去,植根沃土,走进百姓,贴近生活,饱含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爱;沉下去,以对文学的爱,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朝阳韵味的精品力作,促进新辽西派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以告慰九泉之下新辽西派散文的奠基人谢子安先生。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为诗仙李白墓所作诗中的四句。我们可能写不出李白、子安先生那样惊天动地的传世之作,但文学,会让我们活得精致、精彩。
      愿子安先生因朝阳有这些热爱文学的人,并因这些热爱文学的人对他的爱而安息!
      愿李敏老师身体健康,为子安先生未尽事业而更精彩的生活!
      愿各位文友春天快乐,文丰笔健,佳作频出!
      愿朝阳文学百花争艳,春光无限!
      谢谢大家!

                                                                                                       ( 2022年3月5日于龙翔书院)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