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碗里岁月长
2022-02-20 16:14:06 

碗里岁月长


张凤伟
         在我的感觉中,记忆可以用碗来盛。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农村日子并不富裕。我在小学时经常穿打着补丁的衣服,吃玉米面饽饽。尽管如此,丝毫没有打消我学习的意志,但回想起来,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苦。以至于那一只只碗都会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回忆。
        那个年代的农村,碗是极其重要的生活用品。打碎一只碗,完全可以让母亲唠叨上一整天。我就曾经打破一只碗,是班级里用来喝水的碗。那是一只白色的瓷碗,碗边儿嵌着一圈细小的蓝色。当时的碗多数都是那样的。班级里的每个同学都要用那只碗喝水,恰巧有一天,我喝水时,没有拿稳它,掉到地上摔碎了。我心里暗想,完了,回家肯定要挨骂,因为必须要从家里拿出一只碗来补上。
        庆幸的是,第二天是星期六,我还能把这件事儿再隐瞒两天,让母亲的唠叨晚些开启。然而,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我在星期一的早晨上学前和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并没有训我,反而很自然地说,你自己去碗橱里拿一个吧,以后喝水时记得拿稳,千万别再弄碎,那可是吃饭的碗,拿走一个少一个。
        碗,是一家人的家当。如果在特殊场合,一户人家需要很多这样的家当,就需要四处去借。比如,谁家办喜事需要置办一场酒席。
        有个本家叔叔结婚,那是母亲头一次带我去坐席。每当有端菜的人进屋,总会穿过人群,大声喊上一句“油着!”我至今也不确定是不是这两个字,但简单的一句话,却告诉人们,小心点儿,别让油弄脏了衣服。当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子,你才发现,盛菜的不仅仅有盘子,还有很多碗,那是因为根本借不到那么多盘子。有的碗,边儿上还会有小小的豁口,好像诉说着生活的困苦。
       办喜事,除了男女双方的亲属,基本上都是同村人,左邻右居熟悉得很,用碗盛菜,也不会有人笑话,谁家有几斤几两都知道。不笑话,不为难,这是一种理解,也是一份尊重,这就是农村人的质朴。在我看来,用碗盛菜更实在更舒心,那是一段属于大伙儿的共同的岁月。
        每当中秋节夜幕降临,当一轮圆月将清冷的月辉洒向人间和院落时,母亲就会着手办一件事。她会挑选几个像样的碗,擦拭干净,一个碗里盛满小米,一个碗里放上水果,一个碗里放几块五仁馅儿的月饼,将三个碗摆放在外面的窗台上,而且特意将盛小米的碗摆放在中间。而后,母亲还会点上一炷香,插在盛有小米的碗里,回头再望望那遥远的月亮。我知道,母亲在祈求来年的丰收。丰收了,人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在光阴的隧道里,一只碗,是一种情怀;一只碗,盛着一段时光。
       碗里岁月长。
 
                       原载《作家文摘》 2022年2月5日


上一篇:那家小馆 (外一篇)
下一篇:烟雨江南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