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阳光裹着金边漫洒下来。教学楼西侧的垂柳,正把新抽的嫩芽细细编成绿帘,一个彩色的沙包,像被春风轻吻过的云朵,在枝条间轻轻晃荡,若隐若现。
树下,一个小男孩踮着脚尖,脸颊涨得通红,满脸泪痕。他用沾着泥土的袖子,一遍又一遍擦着眼泪,时而焦急又无助地坐在地上,时而又撑起小小的身子,伸着短短的胳膊,朝着树梢的沙包用力蹦跳。那是奶奶戴着老花镜,缝了三个晚上才做好的沙包啊,每一针每一线里,都藏着奶奶沉甸甸的爱意。可就在几分钟前,这个满载心意的沙包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却被调皮的柳枝轻轻“衔”住,挂在了高处。
下课铃突然响起,操场瞬间被欢笑声填满,热闹得像一片小海洋。这份欢腾,和树下那个仰着脖子、哭花了小脸的小小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年四班的李欣老师,刚放下批改到一半的作业,正准备到操场和学生们一起活动,无意间瞥见了这个孤零零的小身影。
很快,树下热闹了起来——师生们的影子在阳光下叠在一起,像一串跃动的音符。有人踮着脚尖,身子绷得直直的,像刚探出泥土的春笋;有人举着扫把,高高举过头顶,活像个执剑的小骑士;几个高个子男生主动疏散开树下的人群,又一次次把篮球朝着沙包抛去,让平日里肆意摇晃的柳树,第一次尝到了“被征服”的滋味。
当那个沾着柳芽清香的沙包,终于稳稳落进小男孩怀里时,我看见李老师的眼睛亮了,露出了孩子般烂漫的笑容;我看见旁边扎马尾的女生,赶紧掏出纸巾,轻轻擦拭学弟哭花的脸蛋;我还看见李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蹲下身,把散落的枯枝、碎叶一一捡起来,连沾在草叶上的碎土都没放过。那些沾着春泥的指尖,仿佛连柳树抖落的影子,都拾得干干净净。
当春风再次掠过枝头,吹动满树新绿时,我忽然明白:永远会有人默默弯腰,拾起春天里这些细碎的温暖,再把温柔悄悄种进泥土里。原来教育最美的模样,从来都不在课本和讲台的刻板印象里,而是在这样不经意的瞬间悄悄显影。
当言传身教化作拂过心田的春风,当互助互爱成为彼此遮风挡雨的荫蔽,当热忱的心既能为了目标奋力触碰云端,也愿意为了他人俯身贴近大地,我们才真正懂得:那些踮脚张望的焦灼,那些看见沙包垂直落地时的相视而笑,那些在树影婆娑间静静流淌的善意,才是校园里最动人、也最珍贵的风景。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啊。遇到翻不过的山丘时,一声小小的呼唤,就是勇气开始的地方;看见他人困在荆棘丛中时,别犹豫,伸出你的掌心,那里自会生出照亮前路的月光。
(筑梦文学社第二十一期作品展播 编辑:张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