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 > 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实践与时代价值研讨会在朝阳县尚志乡召开
2025-06-26 22:08:07 

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实践与时代价值研讨会在朝阳县尚志乡召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凌河流域涌现出一批扎根乡土、笔耕不辍的农民作家,他们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描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现象。6月20日,由辽宁省作协主办,市文联、作协协办了以“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实践与时代价值”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对小凌河流域作家群创作成就进行了一次集中检阅和学术梳理。省市作协和市县文联、省市的文学评论家及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作家代表们齐聚英雄故里---朝阳县尚志乡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热土上,于尚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书屋,共同探讨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创作实践,深入挖掘其在乡土文化传承、文学创新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共同感受文学与乡村振兴相互赋能的强大力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文军,省作协创联部部长周晓楠、副部长宋斌出席这次研讨会,省作协还邀请了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胡玉伟,东北大学教授、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周荣,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何家欢,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剧作家、一级作家李铭出席本次研讨会;朝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景菲,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爱华、市文联组联部部长孙超出席本次研讨会;朝阳市作协主席郑文革、副主席秦朝晖、崔士学、袁海胜、尹文勋及小凌河流域部分作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王文军主持。
       小凌河全长213.7千米,朝阳市辖区内的小凌河全部在朝阳县东南部的农村经过,境内流长118千米。流域内共15个乡镇。
这条流淌在朝阳大地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一方独特的文化和一群怀揣文学梦想的作家,这些农民朋友在辛勤劳作之余,拿起笔杆,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家乡的山川风物、人情冷暖,记录时代的变迁脉搏。他们从泥土中汲取养分,在生活中捕捉灵感,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深厚乡土情怀的“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省级以上作协会员44人,朝阳市作协会员百余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期间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评论家。
       参加这次研讨会一行人,首先到尚志乡农民作家、市作协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周莲珊家中,参观他的书房、了解他的作品出版及文学创作情况。当日下午召开研讨会,会前参观市作协收集的小凌河流域作家出版的文集,听取了尚志红军学校现任小荷文学社社长刘向臣老师对小荷文学社出版的《小禾报》的介绍。研讨会首先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景菲致辞,然后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代表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心得与文学思考。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故事和收获,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深情礼赞。市文联副主席林爱华结合自身创作以及小凌河流域文学作家群形成原因进行发言;市作协主席郑文革对小凌河流域作家整体情况、创作情况和年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朝阳市本土评论家秦朝晖、孙淑奇分别从小凌河流域朝阳农民作家群的坚守与超越和
小凌河流域朝阳农民作家群形成的原因、特点及时代价值文学现象进行了发言。
       来自省的评论家代表们也从地域文化视角解读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艺术特色,并从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时代价值与文学意义。“捧着一本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小凌河畔与农民作家座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接地气的研讨会。”沈阳师范大学胡玉伟教授提出“流域文学”的观点,“品读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作品,我有个深切的感受,即这些作者是站在本土的文化立场,讲述小凌河的历史和现实及至未来,这是东北作家标志性的文化精神的回归。辽宁的辽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都是文化厚土和精神策源地,我们深挖小凌河流域文化的内涵精神,打造辽宁标识性文学品牌、新文旅产业的生长点,都是可能的。”
  从朝阳走出去的青年评论家何家欢说,“辽西的自然风物、历史文化、乡土风情构成了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创作底色,从而又生成了各种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和叙事样态,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学书写,构成了作家群蓬勃的创作气象和地域特色。”
  东北大学教授周荣表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文学具有几个特点,一是人员都来自农村基层,二是属于业余或半业余写作,三是文学活动多样化,除了个体写作,还有坚持四十年的校园文学社、改稿会、免费文学辅导等多种形式。文学已经融入小凌河流域的乡村日常生活中,成为重要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文学景观重构了“文学生活”在当下的意义,是新大众文艺的典型代表。
  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充分肯定了朝阳市、县作协对本地农民作家的长期扶持和关注,他表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为辽宁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鲜活范本,这次在乡镇为农民作家召开专题研讨会本身就具有示范性,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后省作协会将更多的优质文学资源延伸向基层。小凌河流域作家群的意义在于五点:一是关注农民作家创作群体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体现,这些农民作家不离乡、不离土“在地性”创作,表达出的情感、意趣、认知都是最本质的。二是这一群体性创作是新时代新大众文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农民作家群具有相似之处,此时召开专项研讨恰逢其时。三是这些作品通过作者的反思和静态的描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忠实地呈现,对新时代山乡巨变进行了记录和歌颂。四是农民作家的创作是对深爱着的土地的回报,更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后享受精神层面的富足,为生活增添诗意。五是通过农民作家的创作呈现了本土文化的样貌,这些文学作品承载了时代、民族、区位、环境等多重元素。
  周景雷对加强小凌河流域作家群下一步创作提出四点期待:一是各级作协组织、评论家要对这个群体加强“特色”指导,要专注乡村,专注小凌河流域,开拓创新,丰富创作主题,打造地域性特色。二是希望作家的视野放得更宽、更远,红山文化、三燕文化、民族文化等都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的来源,文学要成为文化的载体。三是要提升文化原创力,从现象中提炼内在的更本质的内核,通过文学形象表现出来。四是要加强青年作家培养,让小凌河流域成为孕育作家的沃土,代代相承。(撰稿:邱凌  摄影:尹文勋)

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总结讲话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文军主持座谈会


朝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景菲致辞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爱华在座谈会上发言


市作协主席郑文革在研讨会上介绍情况


小凌河流域走出去的作家代表李铭在研讨会上发言


小凌河流域农民作家代表周莲珊在研讨会上发言



创建小荷文学社的作家代表赵清余在研讨会上发言


小凌河流域70后作家代表邹本峰在研讨会上发言


小凌河流域90后作家代表秦灵静在研讨会上发言


朝阳市本土评论家秦朝晖在研讨会上发言


朝阳市作协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孙淑奇发言


文学评论家胡玉伟在研讨会上发言


文学评论家周荣在研讨会上发言


文学评论家何家欢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现场


参观周莲珊书房


在周莲珊家合影
(左起:郑文革 王文军 周莲珊 周景雷 李景菲 胡玉伟 周晓楠)



参观小凌河流域作家作品


与会人员参观尚志红军学校小荷文学社社刊《小禾》报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