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谷子,本名张侠,1969年10月生于凌源市青龙河畔,工作在位于建平县的矿山公司,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诗歌学会副会长,建平县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鸭绿江》《诗潮》《芒种》《海燕》《中国铁路文艺》《辽河》《辽宁日报》等,曾获第七届、第八届朝阳年度文学奖。诗集《牛河梁的雨声》于2025年10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诗人朱赤作序,共收录其诗歌350首。《牛河梁的雨声》是一部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光影,从大凌河、青龙河、西辽河上源老哈河及西拉木伦河楔入笔触和文字,发现、揭示、墨染河流、山川,进而思考人生、文化、民族、家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性情、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对民族、家国的热爱之情。整部诗集分三个部分:第一辑“牛河梁的杏花”138首,是作者对历史、民族、家国的思考;第二辑“勿兰勿素记忆”82首,是作者面对人生的反思以致挣脱、潜行;第三辑“思雨落满清晨”130首,是作者对土地、亲情、友情的思考,是身心在现实中行走的情感直白。
会上,首先由青龙谷子本人介绍创作经历及成书过程,让与会人员对其创作动机与创作体会有了深入了解。“牛河梁的雨声”对于青龙谷子本人而言,只是一个起点和背景,他真正要书写的,是萦绕在这片神圣土地之上的、深邃的人生感悟和深沉而真挚的亲情、友情、家国情。与会人员在对青龙谷子诗集《牛河梁的雨声》出版表示祝贺的同时,就其创作内容、风格、特点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度研讨。
萨仁图娅老师率先点评。她对《牛河梁的雨声》给予高度评价:家园守望,心灵吟唱;题旨鲜明,立意灵动;聆听遥望,心灵交响;思路开阔,纵横捭阖;质朴真切,鲜活细腻;且行且吟,一路诗文。青龙谷子以真挚的情感与灵动的笔触,将对牛河梁根脉之地的眷恋、对家园的深情守望化为雨滴融入诗句;交织情感,对语河流,既置根于拥有牛河梁远古文明的土壤,又带着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思考。
随后,与会人员相继发言对诗集进行精彩点评,大家各抒己见展开研讨,进行了深层次的文学、诗歌艺术和情感交流。与会人员从历史纵深与当代精神相交融的独特视角,对《牛河梁的雨声》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与阐释。朱赤老师因事未到现场,但以微信形式发送《张侠诗集付梓有感》,由主持人在研讨会上代为宣读。大家一致认为,青龙谷子的诗作根植于红山文化的沃土,以现代性的诗思与灵动的笔触,将远古的文明回响与当下的生命体验巧妙缝合,构建了一个既深邃神秘又充满人间烟火的诗意世界。诗集中对“雨声”这一核心意象的反复叩问与变奏,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被提升为一种连接历史与当代、天地与人心的文化隐喻,展现了诗人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大连市作协副主席刘浩涌在充分肯定《牛河梁的雨声》同时,向作者提出了诗集内容在收录中不要泛泛而要精挑细选的中肯建议。
市作协顾问韩辉升这样评价青龙谷子和他的诗:张侠的诗深沉冷竣,纯朴辽阔;既是思想者,又是记录者;既是守正者,又是创新者;既是物质财富创造者,又是精神产品创制者;既有地域性,又无局限性;既有诗情,又有人情。
市作协主席郑文革在总结中说,青龙谷子的诗集《牛河梁的雨声》是近年来朝阳诗坛少有的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这场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也是近年来朝阳市诗歌创作中的一次饕餮盛宴,几位嘉宾的莅临和讲话为这次活动增添了厚重的学术分量与思想光华。这场研讨会,文学创作各方代表聚会一堂,互动交流探讨,无疑为朝阳市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新的方向。而今天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仿佛让“牛河梁的雨”下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谈论的,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种从古老土地深处生长出的文化乡愁。伴着牛河梁的雨声,大家完成了一次集体的精神还乡。
(文字:刘晓雯 摄影:久江 晓雯 寒雪)

郑文革主持

青龙谷子介绍成书过程

萨仁图娅点评

刘浩涌点评

韩辉升点评

李学英点评

秦朝晖点评

张男点评

周艳丽点评

崔士学点评

付久江点评

尹文勋点评

商志福点评

王波点评

孙淑奇点评

李文立点评

吴东升点评

刘晓雯点评

启子点评

王寒雪点评

刘晓雯为青龙谷子献花

青龙谷子签名赠书

青龙谷子签名赠书

到场嘉宾(左起:李学英 郭瑞芹、萨仁图娅 韩辉升 刘浩涌)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与会全体人员合影

诗集《牛河梁的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