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评论 > 楹联铭志亦融情
2025-03-08 10:39:19 

楹联铭志亦融情

————胡雪岩故居楹联解析


马长鹏
         胡雪岩(1823-1885),本名光墉,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移居浙江杭州,在钱庄当小伙计。通过结识王有龄、再结交左宗棠,为朝廷效力,凭借卓越的商业才能,胡雪岩一步步从钱庄伙计成长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同治十一年(1872),胡雪岩斥巨资在杭州市河坊街建造了一座深宅大院,建筑面积达5800多平方米。豪宅布局对称,中轴区为待客厅堂,由轿厅、正厅(即百狮楼)、四面厅组成;右边是居室庭院,由楠木厅、鸳鸯厅、清雅堂、和乐堂、颐夏院、融冬院组成,供妻妾及子女居住;左边是芝园,修建了人工湖、假山、人工溶洞,四周建有延碧堂、荟锦堂、洗秋堂、索春院等,回廊相连,曲池相通,是家人的休闲之处。据说整座宅院用了三年时间,耗资300万两白银才建成。1885年,胡雪岩破产后很快去世,胡家仅以10万两白银的价格,将宅子抵债给刑部尚书文煜,此后宅子日渐破败。建国后胡宅先后成为工厂、企业单位、学校和民居,和乐堂与清雅堂还入住了100多户居民,文物建筑受到严重破坏。1999年初,杭州市政府投资6000万元重修胡宅。修复后的胡宅基本再现了120多年前的风采,2001年1月20日,重修的胡雪岩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今天我们走进位于杭州市河坊街的胡雪岩故居,通过一组楹联,探寻“红顶商人”的风采。
                                                                一、轿厅
        故居门厅左侧是中轴区的天井,天井后面就是轿厅。轿厅高大空阔,是当年停轿、落轿之处。轿厅整体梁架结构全部用古银杏木制成,树龄几乎都在千年以上,据说比北京故宫还考究。轿厅前门柱悬挂楹联:
        存一片好心,愿举世无灾无难;
        做百般好事,要大家利民利人。
        该联浅显易懂,与胡雪岩的经商之道非常契合。胡雪岩自钱庄小伙计做起,确以一片好心为基础,希望举世无灾无难。在一生发达显贵的过程中,胡雪岩也的确做到了要大家利民利人,所做好事何止百般?可能联家会觉得此联有很多出律之处,如“好”为不规则重字,多处失替等。但笔者宁原相信这是胡雪岩亲笔所作,因胡雪岩从小未读过很多书,国学修养并不高,这幅通俗的楹联充分体现了胡雪岩的为人之道,以及商业巨子的不拘小节。
        轿厅后门柱悬挂一副楹联
        传家有道唯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家风联,作者为曾国荃(1824—1890),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九弟。语言朴实,联意直白,强调厚德才能传家,告诫人们要真诚处世,也很符合胡雪岩的处世哲学。只可惜胡雪岩做事可称率直、厚德,却并没有做到传家,家业一世未传即败亡。
                                                               二、鸳鸯厅
        鸳鸯厅原是胡雪岩一位比较受宠的姨太太的居所,因南、北装修、陈设各不相同,故称“鸳鸯”。面南厅冬有和煦阳光,宜冬春待客;朝北厅凉风阵阵,宜夏秋起居,各厅独立成局。鸳鸯厅一楼正厅门柱悬挂楹联:
        鸳鸯秋水融情暖;
        蝴蝶春风舞梦香。
        此处刚修复时并未悬挂楹联。2013年杭州市相关部门面向全国征集胡雪岩故居楹联,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刘志刚的这幅作品入围,后被悬刻在鸳鸯厅的正门。此联既体现了鸳鸯厅的建筑特色,又将最能体现爱情的两组具象完美融入联中,与鸳鸯厅堪称佳配。
        鸳鸯厅正厅中堂匾额下是“厚德载物”字幅,字幅两侧装裱
        一幅楹联:
        古今来色色形形,无非是戏;
        天地间奇奇怪怪,何必认真。
        江南很多豪宅的听戏堂都会悬挂这副对联,胡雪岩的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家道中落,果然就像一出戏,高潮后迅速落幕。当然正风光时的胡雪岩不可能想到他会这么快就退出历史的舞台,即使当年此处确有此联,也不过就戏说戏罢了。
         鸳鸯厅正厅中堂两边柱上楹联为: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这是赵之谦(1829-1884)的名联,写景、抒情兼融哲理。赵之谦,浙江会稽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清风明月借指大自然的无限美景,并揭示了自然景物对精神的陶冶作用。下联化用《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动者可以观水,好静者可以观山,大自然本就千姿百态,无论动静均能投其所好,满足人们内心的欢愉。此联原刻于拙政园梧竹幽居亭,胡雪岩故居重修时借用于此。遥想当年,胡雪岩工作之余在此与美人相拥赏月,正合此联意境。
                                                        三、和乐堂
         和乐堂是胡宅最大的建筑,当年楼下是胡雪岩的书房,楼上住着胡雪岩的7位姨太太,因落成时间最早,又称老七间。和乐堂一楼正厅门柱楹联:
        和仲妙辞章,天涯何处无芳草;
        乐天好诗句,湖上春来似画图。
        此为集句联。“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湖上春来似画图”出自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七律《春题湖上》首联。“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为伤春之作,实则有感而发;“湖上春来似画图”是白居易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集此两句悬挂于胡雪岩相对并不得宠的妾室门外,很是应景。苏轼,字子瞻、和仲,“和仲妙辞章”说上联出自苏轼,古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字,用“和仲”即合情也合律。白居易,字乐天,可能联作者认为依古礼不能直呼“居易”,于是改用“乐天”。但“天”字为不规则重字,且与“诗”均为平音,“乐天好诗句”用词似可商榷。
                                                        四、载福堂
        载福堂全部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建造,所以又称楠木厅,据说是胡雪岩最受宠的一位姨太太居住之所。载福堂一楼正厅门柱悬挂楹联:
        常安泉石养清福;
        且续离骚遗美人。
        联作者陈允升(1820-1884),字仲升,号纫斋,浙江鄞县人,清末书画家。“泉石”泛指山水,后人多以泉石表明钟意自然山水,无世俗之争,如白居易《新涧亭》“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常安泉石养清福”亦为此意,即于山水之间安享清福。《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有很多关于“美人”的描写,当然“美人”有时是自比,有时指君主,有时指真正的美女。载福堂原本居住的是胡雪岩最喜欢的姨太太,“且续离骚遗美人”,不离《离骚》离“美人”,既可体现主人的文化修养,又不不乏对载福堂主人的恭维。
        载福堂一楼大厅中堂挂着郑板桥墨竹图,两侧楹联亦为郑板桥书法:
        藏书古鼎良朋,百年为伴;
        美酒名花皓月,四季皆春。
        郑板桥(1693-1766),“扬州八怪”之一。原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这是郑板桥很知名的一幅联作。藏书、古玩、良友当然是文人最爱,郑板桥字、画的知名度相当高,绝不会为生计发愁,又不缺文人的清雅之气,当然会有藏书古鼎良朋百年相伴的美好愿景。心情好,生计无忧,才会有美酒名花皓月四季皆春的主观感受。
                                                     五、百狮楼
        百狮楼是胡雪岩故居中轴线的正厅,既是待客、迎宾、议事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胡雪岩的母亲与正房太太的居住之处,是全宅最重要的建筑。胡雪岩对母亲极孝顺,故居轿厅正面有一幅金色匾额“勉善成荣”,就是同治皇帝赐给胡雪岩母亲的。胡雪岩的原配程氏虽才色平平,却因对胡母的孝顺,也深得胡雪岩的敬重,让她与母亲同住百狮楼,共享荣华富贵。百狮楼一楼大厅匾额两边柱楹联:
        忠孝为千古昭穆;
        钟毓得两间之气。
      《礼记·祭统》记载:“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昭穆是古时尊卑之序的最高体现。钟毓,钟灵毓秀之意。此联喻意胡家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人物,并强调忠孝是生存之本,借助天地两间之气,胡家会人才辈出。楹联系集颜真卿楷字而成,悬挂于胡宅正厅自是庄重肃穆,但两联皆以仄收,未知作者深意,不便妄议。
        百狮楼一楼大厅外柱楹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此幅著名的叠字联出自晚清俞曲园,原挂在杭州西湖的湖山春社中。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章太炎、吴昌硕之师,晚清名重一时的国学大师。俞曲园晚年闲居于西湖,一次闲游时,见湖光山色,草长莺飞,美景怡人,有感而发想出一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这是难度极高的叠字联,曲园先生自己苦思冥想一时也对不出下联,与友人相商也未得佳对。一次再游西湖,天空突然下起了绵绵细雨,俞曲园灵光一现,吟出下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上、下联把西湖的晴天、雨天两种美景,表现得淋漓致,堪称千古绝对,成为当时文坛佳话。
        杭州西湖美景天成,胡宅大院美女如云,亭台相连,亦是别有洞天。将俞曲园的这幅名联挂于正厅最显眼的门柱上,别有一番韵味!
                                                       六、延碧堂  
        芝园是胡家休闲娱乐的之所,胡雪岩的主卧延碧堂就建在这里。延碧堂的建筑木料,全部是珍贵的鸡翅木,因此又称“红木厅”。延碧堂一楼会客厅门柱楹联:
       清赏须教尘念涤;
       山水争留文字缘。
        该联系黄文中所书集句联,黄文中(1890—1946),字中天,甘肃临洮人,同盟会会员。1932至1935年隐居杭州西湖俞楼,为西湖名胜之地撰写了多幅楹联,联中多有集句,足见黄文中之饱学。“清赏须教尘念涤”出自纪昀《为素菊主人题图》。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号石云,直隶人。清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库全书》总编撰。素菊主人应指永璥(1712-1787),废太子胤礽之孙,字文玉,号素菊道人,工书善画,与纪晓岚交好,这应是纪晓岚为永璥的某幅画的题句。“山水争留文字缘”出自蒋士铨 《宏济寺题壁》:
        山水争留文字缘,脚跟犹带九州烟。
        现身莫问三生事,我到人间廿四年。
        蒋士铨(1725-1785),字心余,号清容居士,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清戏曲家、文学家。此诗作于乾隆十三年,蒋士铨二十四岁首次进京赶考落第,归途路过南京游览燕子矶,题于宏济寺壁上。诗人抛弃落榜之恼,畅想多情的山水争着与自己结文字之缘,脚跟仿佛还带着九州的烟尘。三世如何不必问,只知道自己才二十四就行了。所谓年轻没有失败,青年人的蓬勃向上之气跃然纸上。延碧堂位于芝园的中部,是芝园的主厅、 园林的中心,“延碧”本有引入青山绿水之意。配上黄文中此联,更显园林清丽不俗,山水文字,清赏从心,方寸处别有洞天。
        延碧堂一楼大厅悬挂一幅楹联:
        秋水寒潭襟怀空旷;
        玉壶白雪心境光明。
        古诗中经常以“秋水”、“寒潭”喻意空旷高远,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而“玉壶”、“白雪”又是光明磊落的象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悬于胡雪岩起居之所的这幅楹联,与大宅主人胸襟宽广、心地光明的气质完全契合。
                                                         七、荟锦堂
        延碧堂的对面,隔着假山有一高楼叫荟锦堂,也叫御风楼。胡宅的制高点非芝园的御风楼莫属,当年登临御风楼,莫说芝园,可能全杭州城的美景都可尽收眼底。荟锦堂前檐柱悬挂一幅楹联:
        正燕子来时绣帘高揭;
        又海棠开了锦幄初温。
        此联集晏殊、陈德武、王诜、周邦彦词而成。“正燕子来时”脱胎于晏殊名作《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绣帘高揭”出自陈德武(生平不详)《念奴娇·咏爱月夜眠迟》“绣帘高揭,戒他莫把灯爇。”“又海棠开了”取材于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王诜(约1048-1104),字晋卿,太原人,北宋画家、书法家、词人。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锦幄初温”出自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荟锦堂为胡宅最高点,登临其上,定会有“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之感 ,因之又称为御风楼。但楼前选用的楹联却极为婉约,集四位北宋婉约集大成者的名句于一联,来宣示英雄与美人的哲理。想想也是,最豪放的大词人苏东坡不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婉约?
                                                          八、晴雨亭
        胡宅芝园水池的中央有曲桥相通,曲桥上有座两层重檐八角小亭,曰晴雨亭。名字应该源于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美景晴有晴妙,雨有雨柔,位于西湖之畔的胡宅芝园美景堪比西湖。“晴雨亭”三字牌匾位于亭子南侧,两柱悬挂楹联:
        浙水秋潮随月起;
        吴山晚树送凉来。
        此联作者为楼立剑,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也是2013年征联优秀作品,原题御风楼。站在楼上即可远观钱塘大潮随月而起,更可感受吴山晚树清凉之气,本取居高自远之意,刻于晴雨亭也不失风味。
        晴雨亭建在一座三孔石拱桥上,桥墩正面的额楣石刻“绿波”二字,两侧石柱刻一幅五言楹联:
        雨洗细细净;
        风吹涓涓香。
        出自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诗人笔下的翠竹是可爱的,雨洗可令竹净,风吹可送竹香。芝园晴雨亭两侧种植了很多竹子,在摇曳的竹叶间,两句楹联若隐若现,洽似云间之美景,瑶池落凡尘。
        晴雨亭桥墩背面两侧石柱刻一幅五言楹联:
        鱼跃清波澈;
        莺啼众绿新。
        联作者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号半隐)并称“天下二半”。明末战乱时漂泊流离,清入关后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生活清苦。芝园人工湖内清波荡漾,鱼跃莺啼,此联虽隐于曲桥之下,仍逃不过游人慧眼,更添芝园生机。
                                                       九、锁春堂
         身心沉浸在胡家大宅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锁春院。  锁春堂位于芝园的后方,据说原是胡雪岩一位懂医的姨太太的住所,也有说是客房,供胡雪岩来访的朋友居住。如今这里已改为文创商品销售处,同时也是景点的出口。我等游客原本也不是胡宅客人,自是不能停留,一脚踏出门外,便从胡宅的美轮美奂穿越回现代的繁华都市。回首胡雪岩故居,感慨颇多,自拟一联以为记:
       大院深宅,雕梁画栋今犹在;
       富商巨贾,美妾娇妻何处寻。
                                     原载《对联》2025年3期(上)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