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妈妈从当地供销社买回一张叫《连年有余》的年画贴在墙上。年画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乐呵呵地骑在一条大鲤鱼身上,线条、色彩都十分简练。妈妈指着年画说:“这还是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的年画呢。听人说,‘杨柳青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到哪一方’。”
听了妈妈的话,我便问:“什么叫‘鼓’?”
“‘鼓’就是画上的人或动物活了,从画上走下来了。”妈妈告诉我。接着,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画鼓的传说。
相传,也不知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有个只身一人的青年男子,过年时买了一张杨柳青年画贴在墙上,画上画的是一个长相十分俊美的青年女子。青年男子非常勤快,每天吃完早饭,就扛起扁担上山割柴,每次割柴回来,屋里的炕上便已放好桌子,桌上的饭菜还冒着热气。青年男子十分纳闷儿,门锁着,是谁进屋给做的呢?青年男子想弄个明白。于是,有一天早饭后,他照例扛起扁担假装上山割柴,走出院子便偷偷藏在了房后。快到傍晚的时候,青年男子看见自家烟囱升起炊烟来,就悄悄来到窗前,从窗口往屋里一望,只见画上的女子没有了,便迅速开门进屋,把墙上的画纸揭下来锁进柜子里。从此,那青年女子就和这男子结了婚,一起过起了日子。
自从听了这个故事,我便多了一份心事,天天都要望几遍墙上的画,看画上的娃娃是不是活了,那条大鲤鱼是不是会动了。那时,我天真地想,要是那个娃娃活了,我就让他叫我哥哥,和他一起玩耍;要是那条鲤鱼活了,我就把它放在大盆里养起来。可是,无论我怎么望,那娃娃、那鱼就是不鼓。
过了些日子,我便问妈妈:“妈妈,咱墙上的画怎么不鼓呢?”
妈妈笑着对我说:“没听人家说吗,‘一年鼓一张’,又‘不知落到哪一方’,再说——”妈妈很神秘地接着说:“咱这张也许还不到鼓的时候吧……”妈妈说完,就笑了。从妈妈那笑声、那神态中,我知道妈妈是在逗我,但我却还是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因此,我每天仍痴心不改地望啊望,望过了春、望过了夏、望过了秋、望过了冬。直到这年春节,一张山水画取代了那张《连年有余》的时候,我还是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