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无限风光入眼来
2016-05-30 00:00:00 

无限风光入眼来


王化东


——读张璠《衔石斋遐思》

 

惊蛰初过,北方的大地余寒尚厉。草木于风中瑟缩,山川尚难见春的气色。躲在坚固御寒的水泥屋子里,寂寞难耐中读到张璠先生的《衔石斋遐思》书稿,顿觉眼前风光无限,心旷神怡。

张璠先生是山西忻州偏关人,毕业于财经大学,长期工作在金融部门,却对中华诗词情有独钟,先是出版了《衔石斋吟草》,又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时间里,成就了《衔石斋遐思》书稿并行将问世,先生为文之勤奋可见一斑。

翻开《衔石斋遐思》书稿,名山秀水,宝刹名园,亭台楼阁,无限风光扑面而来。从作者的故园偏关,到宜春,到江南,到安阳、苏州、湘西、蜀中、张掖、金昌、金陵、井冈……作者用诗人的笔触,摄影家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峡谷天成势若环,门前相顾尽重峦。长城顺势临河畔,古堡巍然守晋关。三面狂涛穿夹岸,千层坚石截礁湾。偶登险域心难静,耳际激流日夜喧。”(《故里闲咏·偏关老牛湾》)重峦叠嶂,峡谷如环,长城傲立,古堡巍然,坚石弄险,狂涛轰鸣。好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颇得苏轼“大江东去”之神韵,引人入胜。

“春风习习卷黄沙,路畔依稀嫩草花。京地已呈满眼绿,边城才见吐新芽。村童漫步闲牧马,顽犬狂奔戏逐鸦。烽火台前烟袅袅,山崖深处野人家。”(《故里闲咏·晋北春日》)读罢此诗,一幅北方早春乡村的风俗画跃入眼帘:春天来了,尽管微微春风卷起阵阵黄沙,路旁远远近近的嫩草、鲜花仍依稀可见。牧马的孩子也“牧马之意不在马”了,悠闲地散着步,心儿却在春风里沉醉。一条顽皮的狗好像也感知了春的到来,与鸦们开起了玩笑,一阵狂奔,把这些弱小的生灵吓得仓皇逃往天际去了。远方,古烽火台前飘渺的烟云,把大山深处的人家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浓郁的生活气息,恬淡的画境透射出的是诗人闲适的心境。

 “轻烟漠漠九天沉,明月山中四野空。云谷飞瀑浓雾锁,真容难睹只闻声。”(宜春五咏·游明月山)与唐人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首简短的七言绝句,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其他诸如:

咏雪后武陵:“武陵不知为谁愁,一夜之间白了头。莫怕游人勤探望,轻纱掩面以遮羞。”咏阆中古城:“嘉陵江色雾蒙蒙,一水环流绕半城。千仞翠屏南郭枕,峰连四域豁开深。”咏“晋祠”:“周柏唐槐护水源,翁山祠殿匾高悬。堂前侍女风姿在,静看涓涓难老泉。”咏昆仑神泉:“山雄野旷四周空,雪盖涧中独有声。水涌成花神秘境,犹如岩下滚蛟龙。”……动静相宜,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是有形的诗,更是无形的画,无不给人以美好的审美享受。

诗人的视域是开阔的,加之诗人的“有感便吟咏”的习惯,诗稿的题材富于多样性。本集中,除了“驰骋咏胜”外,还有“览物抒怀”、“百啭寄意”、“亲情涵韵”三个部分,物情,世情,亲情,绚烂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晨时结伴走山梁,专心品味百草香。暮色来临归步疾,呼儿唤女甚慈祥。”(《绵羊》)这是“览物抒怀”部分的一首小诗。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抓住亮点,把山村里常见的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情味。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诗无言外之音,便同嚼蜡”,诗人是深谙其道的。“秋叶娇羞映夕晖,繁枝有意掩苍灰。毕生荣耀难常在,直面朽枯灿一回。”作者是在写秋叶,可又何尝不是在感悟人生呢!

诗人关注着天下大事:我国遭遇‘非典’,印度洋发生海啸,我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衡阳火灾……都被作者载入诗行;诗人同样关注着生活的细节:骑车上班,看电视,贴对联,甚至切羊肉、玩麻将等等生活琐事,都触动了诗人多情善感的神经。“百啭寄意”120首诗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亲情,是人类永远写不尽、歌不完的话题。诗人善于在平凡的日常生活汲取灵感,双方父母共聚京城,他写到:“两地双亲聚一楼,和和美美去烦愁。晨曦初露相随练,夕照才临互话酬。”张门相约聚会太原,他写到:“依是亲情牵不断,孝行炽热永难休。”细腻缠绵的亲情画面,读来令人感动。

“亲情涵蕴”部分,有很多诗章是怀念逝亲的,这部分内容也尤为动人。《秋夜梦境》:“秋草苍苍故院深,边关月夜雾沉沉。门前又见当年貌,灯下犹逢旧日情。乐看重孙旋舞步,闲听儿媳放歌声。忙呼二祖无言对,梦醒方知万事空。”此时此刻,诗人一定是但愿常梦不愿醒,沉痛之情甚矣。《井院寻旧》:“儿时欢乐一家亲,泪眼模糊认旧门。世事变迁应有数,人生转折总无情。前庭屋宇形全变,后院掾窗样已更。二祖音容虽不见,犹聆井畔读书声。”物已换,今非昨,然井畔那熟悉的读书声音犹在耳,世事之沧桑怎不叫人泪眼迷离!

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他的前一只眼睛叫观察,后一只眼睛为想象。”作为诗人,张璠先生不断地注视着自然,注视着人类,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的心是滚烫的真诚的,因而才不断有灵感的火花迸现。正所谓“有情文字用心觅”,才换得“无限风光入眼来”。衷心祝愿张璠先生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诗章!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