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常常会产生亦真亦幻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喝醉了酒的人,一不小心蹩进一所寺院中,看那些表情各异的佛,仿佛自己被施了魔法,朦朦胧胧中思绪就随着绵长的诵经声一道飘走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孤独应给是一个人的情感状态或处境。可《百年孤独》描写的竟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小镇的孤独,而且这孤独竟有百年之久。书中马尔克斯用十分玄妙的魔幻写法讲述了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以及他们所生活的小镇马贡多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乃至消亡的历史。在书的开篇中我们看到:当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带着妻子乌苏拉和旅途中生下的大儿子霍塞·阿卡迪奥以及一些想冒险的年轻人来到马贡多的时候,这里还只是块人迹罕至的处女地。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超过三十岁,这是一个由年轻人建起的村庄,房子布局十分合理,街道设计得巧妙,每座房子都能通向河边。年轻人总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短短几年工夫这里就成了最有秩序,最勤劳,最幸福的村庄。村庄里的每户人家都养满了苇鸟、金丝雀、食蜂鸟和知更鸟,这些不同的鸟同时鸣叫,有时会叫人不知所措,也正是这些鸟的叫声将吉普赛人墨尔基阿德斯引进了这个外人罕至的村庄。他带来的磁铁、放大镜和望远镜在这里引起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神秘和冲击。这些东西改变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思维和生活。从此他不再是那个时刻指挥着人们播种,指导牧畜,奉劝育子的年轻族长,而是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迷住了心窍的人。他先是带领人们翻山越岭去寻找外面世界的奇迹,后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如饥似渴地研究炼金术。他痴迷于这类研究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他一生都沉迷于他的梦想中,到了晚年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家人不得不把他绑在院中的栗子树下。
在这部小说中,吉普赛人的到来每一次都会给小镇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震撼,他们总能带来些马贡多人从未见过的新奇东西,让这里的人们按奈不住作出许多冲动的事来,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就曾用一头骡子和一群山羊换下了两块大磁铁,然后一连数月一块一块地方地去查找金子,甚至连河底都没放过,结果除了找到一幅十五世纪的盔甲,什么都没捞到。他还用三个金币换来了放大镜,接着,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一心扑到武器试验上去了,结果弄得身上烧伤处处,房子也差点被烧着了。当然类似冲动的事情也包括爱情,正值青春花季的霍塞·阿卡迪奥就是受了一个漂亮的吉普赛姑娘的爱情诱惑,跟着吉普赛人私奔的。而他的母亲乌苏拉在寻找他的时候竟意外发现了马贡多与外界的通路,从而引来了许多移民。这段近似于夸张的描写让我们隐约看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哥伦比亚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在西班牙殖民者闯入之前,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都是当地的土著民族。从十六世纪起,随着殖民者的侵入,哥伦比亚从社会结构、思想信仰到民风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小说中,继吉普赛人的到来之后,随着美国香蕉公司的建立以及各色人种的大量涌入,使马贡多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它带来了马贡多表面上的繁荣,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恶习。从此马贡多就不再是那个鸟声婉转,人畜悠闲的小镇了,而是充满了狂欢、喧嚣、甚至战争的闹市。
小说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来自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神奇独特的画面: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刺死的普罗登肖·阿基拉尔的影子每时每刻都闪现在他们眼前,也正是为了躲避这个影子的纠缠,他们逃离故土,来到马贡多的;吉普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挨户地走,那些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等就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也因铁钉和螺钉拼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俏姑娘雷梅苔丝大白天竟然在花园里挥着手升天而去;阿玛兰塔在某一天和死神相遇,并且正如死神指定的那样,她如期无疾而终;吉普赛人坐着飞毯在空中悠然地飘过;马贡多人的集体失眠,集体失去记忆等等。这些色彩斑斓的描写让读者在倍感新奇的同时也和作者一样充满了美妙的幻想。那些夸张的语言充满了幽默的讽刺,对作者要表达的艺术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小说还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了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的战争。在这里作者又一次写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这个国家在挣脱了殖民地的统治后,政权由大地主、大商人所掌握。他们分为保守派和自由派,这两个派别为了争权夺利曾经展开过无数次战争,造成了重大伤亡和损失。作者通过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的传奇生涯集中表现了这段历史,在这些描述中,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民众的盲目和不觉悟等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欣赏故事悲壮的同时看到它的厚重和深远。
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性格特异、形象鲜明的各类人物。布恩地亚家族中的子孙,尽管肤色不同,相貌各异,性格也各有千秋,但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孤独的神色。他们家里每个成员之间都没有太多的情感沟通,孤独让他们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中,在孤独的绝望中,他们显得因循守旧,复古保守和停滞不前。这里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为了排遣孤独,反反复复地制作他的小金鱼,做了化掉,化掉再作;阿玛兰塔则是没完没了地织她的裹尸布,织了拆,拆了再织;雷蓓卡则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直到死去;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都在浴室中没完没了地消磨时间;梅梅的私生子奥雷良诺更是一个孤独透顶的人,在阿玛兰塔·乌苏拉回家之前,他从没走出过家门,整天躲在屋子里看羊皮书,研究梵文。孤独的性格让他们这些人的行为看上去非常怪异、离奇甚至是荒诞和愚昧。在恋爱的年龄,他们也会因为孤独而滥用感情:霍塞·阿卡迪奥和雷奥良诺·布恩地亚都曾和妓女庇拉· 特内拉生有儿子,主要原因是他们遇到感情困惑时,就去她那儿消磨时光或寻求刺激;而雷奥良诺·布恩地亚唯一爱上的人竟是镇长只有九岁还在尿床的小女儿雷梅苔丝;雷蓓卡和阿玛兰塔同时爱上了自动钢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庇;雷奥良诺第二在结婚后依然和情妇佩特拉·科特厮守在一起,让他的妻子菲南达孤单一生;阿玛兰塔拒绝一个又一个追求者,终生不嫁;阿玛兰塔·乌苏拉和自己的亲外甥相恋,生下畸形男婴等等。最终也是孤独造成的愚昧、落后和保守让这个家庭乃至马贡多小镇在一百年后的天灾中从地球上消失了。这里作者让我们看到的是,孤独绝望是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最大障碍这样一个事实。
读《百年孤独》时,眼前总是布满了幽幽的蓝色,虽然马贡多的镇长堂阿波利纳尔·莫科特曾经要求居民都将房子涂成蓝色时,被霍塞· 阿卡迪奥· 布恩地亚给蛮不讲理地制止了。可我还是感觉走进了一个蓝色的镇子,那种扑面而来的蓝色,带着神秘的气息让我想起许多有关蓝的话题来,记得有人说过,蓝是一种很情感化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往往爱呆在个人的世界里,孤独绝望地伤感。说到篮还会想起蓝莲花,臆想中,蓝莲花总是充满了魔幻般的神奇,传说中的蓝莲花能使人死而复生,而古埃及人更是把它看成生命的象征。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用运大量魔幻的写法,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仿佛真的有一朵盛开的蓝莲花在应谶着马贡多的命运,生活在那里的人好像有些半神半人似的,比如,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生死关头总能有所预感;乌苏拉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也是有预感的;阿玛兰特居然能和死神对话;那个俏姑娘雷梅苔丝好像生来就不是个凡人之体,她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无以伦比的美貌和体内的芳香气息,叫那些想得到她的男人一个一个地命丧黄泉。这样的描写常会叫我产生幻觉,那是一个千叮咛万嘱咐的声音:天使下凡时,凡人是不得想入非非的!故事最终也是以羊皮书上的标题为谶语“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这样的结局来止笔的。
读《百年孤独》感悟魔幻与现实的对话,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朵玄妙孤独的蓝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