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当代文学最为活跃的新生平台——网络诗歌窥探
2016-10-12 00:00:00 

当代文学最为活跃的新生平台——网络诗歌窥探


朱赤


网络文学是个新话题,是近年来科学发展直接摧生文学繁荣的一列动车组。尤其,网络诗歌的发达,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枝鲜花,是中国文学发展史里最为活跃最为广泛的一个平台。

在窥探网络诗歌之前,我细读了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对网络文学的答记者问,我深受启发,他说:“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历史作用,现在作出估量和评论还为时过早。我们无法预料20年后网络文学是个什么状态,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无法预料流行歌曲今天在文艺中的地位和在演艺市场所占的份额一样。对新生事物要热情支持、积极扶持,而不能站在它的对立面。要帮助它成长,而不能阻碍它成长。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我们看到,网络文学已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文学所蕴含的“水无常形”的启发和不拘一格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阳春伊始,历经分裂、异化、淘洗、重组的网络诗坛,部份先进份子开始了新的思考与行动。尤其是一批女性诗歌的出现,有如一道照亮浑噩的光芒,刺破一些僵化的写作模式,以及一众诗坛肖小的行行色色,独立早春!正如中国作家网上评家于坚的一段精采论断“网络首先是一场颠覆。它基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发表制度,解放了所有存放私人手稿的黑箱,为各种言论的自由发表、交流奠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技术基础。”
    活跃的诗歌网上,女性诗人们以花朵开放的美好、细腻、慎密,在延续和吸纳了中外百年来优秀诗人的新诗创作成果,特别是受到了自朦胧诗以来的女性诗人的创作格局的影响,在诗歌这座三生万物兼容海纳的平台上,在一个有着充份创作自由与研讨空间的网络诗歌园圃里,尽情飞翔!即使,水平和审美各有不同,但在网络这个独具个性的舞台上,得以热情互动,所以每个原先周旋于孩子、婚姻、职业的一代女性,得到了她另外一个丰富的生活空间,获得了展示潜在创作才能的机会,尽情展露才华,并获得成功,!这支生力军的出现,不仅是网络诗歌蓬勃发达的标帜,整个网络文学的一个兴旺现象,更是中国文学走向繁荣的别动大队!

虽然目前尚无准确统计,但在众多文学网站,女性网上的参与率以原来向纸刊投稿参与的比例对比,已是远远超过男性。总括起来有三:

1、诗歌美学意义的精高追求,及其突破陈旧框架的试水。

2、对于人生意义及生存状态的思索,藐视世俗及对常态写作的反判。

3、诗由心生,诗随意走的诗性化写作方式,及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追寻与意象的应用。

曾几何时,网络面对一片讨伐声,声声震耳!甚至有人喊出:“如果给我一个权力的话,我就要把网络消灭”,并说网络诗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愤青之情可见!但网络不仅没有消灭,而是发展成熟壮大了。即使现在,也有这样说的:“网络,我不承认”。其实,世界并不会因你的不承认,而永远躺倒在你的脚下。当年,一篇《令人气闷的“朦胧”》,并没把朦胧诗打死。“朦胧”二字反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三篇“崛起”的文章,给朦胧诗挂上了一段诗歌史的桂冠。

当然,网络诗歌的垃圾是存在的,发帖的随意性,良莠不齐当是正常,因噎废食没有必要。面对一些糟粕,也不必投鼠忌器。网络有着它与生俱来的缺憾:(1)不着眼研讨诗歌,有些版面在谩骂打架,拉帮结伙,失去了交流提高的宗旨,浪费了精力;(2)有的版主不能持公,以个人意趣和关系对待帖子,不思培养新生力量。你好我好互相捧场;(3)更可恶的是,一些文人不守文道,利用网络的无序,结伙炒作、攻击、起哄,梨花事件就是个实例。赵丽华的诗歌品位即使不高,也用不着大加鞑伐,把对一个诗人的不认可,竟发展成诋毁诗人群体的群毁,这既不公平也不合法。(4)趋利性的短平快,个人化的浅白无聊,口水诗的泛滥成灾,糟粕的肆意横行,无一不是她的硬伤。

但网络诗歌是个有生命力的新生大平台,只是囿于它的特质,又很难管理。轻不得重不得。相当一些诗爱者,是来找乐子的。对于来消闲的,他只想听好话,如一旦说了他不愿听的话,即使你是好心好意,也可能适得其反,惹一身不愉快。

即使有来真诚交流的,但彼此脾气秉性互不了解,交流中也往往言难尽意。更使人为难的是:(1)人员流动性太大,很难保存有生力量。在此提高了之后,有可能往别处飞;(2)只发自己的作品,只复评说自己的帖子,很少认真评说别人的,复了也是敷衍一两个字。很难在平等互利的友好前提下互动交流。把复帖看作是版主个人的事,他们忘记了版主和他一样,也是在尽义务;(3)互不见面互不了解,容易发生冲突。更因交流只能倚靠简短文字,有时言难尽意而发生误解,影响团结。总之,网站是大家的网站,难以作到大家都来爱护它。这是管理上的普遍性问题。
    中国有几亿网民,更多的来自民间,生气勃勃的民间网刊如雨后春笋,听听他们的文学声音,免得被一些僵化刻板的老套路搞的自我陶醉,殊不知乃正抱残守缺。实在的民歌,总比那些娇滴滴假唱好的多。近年来,有出息的青年诗人,大都上网,有的在网上走出成名,他(她)们知道,网上的面对面交流,更是一个快捷的提高机会。但网上交流也需要勇气,好话坏话都得听。其实你的作品如能过硬,到网上晒晒又何仿。那些总不肯承认网络作品的,你大点胆子上去晾晾吧!应那句大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互动与切磋,有何不好,文学创作应是永远在路上。

一切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它自身的规律。网络诗歌的一天天壮大成长,中国作协的一天天重视,将给网络诗歌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更给中国文学增添浓彩。网络诗歌的发达,推动和一定程度提升了诗坛人气,这已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了。网络诗歌的发达,打击了一些墨守成规的编辑思路这也是个事实,给一些纸刊以顿促更是个事实。实际上许多有见地的纸刊已开辟了网上作品,两者的磨砺与融合,又鼓动了诗歌的元气,使饱受物欲和俗娱乐冲击的诗歌,新生无限生机。尤其,当诗歌创作解脱一些黑白是非不再用权力来判定,而是向读者敞开后,就有了它更宽阔有序的生态环境。

请再允许我摘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于坚的一段话:“在中国,诗人群体首先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并立即成为网络上的先锋。我注意到,小说界很少利用网络,他们依然满足在传统媒介上得到权威刊物的肯定。而诗歌突破了这一点,成名诗人是否在网络上继续拥有读者,是作品有效性一个试金石。网络的读者是开放自由的,而不像传统的媒介是一厢情愿、依靠权力强加。最近十年,当代中国最有活力的诗人无不现身网络。抛开各种诗歌圈子、诗歌主张、审美倾向不论。我以为最近十年的诗人可以分为在网的和不在网的。著名诗人遭遇网络考验,作品必须直接面对读者,过去时代由刊物的权力建立的名声一旦失去了齐宣王式的庇护,直接面对读者,作品是否名副其实自会呈现,滥竽充数、名不副实的作品在网络上将门可罗雀。而同时,无名诗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直接被真正的读者注意到。网络信任的是点击率,与作者与读者的直接对话,而不是权威。”相信,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文学团体,不再把网络当作没户口的黑户,相信网络和纸刊将是中国未来的两大文学平台。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