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大海的人,不懂得浩瀚;没到过骆驼山子看梨花的人,不懂得浪漫。
骆驼山子的梨花,远近闻名。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远的近的,来欣赏梨花的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23日,我又一次融入花海人潮时,真觉得人如潮涌,车似舟浮。等我们浮游到山腰凤凰树时,已是10点多。丽日蓝天,风景秀丽。凭高远眺,十余里长沟,雪白的梨花,银光闪闪,连坡漫岭,犹如云卷云舒,银龙飞舞。银花之间高阜处,青松点点,使银龙又生几分灵动。耀眼的榆叶梅,粉红的花拥挤出热烈,镶嵌在蜿蜒的乡级公路两侧。公路,早被
五颜六色的轿车、观光车填满。游人色彩绮丽的时装、遮阳伞和各色车的反光变幻成绚丽的花溪。
我挤出花溪的人群,跨过小桥,转过那四角凉亭,把推销特色的小吃、山货的叫卖声抛在隔岸,融入老梨树间,和我钟情的花亲近的时候,心底生出喜悦的轻松。
远望,领略大势;近观,感知细腻。
梨花,素洁的花瓣,粉腻如脂,晶莹如玉。远看莹然一片洁白,像雪覆原野;近看粉蕊含香,轻描淡写,隐隐绰绰。绽开的,香唇吐蕊,落落大方,没有一丝忸怩;待放的,花蕾羞涩,微风中频频点头,颔首新一年的日新月异。初吐的嫩叶,紫红泛绿,在盛开的花间一点也不张扬。好花也要有叶配,这嫩嫩的红褐泛绿的叶芽,装点在灿灿的花间,恰到好处。
“人闲易有芳时恨”,日月很宽松,无冻馁之虑,在这“惠风和畅,春和景明”的融融春日,“有闲”玩味起这熟而又熟的梨花来。花还是这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只是“岁岁年年人不同”了。走过沧桑、看过峥嵘,赏花的品味也就不同了。若是潇潇的细雨过后,由 “雨打梨花分外娇”想到“梨花一枝春带雨”,瞻玩着清雅的梨花,忆起关于梨花的诗句,融入心的是怎样的惬意呢。“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深花谢,惜春情涌,连门都不愿开了。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写得更是缱绻模棱!是慨叹梨花寒月还是写人的归宿空茫?借物咏怀,费人咂摸。
我忆起三年前:
30多里,1个小时多吧,平坦的黑色油漆路,就把骑行的我载到了镌有“石门”二字的山前。走进“骆驼山庄”大门时,顿生一种回归的涌动。
上坡公路,黑色路面虽略显崎岖,可是静寂极了。偶有一两辆小轿车,呼地开过去,还是迅疾把路留给了我。老梨树多是安梨,散落在院边、屯头。年轻的小树,是近年栽植的南果梨。排列齐整,像出操的中学生。花盖梨,在这老少中显得有些珍稀。红嘴蓝鹊拖着长长的美丽,唧唧叫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它们简直是孩子捉迷藏,很少有停留的功夫。静啊,鸟的叫声很是清脆。一只小松鼠,长一身光滑的棕色毛儿,那亮亮的毛色,很是细腻。瞪着圆溜溜的小眼儿,似乎在笑我:人家都来赏梨花,这花落枝残,你来干啥?我停下车子,想给它留个影。它翘着的小棕色尾巴,摇了摇,闪进树丛里了。一定是不屑理我。在绿树中露脸招摇的“梨园春、梨花香”等饭庄、饭店、餐饮部、小吃,耐心地期待着,很带几分虔诚。
宁静中,我放松,放松得几似散漫。信马由缰,走到那几株老资格的梨树前,独立静悄悄的小亭旁。那小亭的栏杆上栖着两只灰白的斑鸠,我没去打扰。看着老梨树,嶙峋的硬骨,枝叶扶疏。想那春风荡漾之际,春情激越,春华盎然,花开满树,你拉着我,我拽着你,迤迤逦逦,招蜂引蝶,是会有一番风韵的。细腻的粉蕊,把洁白映得稍有几丝微红,像少妇羞涩的脸。
丰腴的梨子已采摘了。望着梨树,想着梨花。我心里笑了。心想:想,无拘无束,没有限制。不用支吾寒暄,不用装腔作势。你可以想,你很近地嗅或吻时、鼻息吹动花心时的感触,那柱头的甜味儿,被你吸吮,沁人心脾了,真的。你可以想,你不自持地伸出手,去抚摸那洁白的细腻,是柔嫩的肌肤吧,不忍心粗糙,怯怯地停下了。想吧,愿几分就是几分。没人说你浅见识,也没人说你胆大妄为。怪不得寄身钟山定林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陆机在《文赋》里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这神思飞越,真是无遮拦、无障碍的。可这想,是有基础的。心里首先是有。没有怎会想得到。想,比见,更有韵味。可首先是有所见,留在心。
那树龄500年的梨树王,横柯东指,伸着有力的臂膀,把那心里乐到极致的攀附者揽在怀里,走在上面坐在上面骑在上面的靓男靓女,真都乐以忘怀了。我几次目睹,才有此想啊!
指挥交通的喊话,扯回我的沉思。
今天,有幸又亲近了我熟悉而又久违的梨花!又生感悟:想,自由;见,实际。俯瞰梨树花丛中,那卿卿我我、依依不舍、伛偻提携的,红男绿女、白发翁妪,追索着花间的浪漫,这是一种怎样的靓丽!
生活,离不开实际。骆驼山子,是我们生活如花的实际。生活,不能没有浪漫。融进沉浸在骆驼山子的花海的浪漫中,我们感奋,我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