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两笔组成个“人”字,寓意着人和人是相互支撑的。我感觉,我们家的两个女人,奶奶和妈妈就像这人字一样,一辈子都在相互支撑着。爷爷和父亲都是英年早逝,家里除了我们三个年幼的孩子,就是她们这两个顶梁柱女人。她们相依为命,相互扶持,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正是她们的相互支撑和无私奉献,才使得我们家克服一切苦难艰难地走到了今天,我们家的历史是由奶奶和妈妈共同写就的,她们虽然平凡,却是我们心里的伟人。
有时候,我还感觉,她们像“伞”字,伞字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一”和“小”,而她们两个人纽成一股绳,支撑起一个家,她们就是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保护伞,时刻为我们遮风挡雨。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我们在她们的呵护下茁壮地成长着。
有时,我还感觉,她们也像粮食的“食”字,食字由“人”和“良”组成,而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吃饱肚子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她们那时候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办法让我们吃饱肚子,无论野菜,还是粗粮,她们总是一个人在外面采摘,一个人在家里变着法来做成食物,虽然有时大家也挨饿,可是有她们的辛劳和努力,我们还是挺过来了,而且每个人都没有因为生活困难耽误长身体。
奶奶和妈妈也像粮仓的“仓”字一样,两个人互相支撑着建了一个粮仓,尽管这个粮仓建成后经常是空的,可她们为填满这个空洞的粮仓一直在辛勤劳作,她们的梦想就是把这个空粮仓填满粮食,让子孙后代永远坐在富裕的安乐窝里享福。虽然她们的梦想没有在她们的人生中实现,但她们却用自己的勤劳和坚强给我们留下了强大的精神财富,这样的财富将会永远殷及子孙后代。
奶奶和妈妈也像一个“合”字,她们的协作精神也体现在一个“合”字上。她们两个人支撑着,合力攻艰,互相扶持,当遇到困难时,互相交流,相互商量,想尽一切办法共克难关。她们一生中,从未闹过矛盾。两个人像母女一样相依为命地过一辈子,也正是她们的齐心合力才拯救了我们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奶奶是个“苦瓜”命,人生的三大不幸,她都摊上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可奶奶却说,虽然她一生很不幸,可她却很知足,因为,她有孙子孙女,还有一个孝顺的儿媳妇,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和奶奶虽然是婆媳,在别人看来她们就像母女一样,互相的关怀,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相处的非常融洽,一辈子从没红过一次脸,正是因为有她们和睦相处的教育影响和传承,我们这个如今已有第四代人的家庭依然和睦幸福。
奶奶和妈妈的感情之所以胜过母女,是因她们都有一颗为对方着想的心。记得父亲刚去世的时候,奶奶就主张让妈妈改嫁,她说妈妈太年轻,不能苦了她,希望她不要考虑她和孩子。可妈妈却坚定地说:“我不能扔下你和孩子,要死我们五口人也要死在一起!”还有很多亲朋好友主动给妈妈介绍对象,让妈妈招个男人进门,说这样做没有人笑话,因为家中老的老,小的小,生活实在难以维持。可是妈妈首先想到的是奶奶,她说:“我好说,可是我的婆婆在外来人面前怎么生活?孩子有了后爹,我怕老的小的受外来人的欺负。”就这样,她谢绝了大家的美意,坚决要守着婆婆和孩子过一辈子。妈妈说:“奶奶生性老实,一辈子从没听见她骂过人,也从没见她和人吵过架。凡事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着别人,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好人,老天却对她很不公平,我再抛弃她,对她就更不公平了,我要尽我所能孝敬她一辈子,绝不让她再受到任何的伤害”。妈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奶奶有严重的胃溃疡病,妈妈做饭时都把饭做得很软,恐怕奶奶犯胃病。同样,奶奶也时刻关心着妈妈,只要妈妈出工劳动,家里都是奶奶做饭,有时妈妈干完活回到家后,主动到锅灶前,帮奶奶做饭,奶奶就像对待客人一样,把妈妈推到炕上,嘴里还不停地说:“干一天活了,快歇着去,你就在炕上歇着吧,一会儿就好,你就等着吃现成的。”就这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一生都在互相疼爱着,互相关心着。
妈妈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她没有人再叫奶奶妈妈了。”每年春节的除夕夜,妈妈都跪在地上,喊着“妈,我给你拜年了!”给奶奶磕头。这时候,奶奶赶紧从炕上下到地上,搀起妈妈的胳膊,将妈妈扶起来,嘴里还不断地说:“不用了!不用了!”娘俩客客气气,你尊我敬的那种感人场面,至今让我历历在目。
在困难的年代,家里常常靠吃糠咽菜来度日。因为奶奶有胃病,妈妈总是把容易消化的好一点的食物留给奶奶吃,可奶奶却想让妈妈吃,娘俩你让我,我让你,推了好几个来回,谁都不肯吃。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就一把抢过来,将食物一分两半,分别放在她们各自的碗里,为了避免她们再互相推让,我就用筷子把食物戳碎,迫使她们吃下去。
每当奶奶犯胃病时,妈妈都非常着急。尤其是奶奶拿小苏打当药吃时,妈妈更是急得团团转,她担心奶奶的病情加重,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给奶奶治病。妈妈说,奶奶的命太苦了,想啥法也要给她治病,好让她多活几年。可那时的条件有限,妈妈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她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也常常付诸东流。
奶奶的棺材板子是父亲在世时为她预备的。但由于那时我家欠下生产队大笔的口粮款,生产队几次动员我们家卖掉这副棺材板,来偿还欠的钱。最终是妈妈想了很多办法,才保住了这副棺材板。妈妈说:“奶奶一生没享一点儿福,这松木的棺材板说啥都不动,卖什么也不能卖奶奶的棺材板!”可奶奶却主张卖掉自己的棺材板,以解燃眉之急。因为此事,她们娘俩闹了好几次分歧。但妈妈没有听从奶奶的,最终,在奶奶去姨奶家时,她趁机把板子攒成了棺材。等奶奶回来时,棺材攒好了,她也没法了,这同时也让生产队死了心。就这样,在妈妈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保住了这副棺材板,等到奶奶去世时,母亲如愿以偿地让她用上了这个松木棺材。
奶奶病重期间,当奶奶知道要给她准备后事时就说:“不要为我的丧事浪费钱,土埋脖子我都知足了,用炕席裹走我都高兴,我的一生虽苦,但我有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她没有抛弃我们,给我长了脸,却苦了她自己的一生,我下辈子都忘不了她啊!”说着奶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这泪水可谓感天泣地,两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人,相依为命地相互支撑一辈子,让她们这一世的人生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平凡。
是啊,由两个不平凡女人挑大梁的家庭,虽然生活很困难,但是日子过得却很平静,很舒心。我们家的和睦让村里人钦佩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