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乡愁如梦------读郑文革散文《江南寻梦》
2017-03-21 00:00:00 

乡愁如梦------读郑文革散文《江南寻梦》


贾忠武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见不散

你年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去

你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默相爱,寂静欢喜(仓央嘉措《见与不见》)

这支曲对于郑文革的散文《江南寻梦》来讲,就像《枉凝眉》作用于电视剧《红楼梦》。它是作品的主旋律,或者说是作品的魂儿。冥冥之中,叫你觉得乡愁如梦,梦如乡愁。

一 梦在辽西江南之间

如果说有前生,或者说愿意相信前生,郑文革一定是位绝美的江南女子 。逐水而居,行走于杏花烟雨之中,徜徉在小桥流水之上。手持书卷,吟着《诗经》《汉赋》,有着唐宋风韵,行走在诗雨绵绵词雨纷纷的江南。

如果说有前生,或者说愿意相信前生,郑文革应该是一株柔美的江南柳。摇曳在乌衣巷断桥边西子湖畔,行吟在“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如果说有前生,或者说愿意相信前生,郑文革也应该是一位豪放的满族格格。七分女色,三分剑气,剽悍仗义,靓丽在马背上。血脉里才有对蒙古族文化满族风情的钟爱。这样郑文革的乡愁,就从辽西流淌到江南,假如乡愁就如一条河。

梦就是根,乡愁的根。唯有如此,郑文革才感知了江南历史旧梦的温暖,才有对辽西朝阳古镇的似曾相识的记忆。这种感觉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见了林黛玉。就像高海涛先生的散文《英格兰流年》《青铜雨》,极有文化味儿。对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也会怀有乡愁吗?高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像高先生对于英格兰。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土地庄稼牛羊炊烟,还有天地神人,还有诗和远方。乡愁有时是一种向往,譬如: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往,那是极致的乡愁。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返乡。诗人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像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布鞋,不知湿透了几多布衫,走成了别致的乡愁,走出了文化的境界。

轻盈温润的如飞花一样的梦幻般的江南,如飘着丝丝细雨裹着浓浓乡愁的辽西。一旦打湿了历史的画卷,精神的小屋就弥漫了乡愁。

君不见无锡三国影视城吴兵大营历史画卷的凝重,君不见灵山大佛氤氲着禅意散发着人性之光。作家在刀光剑影暗淡之后,想到了范蠡与西施神仙眷侣般的自由生活,想到了佛光普照的精神的依靠。这一点多像《生命中的古镇》。“穿过远古的云烟,拂去历史的沧桑,远离了金戈铁马的厮杀,告别曾经的荣辱兴衰,唯有古镇古风依旧。”“它既拥有风云激荡的岁月,又珍藏了云水禅心和古老文明”。这不仅是辽西,也像梦中的江南。作家的乡愁,就像她的方言,走到哪里就跟随到哪里。就像大凌河的鱼,青龙河的虾,泛着辽西的味道。也像江南的梦,滋养着辽西的乡愁的根芽。

二 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郑文革自小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积累丰厚,悟性好,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笔意纵横,波涛汹涌;想象丰富,骤雨袭来。古典诗词,历史文化,就如自家特产,别具韵味。所以书写历史,用笔奢华;思考现实,深邃幽远。描写奢华,只为那梦的真切;抒情豪迈,只为历史的眷恋与思考。

三国城跑马场,由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浮想联翩:江南的靖康之耻,南唐的《虞美人》之词,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太平天国飘荡的血旗------如梦的江南,并非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也并非夜舫吹歌,闲敲棋子;也并非酒香盈巷,柳丝醉软。江南也曾狼烟四起,战火纷飞,血雨腥风。让江南梦凝重了许多,深刻了许多。历史的思考,是文化的乡愁,是民族的梦想的乡愁。

吴兵大营之后,刀光剑影暗淡之后,范蠡与西施携手天地之间。江山远了,江湖远了,高官厚禄远了,战争远了,勾心斗角远了,------有湖光山色相伴,有鸟啾虫鸣陶醉,春花秋月可人,裹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乡愁便以精神桃花源里的桑树的形式栽植起来。

郑文革的散文又有点像高海涛先生的《贝加尔湖烟斗》,雍容华贵,丰满厚重。有历史的凝重,又有现实主义的深邃人文之光。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上,就像神仙来到人间的一次美丽的邂逅。“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梦是乡愁的根,把现实的乡愁用历史的温度炙烤一下。

三 梦在自然与人文之间

郑文革的散文,不是游记散文,也不是历史散文,应该是文化散文。她不移植历史教科书,也不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嵌入一种思想,我把它统称为乡愁。

《南京·今非昨》一章,中山陵的梧桐树。孙中山的英明如一只落在梧桐树上的金凤凰。雪松守护着中山陵,也固守传承着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也感受到了,秦淮河昔日的畸形繁华,今日的文明昌盛。为昨天的幽怨繁华和今天的雍容华贵而沉醉。有机地把自然的和人文的东西结合起来,增加思想的深度。

杭州断桥西湖白堤,不仅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二者赋予乡愁一梦的实质。“情深如我,我愿做一名采茶女,守着江南;爱恋如我,我愿做一朵云,在江南的天空中飘忽”把生命与江南融合人在一起,就像把自己的一切都梦幻般的乡愁。就像辽西的青龙河,它不仅是一条河,也不只是挺拔俊俏的山峰,小村灰瓦青墙,还有野鸡野兔榛子山楂小虾老头鱼------那都是乡愁的味道。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才是乡愁的根,才是梦里的生生不息的乡愁。

郑文革的散文,有高海涛先生的《英格兰流年》《贝加尔湖烟斗》的意蕴。有历史的凝重,现实的深邃;有辽西的情愫,有江南的灵动;有自然的优美,有人文的真诚。个别语句,在语法规范上值得推敲。但仍然遮盖不住语言华美的光彩。在祝贺郑文革获得首届朝阳文学奖的同时,也期待着有更好的作品回馈于人民。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