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花语(外二篇)
2017-02-10 00:00:00 

花语(外二篇)


田雅芹

又是春天了,校园的甬路旁,碧桃繁花满树,偶尔,有一两张年轻的笑脸不期然走过或驻足花前,成最动人心弦的风景。

将开未开时,花骨朵爱娇地嘟着猩红的小嘴,花心紧闭,不肯走漏一点儿风声,甚至保守得有点儿矫情。我常伫立花前,殷殷探询,惦着春信,像蜂,像蝶。

真的含苞,待放,羞涩的骨朵朱唇轻启,咬着耳朵告诉花下等待的人花开的消息,我却又怕花心捧出,答案张显,春意也已阑珊,怕团花簇锦,只是太美丽太脆弱的不负责任的谎言。

等花儿开得热闹,大胆,我便担心,怕它们耐不得风雨和等待,看到不久的将来,它们即红消香断,零落成泥,只余繁华落尽,青果酸涩,落花人独立的凄美。

一连几天昏天黑地的风沙,打在我的脸上,和心上,生生的疼。惜春常怕花开早,泪眼问花花不语,这份苦心,这欲说还休终究嗫喏在眉间眼底的曲折心事,不知花儿领会了不曾?

我也知道,不管我是无视或者错过这树花,还是发现它,与它共风雨,相携走过属于我们的日子,花儿都一样,从从容容,不动声色地含苞,绽放,零落,绿叶成阴子满枝。它仍像空谷幽兰,清香不减。因为它不止为一两个欣赏它的人而鲜妍,抛开这个,它的人生还有多重意义,它懂得春光难再,纵使这遭是寂寞生,寂寞死,纵因它等待的人不来,有些憔悴,有些瘦损,也还把握花期,不负春光,实现自己,走完生命里程。就像我们,不管有没有人喝彩,我们都得咬牙走好,努力走对人生每一步。

自诩对花儿是关怀备至了,曲尽我怜香惜玉之能事了--------怕花开,怕花谢,只遥遥望着,感慨春光苦短,故人的易散难留。可是仔细想来,自己这么做,是多么经不起推敲,多么的不合时宜呢-------

花开花谢,时序嬗变,是规律,不可更改,若惜春,你更该与花儿长相厮守,给它阳光,雨露,呵护,不虚度每一个共度的日子。你还应理解,花儿的殒落不是结束,而是修成正果。虽然未来莫测,可能遭遇诸多天灾人祸,被摘掉,被虫蛀,被风雨打落,甚而原因种种自己夭折,我们仍应看到那种结出甜蜜硕果的可能,坚定并胸怀这种信念,不因了畏葸、犹豫、等待和害怕不得好结果而把花期错过。而且,如果有过舒展的、辉煌的绽放,凋零的花儿是不悔的,何况,那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绽放的花儿永远是最深的春色,而且只要你有对春的苦苦恋情,定会有一个不老的春天在你心中在你生命中彼此永恒。

春天在我的瑟缩和等待中走来了,我走近花树,看清那些花儿,红润,鲜活,就像我们的年华正好,机会、时间殊多。不由失笑,春天才刚刚开始,我怎的就伤春惜春了呢!来者可追,莫如把时间和心机用于耕种。与实在而沉甸的收获相比,没来由地在伤感中蹉跎岁月是多么的可惜啊,花儿有知,也该笑我痴了。

又是春天了,我的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渴念和祝福,我将、也愿别人能努力地争取进而赢得我们应得、能得的一切,我愿、也愿别人用生命用热情作最完满的绽放,不管命运给我们的,是怎样一个热闹和煦还是寂寞风沙的春天。

锦年素时之婚恋观

宁宁生下来就常住外婆家,待到周岁多一点儿,遂全天候外婆带着。常常是一早妈妈出门走的时候还睡着,一天忙完了回到家宁宁又已然睡着了。外婆喜他乖觉,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视若掌珠,祖孙俩日日耳鬓厮磨,亲情甚笃。两三岁吧,有一天他突然很认真地跟外婆掰扯说:“别看你是女的我是男的,又天天在一起,我们可不是两口子。”外婆和妈妈忍俊不禁。这是他对夫妻关系的最初认知。知道夫妻必须两性,而且有感情,还天天在一起。

再大些,有时候玩着玩着,抬脸对妈妈煞有介事地:“妈妈,每个人都要结婚的,等我长大了我就娶你。”还跟妈妈叫玫瑰花儿。其实娶妈妈差不多是每个男孩最初的梦想。大姐和四姐的儿子就都说过这样的话。因为妈妈是他们生命中第一个最重要最切近最有爱的年轻成熟女性。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其实母与子,又何尝不是有着生生世世的渊源呢?有一次妈妈穿了件夏装,收着腰儿,裙式儿下摆微微蓬起,宁宁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地摸着,意犹未尽地说:“等我结婚时,就让我的新娘穿这样的衣服。”这时候,他知道新娘是穿婚纱的。

四五岁,跟外婆家左近的一个小姑娘成天玩在一起。真个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姑娘长得漂亮,嘴巴也会说,跟别的孩子爱使厉害,跟宁宁却百依百顺。简直是无原则的妥协。比如有一次,宁宁不小心摔倒了,遂撒娇地哭起来了。闻声赶出来的妈妈和外婆还没弄明白咋回事儿,姑娘已是扶起宁宁安抚起来了。本来是宁宁自己跌倒,根本没有她的责任,可是看见宁宁疼得哭了,姑娘居然伸出自己的手臂递给宁宁说:“打姐吧!打姐吧!”她比宁宁大约十个月光景儿,是个小姐姐,如此友爱,怎么可能相打呢。两个人简直就没生过气。有时候相跟着出去玩儿,亦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村里人都知道两个孩子投契,就有人说笑,说你俩倒像两口子。谁知宁宁从容不迫接过话茬就说:“我俩就是两口子,不是同一天生的,要同一天死。”大家伙儿一时引为笑谈。后来宁宁回家读书,不住外婆家了,这是他第一次因为时空离开他的朋友,第三次“感情幻灭”,也让他知道了,即使多个选项成立,在能力之外,有些无奈仍是必须面对和接受。

他四叔家的男孩子名唤家辉,生的调皮逗人,让人看见了就不由想幽他一默。那天妈妈取笑家辉在幼儿园有心仪的小女生没?家辉连说没有,生怕惹火上身的样子,逗得大家伙哄堂大笑,他便在这笑声里跟他妈妈灰溜溜地走了。一直没声响的宁宁忽然幽幽地说;“长大了我和谁结婚呢。”妈妈屛住笑,正色问:“那你想过没?不料宁宁正色答:“想过。跟洋洋。” “为什么是洋洋啊?”“因为她好看,我喜欢她”。他的新娘是美丽的,可惜是姐姐。

五周岁,有一天,忽然没头没脑地对妈妈说:“妈,你放心,我十六岁你就当奶奶了。”汗啊,我没着急,我儿子孙子倒着急了。这时候,他知道他的家里会有个小宝贝。

执笔的此刻宁宁就在身边,八周岁。妈妈半真半假大喇喇招呼儿子:“过来,跟妈妈汇报一下你最近的感情生活。”宁宁坚拒,推说是一片空白。追问未果,遂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他说总得念完大学。不,考完研再议。

年复一年,宁宁的婚恋观终是渐趋成熟了。

锦年素时之双双燕

新居还未入住,一日与寇同坐外屋床上乘凉时,一抬眼,却见脊檩扎红布处燕窝已初具规模。寇起初不以为意,不过几天后忽然说:“不行,我得把它捣掉,不然它的毛、粪弄得满屋满地咋办?”我忙想出所有能想出来的理由阻止:“别,养鸟还得喂呢,而且未必养活。你走了,它们可以和我作伴儿。而且俗话说‘燕子不住愁房屋’,想想看,它在这儿做窝会给咱们带来多少幸运和乐趣啊……相比之下,它们带来的麻烦也就微不足道了。”寇见我认真的样子,也就不再坚持。

燕子就这样与我们一起喜迁新居,相安无事。所不同的是为了生计,寇却要随着打工的人们如候鸟北飞了。守着与他一起营造的一切,触目所及,哪里都是关于他的回忆……

寇有自己的梦想并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践。在外打工的他技工的收入还可以,但他认为那不是长久之计,就抓紧在家的每一天无论严寒酷暑挖山不止,迄今已在荒山上栽植桃、李、梨、嫁接大枣千余株。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他还要栽严荒山的每一个角落,再在果树坑里种药材种野菜,在山上修路,盖房子,繁育树苗,弄水电……而他又并非一个没情趣的人,精致的小蝈蝈笼、旧砚台、古钱币等等他会好好收藏,二月二特意给我用最匀细的秫秸和红线订一个直径不过二厘米的小锅盖儿,据说能辟邪。两个人下棋,输了他会规定不足为外人道的“体罚”。紧张的劳动之余,他会帮我采“老瓜瓢”干燥的种壳、枝干捆扎成一束,欣赏我用紫花地丁插在华山参滴丸药瓶里的微盆景,月季嫁接在刺玫上的一枝独秀……还承诺一起去看海,养一缸荷花……当然了,两个人脾气上来,理论起来也颇认真,什么赶劲儿话都说的出来,完了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然而不过片刻,若不就是他似笑非笑看着我,我便往往撑不住也笑出来,若不就是我教他说:“快说‘老公错了!’”两个人就此雨过天晴。甚而更多时候,话音刚落,弄不清谁先理的谁,总之又和好如初了……

寇在外的日子里,除了回忆伴我,燕子竟真的成了我精神所托。每天醒来,它们两口儿或者是香梦沉酣,或者已说的热络。有时候倾听的一方很有耐心,有时候各抒己见抢着话说。有的时候早起梳理一下羽毛,便相跟着一起去打理早餐。出来进去,盘旋着等候着它的另一半。“唧---唧---”叫声温婉流丽。那副伉俪情深的样子,胜却人间无数。宋人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写得切: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小燕子刚孵化的时候,为了顾住平添的几张嘴,两只大燕子每天早出晚归,捉到虫子就急忙往家赶,也许自己都舍不得吃甚或忘了吃。听到动静的小燕子立刻从窝里齐刷刷探头出来,“吱吱”齐声叫,不知被哪个吃到了,大燕子心满意足而去。大燕子的喂养颇有成效,有一天早晨,我被他们的叫声唤醒,仔细听,好像在开家庭会议的样子,忽然间扑愣作响,眼前乳燕翻飞,目不暇给,原来它们在大燕子的带领下试飞了!足有四五只之多!有一只开始还歪歪倒倒的,甚至在家具上歇脚儿,少顷仍倔强地飞起来了!我的头上,尽是它们激动清脆的叫声和娇憨稚拙的翩翩舞姿!大燕子小燕子心中一定充满了成就感幸福感,似乎是在向我献礼,或者是它们起飞的一个仪式,在屋里试飞几遭后,终于在大燕子的带领下,勇敢地义无反顾地飞向蓝天!我快乐,我惊喜,我震撼,叹为观止,总之我一个人叫出声儿来了!即使现在闭上眼,那情景仍在眼前……从此后这个家热闹起来了,因为有爱表现的小燕子性急的聒噪、打架、撒娇……

房子加上爱才成为一个家,年复一年,我叨念燕子和寇的归期和冷暖,惦着他们的北飞和南迁。想必他们也同惦着守望的我和千里之外的家园。因为寒暑易节,他们如期归来,配合默契,换岗慰我寂寞。而在寇回来的夜晚,共着一床被子,我把小燕子一起探头等食吃和试飞的情景形容给他听,寇听着听着忽然说:“是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子?不,我们更像是那两只大燕子,一嘴泥一嘴草的建起这个家,想想看,我们是不是也该有窝小燕雏了……”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