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看柳干什么?看柳是期盼,看柳是打算,看柳是心境,看柳是超然。
大诗人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写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九六九看柳,正是“春色未曾看”的孟春伊始,此时看柳,只表明一种期盼。走过严冬的人,最盼春天的温暖。春打六九头,立春的节气终于来了。尽管还没有褪尽寒冬的余威,略有几分料峭,但毕竟期望的姗姗悄悄地近了。而最先传递这动人信息的就是柳。虽说老人早就知道打春还有四十天冷天气,但更知“吹面不寒杨柳风”。风,失去了凛冽,带来一丝温柔。柳枝,在风中招摇,柳丝,在风中飘柔。在飘柔招摇中有了起色,泛青泛黄泛绿泛翠。一夜春风,柳变色,人动心。路上的人多了,留下的人多了。不再是冬日的来去惶惶,已经是欢乐的依依恋恋。
看柳,满怀着打算。柳昭示春来。“邻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耕为主的乡亲,最懂一年之计在于春。看柳摇摇作色,如闻布谷声声。整修农具、选购种子、运送土肥、翻耙地块、疏通水源,希望,都在看柳时就进入筹划打算。
看柳,需要一种心境。慵懒的心,就会失去天时。农家的传家语有:庄稼要紧。务农,不识天时,不把握天机,不循时令季节的规律,一定是事倍功半。“天行有常”,摸索把握懂得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才会成就理想的辉煌。农事是此理,人生之道,又何尝不是呢!
时代变了,巧夺天工的惊人之举,举不胜举。可是,扪心而思,哪一项,不都是在摸透自然道理的基础上研发成功的呢?因此,我又感到,看柳,蕴含着超然。有超然的心态,才能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彻悟道理,才能获得进去的门径。
前人看柳,寻求闲逸,进而飘逸。看柳丝,细细的长长的柔柔的,一条条一束束,像秀发,蕴婀娜,勾起缱绻,引动忧思。“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忧怀思绪托于柳。见柳絮,乱花渐欲迷人眼,捕捉不得,挥之不去,“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纷乱情肠生于柳。听柳笛,品着苏澹的名句“处处儿童吹柳笛,扶持春事到清明。”想着辽西“春脖子长”的气候特点,寄予几多急切。憩于柳荫,见“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弄碧的柳荫,柳气如烟,已是春深夏初了。从五九六九就看柳,看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时节,是怎样的意重情长!
我几乎天天流连河岸,看柳。旱柳,嶙峋硬骨,无论被岁月磨折得怎样东倒西歪,可透着生机的几枝丫杈,永远地欣欣向上;馒头柳,亭然如盖,圆圆润润,历经风雨后总把鲜亮现于人前;垂柳,丝丝缕缕,牵挂撩动着,不管是隐隐的沉寂还是激情的欢愉,都令人神思飞越。
看柳,柳拂去了艰难,摇散了寂寞,蕴含着寄托,看吧,有寄托就有希望的欢乐。
天鹅情
惊蛰这天,恰逢周日。我们会长金老师组织文友去看白天鹅。“惊蛰乌鸦叫”,鸟儿的回归,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近了。归来的天鹅,如春的信使,告诉我们已是春情荡漾的日子,我们怎能不高兴!
出朝阳近北票转台吉,我们学会的丁先生来迎接。驾车的宿女士把车开得稳稳当当。在带队的马主席的指引下,路,走得很对。同车的李编,幽默诙谐,从天鹅聊到动物世界,不时地和马主席谈着鸟归春回的话题,消除了行车的寂寞。到下府,几经曲折来到水库边。宿女士,一再谦虚,说她驾驶技术不行。可离公路,下坡,走小道,灰沙滚滚,尽见几分娴熟。驾驶,熟练工种。可女性的谨慎心细,更能增加安全度。
走出城区的林立纷乱,来到水库边,真有一种开阔感。水面,还没有完全开化。靠边有的地方先融化了,我想可能是有地下泉水的缘故。那先归来的天鹅,就在这狭窄的水面。“快拍!飞回一群。”有人喊。抬眼望去,白色的羽翅在阳光下煽动。蓝天辽阔,几丝白云淡淡,提示着飘渺;远山如黛,东、南起起落落的苍山,扯着连绵。这冰清玉洁一平如镜的层面上,覆盖着晶莹。空间,天鹅盘旋。天蓝的背景,才让我们欣赏到这圣洁的大鸟的英姿。
今天,晴。但早春的西北风,很大,尤其是平坦开阔的湖滩。在这强有力的风中,美丽的白天鹅,飞舞盘旋,显现出一种无畏的力。资料上说,天鹅是世界上飞行最高的鸟,以9144米的高度飞跃世界最高峰。我对白天鹅由衷地敬佩。记得去年我在县城前的大凌河水域,拍到一只脖颈上围着002号的白天鹅,估计是研究部门装有测量仪器,于是我对这数字,很是相信。也是这则资料,说有飞的高达17000米,我心怀惊叹。
朋友领我们沿北岸东行,直到离一群天鹅很近的地方。我的卡片机终于清楚地拍到眼前的四只白天鹅。一只微微翘首而望,似有警戒意。两只仪态安闲,好像对岸边的朋友致意。东面一只,曲颈而眠,当是在排遣远征归来的疲劳。这是一片浅滩,涉足水中,引颈觅食的,显出几分笨拙的忙碌。
天鹅,是钟情的鸟,从一而终。冬季南飞,夏季北归。每年3、4月间,在白石水库区停息。休整后远飞西伯利亚,栖息繁殖。万里行程,风风雨雨,山高路远,相伴而行。
贪恋天鹅,午餐时间已迟许多。可当丁先生杨先生介绍天鹅的习性时,主客其乐融融。玩味天鹅情、体会迎春情、同抒家乡情。我们的会长金教授讲话很有板眼,我领会:我们民间组织,以文会友,要用我们的眼看家乡,要用我们的笔写家乡。
“眠沙卧水自成群”,和朋友握别时,我思考起李商隐的诗句。眠沙卧水,应是无所奢求。自结成群,应是情趣相投。我握着朋友的手,想着人情、天鹅情,铭心的依依,荡漾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