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我只想做一只鸟(外二篇)
2017-08-31 15:29:59 

我只想做一只鸟(外二篇)


凌河人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生我是这片土地,养我是这片土地。故乡啊,你的土地还结满乡愁吗?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以农民的特殊情感与你对话。

农民,最早的意义就是耕种土地的人;在辽西老家,有一种说法,叫顺垄沟找豆包。那时,我以为豆包还是极其奢侈的东西。后来我知道,我们是神农氏的后代,我们离不开土地。那时的祖辈们,世世代代依恋土地。不论是茅屋草舍,还是山洞地穴;不论是采集野果,还是捕鱼捞虾;不论是石弓石箭,还是斧锤刀叉;不论是茅舍边散养,还是专人放牧,都是生机勃勃。那时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它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地方,它就是故乡。无论是黍豆稻蔬,还是绿桑白柳;不论是燕雀鹰鹞,还是鸡猪牛羊,都养育了诗行。

中国的皇帝也与土地有关吗?三皇五帝里不有个神农氏吗?中国的皇帝,不还有祭天祭地的封禅仪式吗?那万年历里不还有“冬至大如年”的传说吗?那就是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相传,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他们对土地的虔诚,远远超越了祖先。他们的名字里大多与土地有关,什么井上,什么竹下,什么山本,什么龟田------

我的祖辈父辈们,他们遇到身心极大伤害无处诉求时,把希望给予了土地,求老天爷睁眼。对太阳发下毒誓,在土地上插上香火,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甚或可以断子绝孙。天地一道,天便是地了。

在我的记忆里,集体所有制,对人最大的惩罚莫过于剥夺人的劳动权利,叫你没有吃的喝的。那不仅是物质的折磨,更是精神的虐杀,还有什么比剥夺内心里的神圣而虔诚的信仰更叫人悲哀的呢?

辽西1981年的春天,所有的土地就像生产队里的牛马一样,叫农民牵着缰绳,唤着名字,领到家里,养育着。这时,土地就像农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姓名。张家南台子,李家北湾子,赵家西坡,刘家西沟------每一块土地,也都娇生惯养起来,实足了水肥还不算,还要年年换口味,今年玉米,明年高粱,后年谷子芝麻------

就在一些城市里的人思念乡下的时候,农村的人却更加向往城市的生活了。大人孩子男人女人就像捡蘑菇一样,就像赶市集逛庙会一样涌进了城市。乡下就只剩下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还有荒芜的寂寞的土地------还有支离破碎的家。

就在一位农民即将老了,还身背着儿子的楼房贷款时,儿女之间,邻里之间,却因为坟地占地大打出手引发了一场纠纷。

乡愁是一条溪水吗?那就留给土地一片安宁。乡愁是一片落叶吗?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心存眷恋。

我只想做艾青笔下的一只鸟,为我的故乡我的祖国歌唱,歌唱这土地,歌唱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

                                                        春天的故事

 孩子们的春天,是从踏破河冰换上夹袄开始算的。春冻一尺,不如秋冻一指。早晨走过冰面儿,只听得像走在雪地上似的,咯咯吱吱的响。下午的时候,溪面儿上,就流淌着沿河水。扑通,一脚就插进冰下了。哈哈,一尺来厚的冰,就像开化的雪糕表皮,全是上下的竖碴碴儿。

 西南风吹几日,就换上夹袄了。这时候,是孩子们挖甜根儿捉捎土牛的日子。用一指宽的小镐儿,就着阳坡松软的土皮,一镐一镐地刨下去。一会就露出,卫生香似的细细白白的甜丝丝的草根儿。这些一般都是苦苗子根。苦苗子,开着粉色的牵牛花一样的花朵,稍大一点儿可以采来做猪草。河套岸边背风处,有风旋起来的细沙土或细极软极的绵绵土。这时的细土面上,就有浅浅的漏斗一样的小窝窝儿,嘬着小小的嘴儿,对着小窝窝儿喊上几声,就看见小窝窝底下一动一动的,用食指一拨,三个手指就会捏起比小臭虫还小的捎土牛,放到手心里还痒痒的,舒服极了。

 地皮上最早见的绿色,是那种羊胡子一样的草,上面是一层枯黄,下边就已经是泛着浅浅的绿了。接着是浅灰浅灰的小白蒿子,顶着飞蓬一样的陈年肢体。还有猫爪子花,这是一种蕨类植物。长着横生的茁壮的黑褐色的根,几天就开出浅浅的黄色小花,四五朵一束,像小猫爪子似的。

 清明前后,杏花开了,梨花开了,地上的山茄子花也开了。这时候,苦麻子婆婆丁疯了似的猛长。孩子们就拾起小筐,拿起小铲儿,到荒地里挖那焦急猛长的苦麻子婆婆丁。花儿,掖在小姑娘鬓角,一颠一颠的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野菜挖回来,要用剪子剪得细细窄窄的,喂小鸡崽儿。嗬,那轻盈的鸡崽儿,就像一朵一朵的小黄花儿。美丽极了!

 谷雨前后,是种大田的时候。孩子们跟着犁杖满山跑,挖苣荬菜,两三个叶,嫩嫩微苦,好极了美极了。也可以挖豆芽,豆子是头年收秋时洒落地里的,这种豆芽比家里盆生的,味道好极了。用水漂洗,捞出控干,切上点儿咸菜丝儿,放点儿细粉条儿,简直是最美最美的佳肴了。

 种子的梦撒进了土地,孩子们的故事也在土地里慢慢滋长着----

                                                                        红高粱印象

 四五月间,北方似一条明澈的绿色的小溪。从西北,到陕北,从华北,到东北,一路奔泻而下,向着远方流去。

  红高粱,没有普通的高粱的待遇。普通的高粱,有肥沃的土地,可以浇水播种;可以干旱时抽水浇灌 ,有宽阔的水渠为伴。红高粱,有的是连谷子都不长的瘠薄的沙土地。别说浇灌,只要不被干死渴死就是了。能种向日葵黍子的,就不会种红高粱或荞麦了。其实,我挺怀想荞麦的。尽管种一坡打一车,打一车收一笸;也不论荞面皮儿饺子,还是荞面饼面条,那种味甘微苦,唇边裹着浓浓郁郁的香味儿,都叫人难以忘怀。然而,我还是忘却不了息息相关的红高粱。

干旱怕了的父老乡亲,饥饿怕了的祖祖辈辈,总把唯一的依靠寄予红高粱。记得刚刚联产到户的时候 ,父老乡亲们有了自己的土地,真正的做了土地的主人。每一个人,比生产队长还劳神;恨不得把一条垄分成几段来种,恨不得每一条垄都像蚯蚓似的,切断了还能再生。每一块地,都像一块集成电路板。高粱玉米谷子黍子,豇豆小豆绿豆芝麻;平身白高粱,笤帚苗子炊帚苗子高粱黏高粱,齐头白谷子小白米黏谷子。生怕哪一样忘了播种丢失了好年成,生怕一年的东西哪一样没种到,大人孩子缺了嘴。最后一块薄地,种红高粱。即使再旱也能结一把粮食,高粱秸还可以捆高粱头芝麻玉米秸。干旱时高八尺谷草也仅仅米把高,细绒绒的不够长,打个结吧还费时费力。这红高粱秸秆,捆要子用,是最理想的选材了。

入了秋,红高粱可以最早的接济缺粮断顿的人家,结束瓜菜半年粮的饥饿恐慌。丰收的时候,红高粱虽然产量低,确是酿酒的极好材料,其他高粱可望而不可即的。红高粱酿出的酒,清澈芬芳,爽口绵香,简直成了家乡的一张名片。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漫山遍野的挺立在辽西一坡坡一岭岭的红高粱。

 看吧,满山满坡的红高粱。像一片片云霞,燃烧着太阳一样的山山岭岭;像一片奔腾不息的海,汹涌着,翻腾着------红海滩,远不及它的壮丽;香山红叶,远不及它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火焰,燃烧着,燃烧着-----

 看吧,一株一株的红高粱。不论是直立,还是被风摧折,总是向上昂起火红的穗头。一株穗头,就是一杆旱烟袋闪烁的星火;每一株穗头,都是写满辽西性格的辽西汉子的面庞 。

 听吧,每一抹秋风都在诉说:一棵高粱就是一个人生 。一株穗头,就是一串生活。一片土地,就是不朽的传说。


上一篇:大河与渤海的境界
下一篇:秋韵·人生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