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盼雨(外一篇)
2017-08-31 16:16:58 

盼雨(外一篇)


杨淑贤

  一个夏天如果没有下雨,那还是夏天吗?夏天如果没有雨,万物就没有了生命,更看不到夏季里生机勃勃的景色了。

 小时候,我天天盼下雨,因为我们老家的水源非常缺乏,全村八十多户人家只有两眼大井来供人们吃水,村里的人都说:“吃水比吃粮食还珍贵”,每年夏天,长时间不下雨的时候,村里的两眼大井就面临着干枯。人们挑水要排队,等到两眼大井真的干枯时,就得到临近的村子去挑水,更别说是浇园子洗澡等常用水了,“人们说吃水如吃香油啊”!这是人们对吃水困难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

 在很早以前,到了夏天人们期盼下雨,就用迷信的做法来求雨,说雨是求出来的,为了让老天快点降雨,他们发动全村的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头上戴着用树枝编成的帽子,招招摇摇地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一边走,一边大声地喊着:“求雨了,求雨了,求“老天爷”快下雨吧!”据说,这种做法会感动老天爷,能让老天爷赶紧降雨。虽然这种求雨的行为有点自欺欺人,但却是老百姓盼雨等雨焦虑心境的一种展示,也是内心愿望的一种表达。

 那时候,作为一个孩子,我期盼下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下雨的时候,妈妈会把很多的盆和罐放在外面,用它们接些雨水作为生活用水,用这些水饲养鸡猪、洗衣服、浇园子……起码能解家中缺水的燃眉之急,猪鸡是我家唯一饲养的牲畜、家禽,也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断了水,就等于要了它们的命,那样我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无从谈起了。

 没有雨,自留地里的庄稼也遭了殃。地皮都被太阳晒裂了,秧苗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站在地头上,你仿佛都能听见它们的哭泣和求救声:“快救救我吧,快救救我吧……”望着这些快枯死的秧苗,想到秋后难以收获的粮食,我们心如刀绞。这时候的妈妈整天愁眉苦脸,她垂头丧气的样子,看着叫人心疼。她蹲在自留地中间,伤心地用手抚摸着小苗,绝望又无助。我们多么需要来一场透雨呀!可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大地,老天爷一点都没有下雨的意思。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我们从夏天一直盼到秋天,也没有盼到下雨。庄稼长到两尺高时,就彻底干枯死了,样子很荒凉,点把火就能着。“绝收了,绝收了!”人们看着枯死的庄稼,真是欲哭无泪。地里就连最耐旱的大眼皮高粱都没有长成粮食。那一年,真的是颗粒无收。

 为了糊口,人们不得不去挖野菜吃,地里的野菜很快被挖光了,就连山上各种树叶也被掳光了。要水没水,要粮没粮,人们的日子可想而知。家家户户都是靠国家供给的一点点救济粮和野菜在度日。但救济粮的数量有限,解决不了饥饿的问题。饿极了的人们,几乎把这点救济粮当成了救命草,人人都渴望把它牢牢地抓在手里,每次救济粮下来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进生产队的院子,聚在这里的人们完全没有你尊我让,有时候还会为多争点粮食打起架来,甚至打得不可开交。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那个随时都有可能被饿死的年月,老百姓除了积极活命,还能顾及什么呢?在考验生和死的情况下,一个人求生的任何行为和举止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生命至高无上。

 那一年,人们每天都在期盼着下雨,可是期盼了一年,也没有下雨。那一年,因为没有雨,人们的日子陷入了绝境。那一年,走过来的人,刻骨铭心却又不堪回首。

   我见不得小苏打

小苏打这东西,我见不得,因为它曾经连着奶奶的胃,甚至她的死。看见它,就会有很多酸楚的画面在眼前闪过……

夜深人静,全家人进入了梦乡。可我经常发现,睡在我身边的奶奶却披着衣裳,坐在被窝里。忍不住叫她时,奶奶会立刻亲切地答应着,还顺手给我们盖盖被子。我知道,奶奶经常坐着睡觉是因为她的“胃溃疡”病又犯了。有时,她悄悄地下地,把门轻轻地打开,再轻轻地掩上,悄悄地来到厨房,随后端来火盆,再到院子的小棚里,取来一把高粱秸子,在火盆里点着火,用家里的小锅,在火盆里烧点开水,喝下她每天都离不开的“面起子(小苏打),喝完后,才重又回到炕上,披着衣服坐一会儿,等喝下去的“面起子”发挥作用后,胃舒服些,她才躺下睡觉。

    奶奶有严重的“胃溃疡”病,多年来,很少吃药,那时也有很多治胃病的药,可她吃了都不管用,唯有“面起子”喝下去时才临时缓解胃痛,胃痛得严重时就多喝一勺。因此,我家常年备有小苏打,有时怕小苏打脱销,一买就是好多包。

  奶奶喝小苏打都是用热水,经过反复的实验多次,用冷水喝是不管用的。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家里穷得连“暖水瓶”之类的保温工具都没有,因此,当黑夜胃疼痛时,她只好自己悄悄地起来,烧热水喝“小苏打”,很多年,都是如此。

  那时,我们知道长期喝“小苏打”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会严重地损害胃,可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更找不到大夫医治她的病,才迫使她长期依赖于小苏打,致使最后病情加重。

  记得有一年,听村里人说乡里的医院来了一种治胃溃疡的新药,价钱也不贵。药的名字叫“氢氧化铝凝胶”,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非常高兴,我立刻跑到乡里的医院给奶奶买这种药。可是,这消息不准确,去了好几次都没有买到。后来听有的人说,临近的乡镇有一个叫吴杖子的卫生所有这种药,我又立刻来到这个卫生所,终于,这次如愿以偿地买到了药,我拿到这新药,仔细看了看说明书,是专治“胃溃疡”的!白白的颜色,有点像现在的牛奶。然后,我拿着“氢氧化铝凝胶”,飞快地跑到家,让奶奶赶紧服下去,并要求奶奶以后不要再服小苏打。奶奶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坚持服用“氢氧化铝凝胶”。渐渐地我们发现“氢氧化铝凝胶”很适合奶奶的胃病。她的胃痛好了许多。这专治胃溃疡的药对症了,就更加确诊奶奶的病就是“胃溃疡”。奶奶服药期间,我们一边认真观察着她的病情,一边计算着有多少天奶奶没喝小苏打了。奶奶不再喝小苏打了,让我们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为了避免“氢氧化铝凝胶”脱销,耽误奶奶的服用,我们就把攒了多时的鸡蛋,都卖了,用卖鸡蛋的钱一次给奶奶买好多“氢氧化铝凝胶”。有一次,把药房的氢氧化铝凝胶给买空了。就这样,奶奶坚持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喝小苏打。

可是好景不长,不知是什么原因,“氢氧化铝凝胶”真的脱销了。我去买药,药房的人说进不到“氢氧化铝凝胶”了。我很着急,站在药店的窗口前,给人家说好话。恳切地请求卖药的人再给进几瓶氢氧化铝凝胶。可卖药的人一再说进不到货,我懊丧极了。他看我着急的样子,就从药架上面拿下多半瓶“氢氧化铝凝胶”,问我要不要,我没来得及问这半瓶的来历,急忙说:“要,要!”我拿着这最后半瓶“氢氧化铝凝胶”,忧心忡忡地回家去。一路上,不停地打听附近哪里还有药店?希望能给奶奶买到这种药,可是,尽管我跑了很多地方,走遍了附近的药店,也未能再买到“氢氧化铝凝胶”。

没有了药,奶奶的胃病开始经常犯,疼得没办法时,只好又喝起了小苏打。病没有治好,不再让奶奶喝小苏打的意愿也泡汤了,一切都前功尽弃。每当我们见到奶奶喝小苏打时,心里就刀割一样的痛,自责、后悔没多预备一些氢氧化铝凝胶,同时也对缺医少药的现状感到痛心。可是怨天怨地却都无济于事,因为真的是没处再买到这样的药了。

   于是,奶奶又开始了喝小苏打的日子。实际上,按现在的医疗疗条件来看,奶奶的“胃溃疡”,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病。可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再加上生活困难,饮食的不合理,才造成了病情的恶化。在她病重期间,再喝小苏打根本就没有了效果,医生说:“奶奶的胃是由于长期喝小苏达,损伤了胃黏膜造成的”。其实,我们早就明白奶奶喝小苏打的严重性,因为谁都知道,小苏打是发面用的面碱,如果把小苏打用水稀释后,会看到小苏打冒出很多的沫,要是把手指放在稀释的小苏打水里面,会感觉手指热火燎燎的,真要是把它喝进胃里的话,它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一九七七年,奶奶吃了几根乌米后病情突然严重起来。她病重期间,由于条件有限,没钱去医院住院治疗,也没有用过点滴,只是在家进行了简单的治疗,注射了当时认为是最好的“庆大霉素注射剂”和一些消炎药物等,为了省钱,有时一支药还分两次注射。因为家里实在没有钱买这样的好药。

  最终,奶奶因为这个被小苏打烧坏的胃,在缺医少药的日子里离开了我们。奶奶的死,让我们悲痛欲绝,因为她的胃病并非不治之症,而是由于家里困难没有钱医治,才丧了命。

   如今,我一看到小苏打,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她的胃病还有她的死。一想起这些,心里就哀伤和痛苦不已。所以,我怕见到小苏打,怕想起那些伤心的往事。


上一篇:我家的紫砂壶
下一篇:徒步偶得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