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无所敬畏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会选择逃离,包括植物,也包括神灵。(周建新创作谈《没话找话》)
周建新,辽西老牌作家,创作实力扎实,创作实绩丰厚,有自己的《分裂村庄》《平安稻谷》《老滩》。读周建新的小说《老滩》,既折服于那种现实主义的乡村真实,又折服于魔幻主义的瑰丽想象;既折服于那种人性的真实,又折服于那种神性的灵性;既折服于现实的丰富,又折服于象征的深远;既折服于地域文化,又折服于海腥味的语言。《老滩》,是辽西版的《鲁滨孙漂流记》,又是中国版的《老人与海》,堪称辽西渔民小说的航标灯。
一 、 现实主义的乡村真实
小说《老滩》,把中国的乡村视角聚焦在辽东湾西海岸的一个小小渔村冯乐礁范老桅两个家庭,单就名字就彰显着渔民的骄傲。截取岁月长河中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这一段二十年多年时光的浪花,折射时光流转,人心变化,世相纷繁的生活镜像。
小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一次强台风来临前的恐慌写起,人人自危,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人们早已被台风吓破了胆,龙湫背海神娘娘庙前的的坟墓,如恐怖的眼睛注视着渔村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海灵子范老桅带着两个儿子出海了,连美人蟹王都惊骇了。范老桅把美人蟹王放生到环城礁海域,有如神助地载着满船的对虾和喜悦成功返航。范老桅赢得了渔村的赞誉,也勾起了渔民的无畏的诱惑或是嫉妒。尽管范老桅百般劝阻无济于事,甚至砸毁了好友冯乐礁的船板;尽管范老桅许下诺言谁家用钱自管来取,依然没能阻止渔民们被贪欲冲昏理智的奔赴死难的出潮。场面很壮观,也很悲壮,真有点“捐躯赴国难”的味道。这其中就有范老桅的儿子范大锚,冯乐礁的儿子冯大岸,单名字就知道,那是渔民的骄傲的儿子。海难空前,百年不遇,虽然范老桅神勇地救出了冯大岸等二十多人,渔村失去了三十多个男人,其中有十几个还是孩子。这场海难是历史,也改写了渔村的历史,连思想也改变了。冯乐礁为报恩,强迫女儿冯水花嫁给范老桅的二儿子范二毛,结了一桩不幸的婚姻。渔政孙子乐的出现,更是火上浇油,冯水花有了婚外遇。本来极其要好又要强的两兄弟很尴尬。
灾难过后,渔民们望海兴叹,只有冯大岸依靠幸存的船优哉游哉地过着渔民的日子,成了暴发户。后来因祸得福的获得了二百万赔偿,有远见地承包了万亩老滩,成了二十一世纪的致富精英。冯大岸有头脑,有远见,有同情心,有爱心,胸怀博大,仗义疏财,是爱海养海的渔民。同情二毛的不幸,从老滩里随意挖下一块自己经营,多少钱都舍得。范大锚思想守旧执拗,至船厂破产,捉襟见肘,大锚媳妇春花穿海钻子做工艺品换零钱。冯大岸托人高价收购,又建手工艺品厂,聘春花做技术顾问。冯大岸悄悄地把这些东西当礼品送人,默默地装在心里。冯大岸不惜投资百万,把鱼苗虾苗投进大海养育大海,还给乡亲们真正的造福子孙的海的家园。大海是渔民的精神家园。
当然,海难贫穷也使一些目光浅陋的人价值扭曲精神堕落。冯水花堕落了,她以自轻自贱地折磨方式报复落后守旧的婚姻观念。春花改变了,丈夫变成美人蟹王的“刀削面”,范天齐考上大学,就再也没有回到渔村,在城里做起了白领。范二毛堕落了,为了能与卖淫女香香幽会,不惜往对虾头里塞铅坠儿卖到北京去,用敌敌畏水汆毛蚶子卖到饭店去,甚至丧心病狂的到环城礁打捞海底文物,最终判了二十年。范大锚为了儿子上大学能搭上县长的桥梁。放弃了每次打捞十只公蟹的许诺,对美人蟹赶尽杀绝,遭到邪王的报复,葬身大海。
最具有大海情怀的是范老桅,善良仗义,低调智慧,勇敢正义,宽容博爱。他懂海,是海的精灵,就像一个部落首领,是海的通灵或是大巫祝。他爱海,他的一切都属于海,海是他的归宿。小说结尾,冯乐礁范老桅两个老人潇潇洒洒地洒下鱼苗,也洒下希望。诗意的结尾,诗意的生活。叫读者看到了诗意的未来。
二 、魔幻主义的想象瑰丽
小说第一章第二节,起网时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美人蟹,着实耀人眼目。范老桅给它剪断网线时,温顺得像犯错的小猫,很通人气;绝不像对待范二毛那样决一雌雄架势。小说里,美人蟹王共出现九次,救助遇难的范大锚像慈祥的母亲;对待打捞海底文物的范二毛冷漠而不乏谨慎;对待范老桅像故友,对范老桅的举动,蹭着巨鳌感激有余;对待范大锚的打捞像看守,对范大锚的赶尽杀绝像斗士;面对范天齐的现代化的报复,老蟹王更像壮士,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韵味,更像红山女神的最后的微笑。范老桅把老蟹王的蟹壳供奉在家里,就像祭拜妻子或是先祖一样,终生陪伴。大还是范老桅的精神世界,老蟹王更是他的精神寄托。
范老桅与老蟹王有异曲同工之妙。范二毛用敌敌畏水汆毛蚶,范老桅抽打范二毛时愤怒的目光。孙秘书诱惑范大锚打捞一百只美人蟹,范老桅狠狠地卡住孙秘书的脖子,那喷火的眼神。与老蟹王要攻击范大锚范天齐是惊人的相似,眼睛就像一团烈火。范老桅向冯乐礁提出解除范二毛与冯水花的婚姻关系时的眼神,和老蟹王被范老桅放进环城礁时的目光多么地一致。多么绝妙的天地神人四重奏!
三、 人性的真实与神性的灵性
典型性的细节,典型性的性格,神灵的呈现,首先来源于人性的真实。平时稍有不如意,范老桅就会骂上一句孙子乐。最后一节渔政孙子乐追赶违法捕捞船只,被恶意骗进大海沟。范老桅高声提醒,冯乐礁则恨不得淹死孙子乐。范老桅甩出结了扣的网绳拉孙子乐,冯乐礁欲用板斧砍断网绳。这就是“在岸上多大的仇,在海里都是兄弟”的范老桅;这就是“捞上来还会祸害咱范家冯家”的冯乐礁。
爱,也会使人失去理智,也会叫人无畏;同样,爱还会叫你更理智,懂得大义。孙子范天齐执意要杀老蟹王,这是最叫人担心的,后果不堪设想。范老桅拼着老命劝阻孙子的丧心病狂的举动,最终妥协了。发现老蟹王要对孙子图谋不轨,毅然决然地抄起了大橹保护孙子。人性的真实就彰显了。老蟹王遭到强电流袭击,看着水面上白花花的黑乎乎的鱼蟹,愧疚,矛盾,保护种族舍生忘死的勇毅?神性与人性再一次完美的统一起来。
四、 现实的真实与象征的深远
小说描写的渔民生活体现了辽东湾西海岸的真实性,信息极其丰富,生活非常厚重。这些只是生活的一角,那八分之七的信息在于象征或是联想。二毛的堕落造假倒卖文物,冯水花的不正当关系,范大锚的破产一块木板抵几千块钱渔民的人性化债务方式,法不责众的禁渔期的捕猎,像董航一样率领民众袭击承包的海滩------这些在陆地的乡村也是如此。土地林业承包纠纷,企业倒闭,围海造田,非法采矿,破坏森林,水源,倒卖人口------在共筑共同富裕文明进步的中国梦的今天,也是值得思考的。
五 、地域文化与海腥味的语言
文学的发展,赖于地方的文化文明。就像贾平凹的静虚村,莫言的高密,孙方友的陈州。渔民出海之前先拜海神娘娘,就像辽西的秧歌出会要拜庙一样。范老桅打回来的稀罕物,总要送到各家各户品尝,辽西的乡村,谁家做了差样的饭,要给邻居尝尝鲜。正月里拜年的姑爷,那是全村的客。就像鲁迅先生《社戏》所讲的那样。周建新是渔民的后代吧,他不仅知道衣冠冢,用葫芦做死者的头画上肖像。还叫上海里很多的鱼的名称,懂得生活习性,会识水性,会使船。简直就是一本渔家生活史话,叫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小说的语言有海水的腥味儿。范老桅海蛎子般的粗粝的大嗓门儿,吓了大锚一大跳。范二毛赖在炕上呼呼大睡,那副胖乎乎圆滚滚的样子,活像躺在礁石上晒阳的海猪。范老桅扬起长满茧花的大巴掌,狠狠地扇下去。二毛一激灵,像只海兔子,一窜多远。看到父亲那张礁石一样坚定的脸,范大锚的心像抓到了海底的锚,有了着落。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就像水里的虾蟹蛤贝。处处洋溢着海水海物的腥味儿,叫你时时泡在海的世界里。
周建新的小说《老滩》是渔民小说的精品力作。那份真实的震撼,那份人性的焦灼,那份深远的意蕴,那份神性的良知,那种地域性人民性,叫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也叫读者期待,期待周建新先生精品跌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