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压缩办公面积需要, 我们单位换了一栋楼。先前没注意,天长日久,我们就发现在五楼居然有一个“文化室”,一位最起码在县内比较知名的书法家蛰居在里面。当然,这是刚从这里搬走的那个单位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我想那个单位不把他带到新地方,大概是他们的办公场所紧张的缘故;至于我们的咋样,我就不知道了。
还以为他高处不胜寒,一来二去和他同楼层的我们几个和他见面点头什么的就混熟了,我们工作之余到“文化室”去“欣赏”,他也把好茶沏上动辄招呼我们去喝。
正是所谓“近墨者黑”,我们一面坐在他那待高级客的沙发上捏着小茶盅蹭他的香茗,一面把眼光往满屋的黑白世界上瞭,心中渐渐技痒:都同样长着一双手十指,为什么人家挥毫几下就真金白银往里进——我们差什么?
不觉间,阿燕把中华第一行帖子摆在案头了。她练字不循规蹈矩,能独辟蹊径。她把电脑键盘反过来顶在膝盖上,拿圆珠笔在纸上专门对临黑字里的骨架!我就看见她把一个“得”字练了满满几大篇,还别说——真像那么回事!可是这和捏起毛笔来感觉能一样吗?是不是一种像嚼甘蔗,一种像吃油条?
刘晨生和我在新华书店买了“水洗布”那种。他把他那套放在家里,说一天早晨练几个。我还没用,他把手机玩累了就跑到我屋写“道亦有道,道法自然”、“惠风和畅”。每到这时我就把手头儿的活计撂下歪头去瞅,真个龙飞凤舞!假若花点钱裱上挂在客厅或者什么地方还真不俗!可和他一个办公室的阿燕,揭露起他来毫不留情面,说他就会写那几个字,专门到人前显摆!人家真正练字的都是一个人躲到一边静静去练,他一个人的时候从来不写!刘晨生听罢气呼呼:“明天我一个人练给你看看!”阿燕笑答:“那就不是你刘晨生了!”真的,等到他再来写“厚德载物”、“宽以待人”之类的字时,果然啥也不是了!到最后干脆他写他的,我失去礼貌,看也不看了……
我20年前心血来潮在学校练过俩月,为了省纸蘸水在教室的水泥地上写,还是“颜体”呢!那天我正重拾旧业,牛哥进来了,端详一番,指着帖子郑重给我提意见:不能净照着他那个字写,太死板!说着把笔拿过去,“刷刷刷”帅气写下“精气神”几个字!牛哥在我们这几个人里功夫最到家,和他一起进电梯上下楼,他和你说完一句话后就把手指头贴在轿厢的白钢壁上专心拉横竖撇捺,可见投入程度!他终于随着“文化室”的书法家邮来了一刀宣纸,刘晨生看见说这家伙也要裱了,牛哥听罢微微一笑。那次我去他办公室找开水,不想“精气神”三个字上了墙,牛哥抱着膀靠在椅背在它下面迷糊着了。我顺便端详一下,就“神”字还凑乎,“精”结构失调,“气”弯钩过长——像雄蝈蝈拖了一把关公刀。当然这可以理解是牛哥第一次在宣纸上操作心情比较忐忑的原因。他说这几个字在办公室挂不了几天,到时就把四角的透明胶带揭开拿到家去。我打听了另外一件事——宣纸够贵吧——这张不得值5毛?他露出不屑表情:2块5!我听罢就一咋舌……
就这样互相切磋、博采众长一阵子,都觉得自己差不多了,开始“招兵买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家“文化室”的毛笔在休息时绝对不是平躺在板床睡觉,而是悬在纤梁上头朝下打提溜!我们几个窥得,到县城相关店铺转悠,都感叹,太贵了——这区区一个笔架堪抵了盖房子的一根檩子!我们要当书法家,就不能放弃。还是刘晨生将古老中华艺术与时髦现代因素完美结合,他终在网上搜得一款——还带着大小6管笔呢——主要不贵!我们兴奋得什么似的,还有两年退休的牛哥也跟着我们上下楼跑,各个办公室去找“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