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年味悠长
2018-04-11 14:08:56 

年味悠长


高峻山

 一进腊月,就闻到一股年味。

随着远近偶尔响起的一两声爆竹,人们迈向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闲了一冬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忙着淘米蒸豆包,杀年猪,做豆腐了。蒸豆包可不是一个人的活计,东家大嫂、西家二婶,谁家蒸豆包的时候都来帮忙,沉闷了一冬天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屋里冒着腾腾的热气,爷们在地下烧火,老少娘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围着面盆,一边包着豆包,一边说笑着,叽叽喳喳的,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儿。豆包出锅了,摆在屋外的帘子上,黄灿灿的,像摆了一帘子的金元宝,这时马勺里的菜也炒好了,放上桌子,众人围坐在一起,尝着一年的牙祭,喝着热乎乎的烧酒,脸红扑扑的,话匣子也拉开了,严寒冬天的室内暖呼呼的,小屋里的笑声也一浪压过一浪。

杀年猪也很好玩,杀猪匠手起刀落,干净麻利地捅刀、退毛、开膛、分割,不一会儿就干净利落地将一头活蹦乱跳的猪大卸八块了,这场面可是小孩子爱看的好戏,围了一群观看,有的也给帮忙,递递刀,端点水什么的,有的在一边说笑打闹,期盼着杀猪匠把猪膀胱吹起,用绳子扎住,递到孩子的手里,众孩子一拥而上,抢着当球玩,弄了一手的油,高兴得很。杀猪匠干完活,坐在板凳上抽烟,东家忙递上手巾擦汗。接着就忙着去烧火做饭。杀年猪可不是一家子的事,到了晚上,得请全庄人到家里尝鲜,放上几大桌子,炖大肉是不可少的,再炒上几个小菜,全村人围坐在一起,酒足饭饱后,抹着油汪汪的油嘴,每人拎着东家分的一小嘟噜肉,心满意足地走了,家家如此,杀年猪让小村的年味变得更浓了。

腊七腊八,冻死俩仨。这是一年最寒冷的几天。但小村却热闹起来了,密集的鞭炮声,让小村一下子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人们凑齐五谷杂粮和各种豆类、红枣什么的,熬制腊八粥,家家的锅里飘出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在这寒冬腊月里弥散,沁人心脾。要过年了,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他们都夸耀着自家的腊八粥如何好喝,他们盼年的心愿更迫切了,年的味道在孩子们的期盼中,似乎更浓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年正式来了。大人告诉我们很多忌讳和讲究,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嘱咐我们过年了,不许说脏话,不许生气,不许打碎家什。从我记事起,小年这天也吃团圆饭的,只不过没有大年三十的丰盛。最让人不忘的是送灶王,灶王爷在人间各家各户烟熏火燎的一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到天上汇报工作,家家户户恭送灶王上天。这天晚上,人们恭恭敬敬地在灶王的牌位前焚上香点上烛,摆上祭品插个纸马,把牌位放在纸马上点着,爸爸妈妈他们虔诚地下跪磕头,嘴里叨念着“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很小的时候,觉得很好玩,跑前跑后地跟着大人忙活,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下跪磕头,口中叨咕。渐渐长大了,上了几天学,自以为俨然一个文化人,爸爸妈妈还是年年如是的做,哪里有什么灶王?平安是自己的事,跟什么灶王有什么关系?我也暗笑他们的愚昧。现在想想他们毕恭毕敬的身影,我觉得可笑的是我自己的幼稚,他们的虔诚,祈求的都是全家的幸福与平安。

小年一过,人们更加忙碌了,上集赶店,购买年货,人们的脸上满面春风,见面都老远地打招呼,总要互相问候,“把年忙好了吗?”所以人们把准备过年叫“忙年”。祭祖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赶早,老祖宗也需要置办年货啊,家家户户的坟头上都有来来往往的孝子贤孙,少不了烟雾燎烧的香火,但和以往上坟不一样,他们脸上总掩饰不住过年的喜悦。

“二十八,帖大花”,到了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到处充满浓浓的喜气,到处红红火火,人们的脸上更是挂满了笑容,虽然还是天寒地冻,但在浓浓的年味里,人们心里却早已春意盎然。

 大年三十,家家团团圆圆 。年夜饭是最丰盛的,满满的一桌子,一家人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尝着美食,品着美酒,叙着旧,话着新,酒过三巡,家人的脸红起来了,话也渐渐地多起来了,回味是甜美的,希望是美好的,我们的话题时时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断,外面的天也渐渐地黑了下来,家家的灯都亮了起来,把小村照得如同白昼,把对联、灯笼,人们的脸膛映得火红的,再加上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炸开,这是沉寂一年的小村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最欢乐的一天。

守岁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喝着茶水,嗑着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高潮时,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现在,过去没有电视机,也没有钟表,也没有电灯,人们也要守岁,围着火盆守岁,一家人讲故事,串门子的也加入其中。大年三十的夜是一年最黑的,如豆的煤油灯光亮总扯不开硕大的夜幕,星星布满天空,眨着眼睛窥视人间的大年,鞭炮声越来越密集了,爷爷望望天空,说:三星打横廊了,该发纸了。其实,三星打横廊就是半夜子时,是爷爷多年积累的经验。我们就一起下地烧火煮饺子、摆放鞭炮,爸爸妈妈在天地爷的牌位前恭敬地焚上香,烧着纸恭敬的磕头祷告,祈求保佑一家人平安,他们也观察香灰,香灰弯曲来年就收谷子,香灰直就收高粱,也有祈求五谷丰登的意思吧!年的味道达到了顶峰。

大年初一,是大人们最闲在的一天,忙了一腊月,他们放下手中活计,十分自在地呆上一天,孩子呢,更是最快乐的一天,他们很早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挨家挨户地拜年,乐得大人们忙下地找来瓜果,每个人塞满一兜子,有时还塞给一些压岁钱。高兴得他们趴在地上直磕响头,把大人们逗得前仰后合的,真是欢乐祥和的一年!

到了初二,走亲串友,请客会客,家家热热闹闹,户户团团圆圆。邻村办起大秧歌,走街串巷,拜年表演,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个个穿得花枝招展,个个笑逐颜开,逢人拜年祈福,嘘寒问暖,把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人情浓浓,年味浓浓。

到了正月十五,把年味又推向一个高潮。是农历的元宵节,人们办灯会、舞龙灯、耍狮子、放烟花,吃着元宵,品着美食,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相传元宵节是最早的情人节,古时候有一个叫元宵的宫女日夜思念如意郎君,日久成疾,正月十五这天借看花灯与情郎相会,叙相思之情,终成眷属。所以元宵节也中国的情人节。

过了正月十五,年味渐渐淡去,人们开始上班,外出打工,各自忙自己的事了,二十五老天仓,偶尔听见稀稀拉拉的鞭炮声。

二月二,龙抬头,春天来了,人们怀着新的希望,开始新的工作,年味才彻底退去。人们剃头理面,等来的是明媚的春光。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