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难忘梨园行
2018-05-29 22:41:04 

难忘梨园行


崔国芹

 早就听说朝阳有个城市后花园,早就渴慕见到梨花的倩影。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与 必要的准备,4月28日,金秋读报写作小组一行八人,乘坐租来的小客踏上了旅程。

                                                                               初识骆驼山

 穿过秀美的大凌河,跨过宏伟的东大桥,沿着朝阳通往北票的县级公路,经过40多分钟的行驶,小客缓缓驶入位于双塔区长宝营子乡,骆驼山村的梨花山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理石砌筑的石佛沟方塘简介和衣裙飘逸,手挽花篮,笑迎我们的梨花仙子乳白色塑像,还有那明彻照人,蓄水可达6300立方米的长方形水池,恰似为仙子整容特意设置的梳妆镜。见此,我们纷纷下车,仔细观看着,虽是人工所为,却黑白相间,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的三大建筑物。

 详阅简介略知,骆驼山流域景观工程,是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示范工程。龙泉,古柳,蒙古桑,诸景遍布各处,凤凰树,仙驼隐迹等文化古迹比比皆是。这里,山清水秀,田肥林茂。到此,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红叶,冬可领略乡土风情。而且,还将根据不同季节举办梨花节、槐花节、梨园古筝会、梨花诗会、避暑消夏晚会、自助摘梨、佛事活动、辽代文化周、农家院度假等系列活动。简介不仅为骆驼山勾勒出绚丽多彩的画面,也激起我们“早识庐山真面目”的迫切心情。

                                                                              不见香雪海

 我们最大年龄已84,最小也奔60的六男两女怀着儿童般的好奇,由山门乘车继续前行。只见两山夹着一沟,远望,峰峦叠起,沟壑纵横,各种林木葱郁,层层递增,环山如篱,满目黛色;近看,山坡上梨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粗粗细细,形态各异;路边粉红的看桃正在怒放,或浓或淡,或清或艳,千姿百态。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梨树趟里播种。車窗闪过,偶见,久违了的辘轳水井和推米轧面的碾子,零零散散的农舍,多是扁石头垒的院墙 ,红砖盖的房子 ,平面的黄土顶子隐央在杨,柳,梨等树的绿丛中。司机是这里的常客,他说:“这七沟八岔分布着九个自然屯,200多户,700多口人,主要以梨业为生”。看着,说着,听着,不知不觉,车进沟底,园以观半,82岁的班老轻轻吟起:梨花淡白柳深情,柳絮春深花满城,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此一阕一时间打破了沉迷于窗外景致的我,蓦地想起 ,此行主要为赏花,而宋代诗人苏辙那首“ 微风细雨膏润足,枝头万万排明珠,齐开竟发不知数,照耀冰雪明村墟”描绘的梨花香雪海又在哪里?    

 原来今年春早,又逢两场春雨,因而大多数梨花,早在一周前随风飘落。个别的花虽在,但已失去洁白素雅的本色。就在我怅然若失的当口,好心的司机将车慢慢驶进一个小偏沟。也许这里避风挡雨,也许此处梨树正值壮年,亦或是梨花仙子不忍让这些高龄人远足失望,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见六株梨树一字排开,春意正闹,繁花正浓。我小心翼翼地凑前细赏:白花、绿蒂、粉蕊,五瓣形成的每小朵,又头挨头地组成一大朵。而且,花与叶竟相绽放,近距离是绿白相间,远眺是缟素片片。这似雪如霜、冰清玉洁的梨花,让人真不知身归何处了。我手攀梨条,贪婪的嗅着那似有似无的暗香,带着醉花如酒的熏然,心中溢满平平仄仄的韵律,脑际浮出“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的词句,使沮丧的心骤然宽容、理性起来,即刻立于花前,与各位文友,兴致勃勃的合影留念。

                                                                             梨园觅奇景

 景观多多,时间有限,只得选其二三,就近先“拜访”了梨王。这株杆如钢铁,冠似巨伞的老梨树,此时花期已过,屈曲盘结的虬枝上,绿叶丰茂,幼果如豆。这梨王及这里久负盛名的酸梨,既有民间传说,又有历史记载。据考证,这里的酸梨甜中带酸,是燕山山脉的传统梨品,主要分布在冀北和辽西。史书记载,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华北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第二年春,当地瘟疫流行,死伤人口甚多。康熙皇帝派出御医访察疫情,发现山区农民得病者甚少,细究其因,常吃酸梨的人均具有较强的防感染能力,逐动员民众食用酸梨,加之药物治疗,很快控制了瘟疫蔓延。康熙高兴之余,御封酸梨为“安梨 ”,即取“安全”“安然”之意 。自此,人们广植安梨,成为享誉全国的特产。后经科学研究表明,这种酸甜可口的安梨,具有止咳化痰、清热生津、利肺保肝、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抵抗瘟疫、预防流感等保健作用。有趣的是,当听乡民们讲这株五百多岁的梨叟,去年产梨过千斤时,使我暗动了春无缘看梨王之花,秋来摘梨王硕果的念头。   

 别过“梨王”,驱车直奔“仙驼隐迹”。为琢文之故,未待细观忙做笔录。传说有二:其一,相传梨花仙子乘仙驼云游至此,广耕梨园久驻忘返,仙驼不忍食人间草木逐化身石驼,静卧于两沟交会的山坡上,日夜守望仙子耕耘的田亩,使梨业千年不衰,百姓铭感其恩,改村为“骆驼山子”。其二:现存于山坡之上的石驼,形态逼真,可惜无头。传说若干年前,这里人家的大酱总是不翼而飞,事主虽心痛却无法查出原因。后来,有心人怀疑是骆驼作案,便暗中监视。果然,夜深人静时,馋嘴骆驼再度作案,被村民追赶,跑至小山,化身石驼,嘴巴上犹有大酱痕迹。村民情急之下,为防它再偷嘴,便将其头部打掉,逐成今日模样。

 两种传说,我更愿接受前者。因骆驼性格温顺善良,具有吃苦耐劳,战风斗沙的韧劲和不畏严寒,甘为人梯的美德,怎会为馋嘴遭人赶杀?此理不通啊!就在我暗自为仙驼鸣不平时,82岁的林自仁,72岁的仁芳文与64岁的张廷勤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挥汗向仙驼顶峰登去……待我笔录做完早不见了三人踪影。我只好退居田间地头,与其它几位仁兄寻找苦麻子、婆婆丁等野菜。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最后,大家穿过一片杏林,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拾级而上到了“凤凰树”下。碑文上诗曰:伯牙相伴钟子期,山伯英台化蝶飞,海誓山盟何为证,凤凰千古觅知音。此诗,平淡无华,这树,却巧夺天工,显示出造物主的神奇。名为“五角枫”的古树,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巨大的岩石之上,它怎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长成不得而之,但如此枝繁叶茂的枫树,待到晚秋,经过霜染,一定如火似霞,别有一番风姿傲骨。距枫树50米的斜坡上,“柞树”掩在一片杏树与荆棵之中。两树相比,“五角枫”挺拔、伟岸,象个威武不屈的大将军。“柞树”则恰恰相反,它形同一个巨型磨菇,又似一把撑开的大伞,浓厚嫩绿,疏密有致的枝叶,深情地亲吻着大地,显得温柔、卑躬,如同一个彬彬有礼的韩国女人。根据附近有“王子坟”的传说,几百年来,人们把一个凄美的故事赋予这两棵古树。相传,慕容王子为人善良,精于治国安邦,深得百姓爱戴。一日王子狩猎至此,突患重病不起,为救治王子,栖身于凤凰山的凤凰二鸟多次往返于辽东山林,采来千年山参和灵芝,途中仅以辽东山上的树籽充饥。王子病愈而凰却积劳成疫不幸病死,凤悲伤过度,不思饮食,委身凰旁也含悲毙命。王子感其爱情真挚,为报救命之恩逐将二鸟厚葬此地,翌年春,借腹中的树籽萌芽之功,凤凰得以重生,化身二树逐渐长成,相伴至今。得知这一动人典故,陈树棠老兄调侃:今后凡朝阳地区的新婚夫妇必须到二树前際拜与合影。这一提议得到大家首肯。因它含有,发展旅游事业和教育下一代的双重意义。

                                                                        品尝农家饭

只为门口对联“吃农家饭菜不亚于吃满汉全席,住天乐山庄犹如住星级宾馆”引起的兴趣,大家选定百乐饭庄用餐。进得门来,雪白的墙上有文人墨宝。用心品着“阳春三月赏梨花,银林深处有人家,小憩饭庄酌老酒,清茶慢品话桑瓜”的同时,一幅清雅温馨的乡间村野享乐图,随即跃于眼前。等待不足一刻钟,一桌有鱼有肉、有荤有素、有蒸有炒、有干有稀,色、香、味、俱佳的农家饭菜就上齐了。吃着、喝着、笑着,饭庄老板的父亲申庆华,一首即兴而吟的“望花亭前看今朝,凤凰树下筑爱巢,无头骆驼俏山腰,龙泉水边拍个照,惊叹农村新面貌,风光属这边独好”的六句诗,将大家兴奋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别说,这顿农家饭混合着乡土文化的大会餐真让人回味无穷。还确实应了门口对联的横批。“乐不思蜀”。

有道是“无情不下笔,非思不成篇”。游园归来思绪难收,拙笔涂鸦终难尽意。待到今秋,我当邀亲朋好友重游此地,想必那时,对梨花山庄体会更深,感悟更彻,收获更多。

 


上一篇:苦涩的月亮
下一篇:等你回家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