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杀年猪
2018-06-12 18:02:52 

杀年猪


李文立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当“过年”的童谣在乡村的大街小巷唱起来时,年的脚步在乡村就越来越近了。年是属于乡村的,只有在乡村才有纯粹和醇厚的年味。冬腊月的乡村才是真正的乡村,乡村的人们春种、夏耘、秋收,每天都忙得脚打后脑勺,没有一天闲日子,更没有闲心情。只有到了冬腊月,人们才有闲情逸致,虽然天寒地冻,但是人们的心里暖乎,充盈着无穷尽的幸福。冬腊月每天都是好日子,乡村的蔚蓝色天空每天都有鞭炮在空旷地回响。乡村的闺女出阁、小子娶亲都选在冬腊月,就连娃娃也大多选在冬腊月出生。有生就有死,上了岁数的人最怕腊月天,在乡村有个说法就是冬腊月是老天收人的时候,很多老年人都眼巴巴地盼着过年,只要过了年,就躲过了灾儿,心气儿也高了,灾病也没有了,又能硬朗朗地活上几年。

乡村的年的确是从腊八就开始了,进了腊月门,乡村像是被一种莫名的喜气给充盈着,乡村成为一个幸福的八音盒,叮叮咚咚都是美妙的声音。大黄米、红小豆、花生米、红枣、桂圆等八种材料熬成的腊八粥是这种美妙旋律的定音鼓。腊八粥在木柴的红火苗上熬得咕嘟咕嘟响,冒着沸腾的红气泡,象征着人们热腾腾的生活。

于是杀猪匠就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东家请,西家叫,村里的老杀猪匠叫范三,面目清矍,身材瘦小,像个侠士,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杀猪匠,膀大腰圆,孔武有力。但是他身上就有那瘆人毛,别说是猪,就是小孩儿见了他也都往后藏。其实平时,他是一个极其可亲的人,论亲戚,我还得叫他三姥爷。

从我记事起,家里每年都会杀年猪,有时候还会杀两头猪,一头杀了拉到集市上卖,有时候不等到集市上,在家门口就被邻里抢光了。听母亲说,走生产队时,家里养不起猪,人的口粮还不够,哪有闲心养猪呢!母亲说过一个道理,就是有猪才有家,家这个字里有猪。分田到户后,母亲不但抓了一头年猪,还抓了一头母猪,我们兄弟的学费都是母亲拉巴猪羔子积攒的钱,猪成了乡民们的小金库。

养猪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猪其实也通人气。猪要吃得好,自己的猪当然不能吃饲料,全是黄澄澄的玉米碾成的玉米面,掺杂着时鲜的蔬菜。冬天,喂得是甜菜叶子,所以自己家的猪肉吃起来格外香。养猪还得防着猪不能生病,要是生病,几百斤重的猪也会白搭辛苦。村里有不怕猪瘟或者其它疾病的,把病猪仨瓜俩枣地买去,杀了,当好猪肉卖,让人家知道了会骂他丧天良。更有贪心吃了豆猪肉的,浑身长满了猪豆。

杀猪是大事,进入腊月,大家都憋着,谁都不想第一家杀猪,第一家杀猪,来吃杀猪菜的人会像饿狼一样,吃光锅里所有的杀猪菜。有的人家一年没见荤腥儿,所以见了新鲜的猪肉,会饕餮一样填饱自己的肚子。有些小孩儿会因为吃多了肉,而积食,导致见了猪肉就呕吐,以致从此断了吃猪肉的念头。

过了腊八,爷爷就开始跟父亲和母亲念叨了:“该杀猪了,选一个好日子就杀吧!”好日子是指晴天,我们童年时天那叫一个冷,冷得滴水成冰,如果不挑一个响晴的天,杀猪匠都没法伸手。另外一层好的意思是爷爷的忌讳,爷爷属猪,是腊月十四的生日,所以每年他都要提醒父母,或者早一点杀猪,或者过了小年再杀猪,一定要躲过腊月十四这几天。爷爷心里忌讳着,父母亲也都极其孝顺,所以我们家的猪一般都选在腊八之后,在村里属于早杀猪的人家,父母都心地善良,孩子大人多吃一口杀猪菜,那是瞧得起咱们家。

日子选好了,杀猪匠请到家里,因为是老亲,杀猪匠会推掉其他人家,先到我家,他拿着一个乌黑黑的羊皮卷子,卷子里是几种刀具,尖刀、平刀、砍刀。猪好像是知道自己的时辰到了,躺卧不安地哼哼着,食不甘昧。抓猪的时候,母亲一般是不在场的,母亲会躲到邻居家。本家的年长兄弟都会被请过来帮忙。父亲把铁大门关上,将猪从猪圈里赶出来,猪极不自在地踱着步子,看着一群陌生人,有些慌张,但又跑不起来。如果膘肥的猪,年轻的小伙子上去就会撂倒,然后拿着麻绳子将猪四脚攒蹄地捆绑起来,有时候还要把住嘴也要绑住,抬到早就摆好的朱砂色的炕桌上,猪挣扎着,哼哼着,仿佛有万千不甘。如果遇到膘情不好的猪,那就要多费一番周折,这样的猪灵活,不肯就范,有年轻的后生拿着镐靶,抽冷子照准猪头就是一镐头,猪哪架得住这猛烈的攻击,昏厥倒地,一群人蜂拥而至,也是将猪四脚攒蹄,捆绑上桌。如果遇到生性好斗的猪,那就热闹了,一群人追着猪撵,愣是撵不上,如果猪破门而逃,跑到街上,就会出现一街人追猪的乐子事。抓猪也是一个力气活,也是乡村的一大乐事。猪躺在炕桌上,几个后生按住猪的四蹄,杀猪匠开始上亮子了,脱了衣服,摆开架子,拿着鈊条子,不紧不慢,狠而准,照准猪的喉咙捅去,刀子深深地扎进猪的心脏,一刀见血,刀子拔出来,血喷射出来。这时候我们将母亲早就预备好的大瓷盆放在炕桌旁,接血水,猪血热乎乎的在空中飞,划着弧线落入盆里。年轻人都撒手离开猪,不再抓住猪的四蹄,猪用四蹄踢弹着,血水随着猪脚的运动而不断涌出,当血水渐渐稀少,猪的浑身松懈下来,猪的一生就交代了。猪,命贱,天生就是人们嘴里的菜。所以人们对猪的死并没有多少怜惜。

接下来是吹猪,这也是传统杀猪的一道必然程序,从中可见杀猪匠的真功夫,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杀猪法了。杀猪匠在猪的后腿上用刀割开一个口子,将油光锃亮的梃杖插进猪的腿上,然后向猪的各个部位猛捅,原理是将猪的周身都捅通透了,便于吹气。别看范三身材瘦小,但是吹气的活一般都是他一个人在做。只见他俯下身来,对准刀口,鼓足力气,随着他的两腮变得鼓溜,猪也慢慢地圆鼓起来。猪活了,在炕桌上摇晃着。范三没了以后,这种费力气的活没有人愿意干,这道程序也就改用打气筒。用范三的话说,他这股仙气会让猪肉生香。而打气筒只会让猪肉变得没有人间味。肥猪变得滚圆后,用麻绳将刀口处绑死,就开始下一道工序。

屋里早已经烧好了一大锅滚烫的开水,风箱上摆放着一扇榆木门板,榆木门板上的血已经浸染成黑色。人们将溜圆的肥猪抬到门板上,有时候如果猪太肥,就要在锅上架一个三角架子,用来吊猪。这道程序,要用开水烫猪,常言道:死猪不怕开水烫。死猪还真就怕开水烫,滚沸的开水一遍遍地浇到猪身上,猪的汗毛孔都松弛了,猪毛被一寸寸地刮下来。如果开水浇到猪脖子上的猪鬃,就得用手薅了。剃头匠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正是这种场景,因为猪脖子上的长鬃可以拿到供销社卖钱,工厂里会将猪鬃制成刷子等用品,所以薅猪鬃时,人们都由着性子薅,因为之前吹猪时的功夫深,所以退猪毛时也就容易。再加上开水足够烫,都是由好柴火供的火,所以这道最繁琐的工序也费不了多大的时辰。这时候小孩子是被拒绝观看的,肥猪在锅里出来进去,容易迸溅出热水来,不小心会烫伤孩子。所以小孩子都会跑到当院里玩游戏。这边煺猪毛,那边厢猪血已经成型,母亲用吸溜的猪血灌肠。猪毛退下来,用柳条筐盛下,扔到园子里,待风干了之后也能卖个毛八七的。

再烧上一锅干净的开水,将红里透白的肥猪再清洗一遍,开始出锅。炕桌搬到外间屋,三角架子早已经架好。人们七手八脚地将猪抬到炕桌上,杀猪匠用片刀将猪头割下来,然后将血脖子割下来,这就是杀猪菜最好的肉,血脖子肉虽粗糙些,但是配着干白菜吃,那就是一个香。如果觉得还不够味,就割一些五花三层的肉块子,反正杀猪菜锅里出来的肉都香嫩可口。然后用铁钩子将没有头的猪吊起来,杀猪匠用尖刀将猪破膛,手法极其准确,不能划第二刀,如果猪膘特别肥,那就沿着第一刀再往深处划,只见白花花的油翻卷着,这就是猪油白。这时大人就会伸出手指去猪油上比划一下,说四指膘,四指膘情的猪已经是不错的猪了,估计得有300多斤。最多的当然是五指膘,这样的猪在改革开放初期受欢迎,后来人们都不喜欢养这么肥的猪了,猪太肥,嘴刁的人们都吃不下了,都讲吃瘦肉了,这也就使瘦肉精大行其道,起初很多人家当美事一样给猪吃瘦肉精。但我们家的猪从来都是吃粮食长大的,什么饲料都不添加,猪崽是自己繁殖的,所以猪肉特别香。

猪膛开了,开始从上往下摘五脏,肺、心、肝、肚、胰,大肠小肠,板油,我是最见不得这样的场面,也闻不得那种脏腥气,所以这时候我都躲在一边。待杀猪匠将猪膀胱取出来,大人们用打气筒打上气,系上绳,我们男孩子就拿它当足球踢。男孩子踢球,女孩子也有战利品,她们会抢嘎拉哈(猪拐),凑成四个为一副,歘嘎拉哈是女孩子冬天最常玩的游戏,每次都要把真儿、轮儿、坑儿、肚儿都一一翻遍,最后把四样抓起来才算成功。嘎拉哈最好的要数羊拐,我们那儿养羊的少,所以猪拐也是极其难得的。破膛开肚摘五脏之后,只剩下白条猪了,人们就将白条猪放下来,仍旧是放在炕桌上,将猪的四脚削下来,然后将猪从猪脊骨分成两半,再将肋巴扇揭下来,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猪砍成不同的方块儿。这时母亲就过来告诉杀猪匠,这一块儿留给孩子他大姑家,那一块儿留给孩子他大爷家,那一块儿留给孩子他三大爷家……

桌上的白条猪被杀猪匠大卸八块,每一块都按着自己的天然肌理分成,杀猪匠的手法相当利落,犹如庖丁解牛,绝对没有割与砍,每一刀下去都是切中肯綮,出来的肉块也漂亮,像一件件艺术品。老杀猪匠范三没了之后,村里一下子涌现出很多的后生杀猪匠,他们不得杀猪的要领,那可真是杀猪,那真是叫猪受罪,叫人惨不忍睹,捅刀不准,煺毛不净,砍肉模糊,简直是暴殄天物。每每这时,奶奶都要念叨念叨范三,说人家那才叫杀猪,杀猪杀出了窍门,猪都不知道是咋死的,一点痛苦都没有,现在的人啊!作孽啊!不得超生!不知道奶奶说的是人还是猪。一桌子的猪肉摆在那里,每一块都有自己的用途和去向,当然得割一块给杀猪匠。杀猪匠的活儿还没有完事,他开始站在园子里拾掇猪肠子,杀猪匠用自己制作的细木棍儿翻肠肚,翻猪肠子、猪肚子也是一个巧活,弄不好会弄自己一身猪屎,弄好了滴水不沾。一般人家在猪被杀前一天就不给猪进食了。我们李氏家族一家老小对猪上水和猪下水这些零部件都不感兴趣,所以这一套被称作灯笼挂的上水、下水都要送人,肠和肚都让杀猪匠拿走。猪肺、猪肝、猪心、猪腰子等都送给大姑家,我大姑父最喜欢用这些东西鼓捣出一些特殊的菜品。

一头活生生的猪就这样成为鲜嫩嫩的猪肉,让人仿佛闻到杀猪菜的香味,其实在杀猪匠做扫尾工作时,杀猪菜的香味已经从沸腾的大铁锅里四溢出来,满村子的街巷都是杀猪菜味,在童年的天空里萦绕,同时萦绕的还有那首过年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原载《文摘报》2018年5月26日(摘自文集《有故事的人》)


上一篇:每个人都是祖先的影子
下一篇:端午香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